分享

甘肃省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唐汪川杏花【图文】

 mrb8 2017-07-13

 杏花盛开时节,细雨蒙蒙,清风徐徐。从牛心山远眺,唐汪川掩映在一片红白相间的花海中。不见人影晃动,只见村民的房前屋后,河边沟畔,坡上地里,到处怒放着雪一样白,胭脂一般红的杏花,那一簇簇红白相映的花团,仿佛生动成杏农一张张嫣然的笑脸,春风吹来,枝头上的花朵争奇斗艳,摇曳生姿。

这四月绚丽的杏花,牵起了唐汪川新一轮的田野梦幻,也牵起了唐汪人对新一季生活的希冀与渴望。

唐汪川是东乡县23个乡镇中为数不多的一个川区乡镇。这个镇的农民历来有种植杏树的传统,这不仅仅是这里温和的气候条件和充足的水源,更是因为杏树给这里的农民带来的丰厚回报。全镇12个村中住着3000多家农户,几乎家家都种植了杏树,其中六个村庄在镇政府的统一规划下连片种植了8500多亩,春风吹来,那8500多亩土地上的五万多株杏树在四月旖旎的春光中,簌簌低语,摇曳生姿,为唐汪人铺展出四季里最明媚、最灿烂的一幅油彩画卷。

今年4月,我和友人结伴去唐汪镇马巷村看杏花,此时的唐汪镇刚刚脱去寒冷的外衣,远处的红塔山上杨柳吐翠,绿色茵茵,近处的杏花园里红白相映,暗香袭人;小鸟在杏林间雀跃,蜂蝶在杏花中飞舞;那满庄子锦簇的花团,映亮了杏农的脸庞,也激活了他们秋季丰收的希望。

2012年春天,我曾去唐汪镇采访,当时的杏园里虽然花团锦簇,但一片片杏花却在料峭的春寒中飘落成泥。后来听说,这次的春寒使唐汪镇农民损失达到700多万元。眼前的马巷村虽然不见当年的寒冷,但那满树上一簇簇争奇斗艳的花团,能否躲得过四月的寒流?我的心头仍闪过一丝担忧,采访相关部门和杏农的念头也由此而生。

担忧似乎有些多余。唐汪镇的一位负责人告诉我,按照县委县政府打造“五园”的要求,唐汪镇对杏园的规划、种植、防寒和销售等工作都有提前安排,首先在今年的春季造林中,他们连片栽植了1500多亩包核杏树和大接杏树,使全镇的栽植面积达到了8500多亩,并且形成了一个4000多亩的连片杏园基地。对有可能陡然而来的春寒,镇政府在每年的四月,组织村民统一给杏树刷白,又联系气象部门,密切关注气温变化,把每天的气象信息及时通知给村委会,再由村委会通过高音喇叭,及时通知每一位农户。如果风云突变,气温下降,镇上组织农民采用烧麦草的办法,让阵阵的浓烟为杏树送去一阵阵温暖,如果凛冽的寒意使杏花掉落的太多,镇上也会及时组织农民抢种地膜玉米,尽量把农民的损失降到最低。去年唐汪镇的杏树虽然在寒流中收成不佳,但在政府和农民的通力合作下,杏树上留存的杏子依然给唐汪人带去了几许安慰。

马巷村支部书记马元旗在接受我的采访时,也对今年的收成非常自信。他说:“过了这几日,要是气温不降,今年的杏子就一定能成。”

马元旗告诉我,全镇目前种植的5万多株杏树中,马巷村就达2万多株。

“按照多变的天气来看,种地膜玉米不是更安全些吗?”我问马元旗。

“不论是从经济效益还是劳动力的投入,地膜玉米都远远比不上杏树的收益。”马元旗掐着手指头给我算了一笔经济账。

他说,每亩地的玉米如果收成再好,也只有1500元左右,而且还要投入很多的劳动力,但是杏树如果风调雨顺,每亩地的收成在6000元左右,三年中只要有一年好收成,也会强过地膜玉米。而且,投入的劳力少,村子里的青壮年们可以抽身去外地打工,留在家里的老人和妇女就可以照看杏树。

