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侗乡的糯米美食

 GXF360 2017-07-13


在黔、桂、湘三省交界处的侗族聚居区,盛产糯米。侗乡种糯,历史悠久。由于这里水土气候适宜,耕耘得法,故稻谷穗长粒粗,米质优良,是侗乡的著名特产。侗族同胞也善于利用糯米制作各种各样的美食。

糯米饭是侗家一年四季的喜食之品。侗胞吃糯饭很讲究做饭方法,他们不直接把糯米放进铁锅里煮,而是头天晚上将糯米放木桶内,用冷水浸泡,第二天早上捞起、沥干,放木制蒸笼内蒸熟。这种米饭,不焦不糊,气味浓香,饭粒洁白似珍珠,入口柔软而有弹性。他们常常把米饭盛入用干白瓜制成的钵内,既能保持米饭柔软新鲜,又便于携带上山作干粮,一日三餐均可食用。

糍粑是侗族同胞的节日美食,常做的糍粑有碱水糍粑和自糍粑两种。碱水糍粑是用禾草烧灰取碱,再用碱水浸泡糯米制成。自糍粑则用清水浸泡,糯米经浸胀后,再蒸熟,置木槽中捶烂,或用石臼捣烂,再捏成碗口大小的小糍粑或盆口大小的大糍粑。这种糍粑,色如凝脂,滑嫩味美,既是年节的美食,又是馈赠的佳品。侗族同胞还常常将春节期间打的糍粑晾干后,放进水缸里,经常换新鲜泉水浸泡。用这种方法保存的糍粑,一个月仍新鲜如初。

他们还喜欢将糯米蒸熟,染成红、黄等颜色,晾干后即成“阴米”。“阴米”经茶油酥发,成为香气扑鼻的米花,这是著名的侗家“油茶”的主要原料。“阴米”还可用沙子炒成爆米花,可深加工成米花糖,或加油果泡姜糖水作“泡茶”。这些风味别具的食品均是侗家春节待客的传统食品。

糯米甜酒则是侗家常备的饮料。其制作方法很简单,将糯饭用冷泉水冲晾后,撒上酒曲,盛入瓦缸内酿制而成。这种米酒,甘甜如蜜,酒香浓郁。农忙季节,家家酿制,劳动之余冲上清凉的井泉水,喝上一两碗,疲劳顿释,精神倍增。妇女产后,也必饮此酒。有些地方赛芦笙时,主寨也用糯米甜酒敬献客人,这已成为一种礼节。许多侗胞还喜欢用米酒做成“重阳酒”。所谓重阳酒,就是用农历九月的新糯米10~15kg,制成“甜酒酿”,密封于缸内,放置火塘边慢慢烘烤让他发酵,春节时取出来饮用。这种酒,酒液稠黏可拉丝,味甜胜蜜,醇香异常,十分可口,为侗家的酒中珍品。因此酒香美,酒量小者,不知不觉就会