镇上的负责人也告诉我,与东乡手抓一样,唐汪大接杏是东乡县独有的品种,它以香甜多汁的口感和红黄相间的外貌享誉陇原。为了保证杏子的质量,每年的栽树季节,县林业局的技术人员都会到这里指导农民栽种杏树。对规划的建设点统一放线,统一领苗,统一浇水,统一刷白,对发放的每一株杏树登记造册,按照制定的统一标准组织验收,特别是今年调供的苗木全部是2公分左右嫁接成功的大接杏和包核杏,很受农民的欢迎。除了县林业部门对杏树品种的不断提升外,杏农们也在运用传统的办法,不断改良杏树的品质。每到杏子成熟的时候,杏农们都会仔细品尝每棵树上的果实,只要哪棵树的果实形状好看,口感香甜,他们就会把这棵杏树作为嫁接的树种。

这位负责人的介绍在我后来的采访中得到印证。马巷村是唐汪镇杏树最多的一个村子,我在杏园里往返拍照时,看到一株老杏树发出了许多新枝,白花如雪,耀人眼目。我问杏农,这样老的杏树,品质是不是有很大退化?老农却笑着说,别看这是一颗老树,但它结的果实最多,口感也最好,许多杏树都是从这颗老杏树上嫁接过去的。

为了让享誉陇原的大接杏鼓起农民的钱袋子,东乡县加快了在唐汪镇的杏园基地建设步伐,他们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将唐汪镇的杏园面积扩大到1万亩以上,形成沿洮河20里的杏花长廊,同时进一步完善杏花园的路网结构,硬化道路8公里;为了拓宽销售渠道,镇上正在建立销售网络,实现杏子网上销售;同时,还动员一些企业家在州内外建立十个以上的销售网点,稳定杏子的销售渠道。为了解决杏子的精加工问题,县上还扶持唐汪川食品公司开发杏子饮料和实施精深加工,以实体企业和品牌产品保障市场销售,提升杏园效益。为了加大对古树的保护力度,镇上按照专家的建议,对全镇的古杏树进行普查登记,落实编号上牌,对重点古树进行围栏保护。

 中国是杏树的故乡,春秋时期的《管子》中有“五沃之土宜杏”的记载;《山海经》也有“灵山之下,其木多杏”的描写。至于杏树是何时传到唐汪镇的,不见史书记载,只有杏农的口耳相传。有一首花儿唱到:“红嘴鸦落的着唐汪川,咕噜雁落在了草滩;脚户哥起早着下四川,杏花哈当成个牡丹。”“脚户哥摘哈的杏子花,回来了地里头种哈,我俩的婚缘(哈)铁打下,这是前世里种哈的缘法。”据一位年老的杏农介绍,大约在清朝时候,有一名唐汪川的年轻脚户去四川贩运货物,顺道买了一颗杏树的幼苗装在有水的玻璃瓶中,带到唐汪川后栽在了自家的院里,没过几年,幼苗长成了一株枝叶繁茂的杏树。春季里,树上杏花烂漫,蜂绕蝶舞;到了秋季则果实累累,芳香四溢,引得村民们争相嫁接,使后来的唐汪川成了陇上有名的杏乡。

虽是传说,却也不无道理。杏树不仅有璀璨的花朵,还有香甜的果实,它的杏仁、杏叶和树皮、树根都可以当作药用。三国时代的名医董奉“给人治病,不取钱物,凡治愈重病者,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号称董仙杏林,时至今日,杏林仍是行医的别称。

如今,行走在唐汪镇的马巷村,染指杏园的芬芳,品味旖旎春色,任寒风习习,任烟雨婆娑,看着满树的白雪和点点的胭脂,让人神清气爽,流连忘返。赏花不必远行,只要走进唐汪镇,便是一路杏花灼灼,香气袭人。只是今年去的时间有点晚,那一树的花朵已然成雪,近了尾声,但心底里仍与唐汪有约:明年看杏花,还到马巷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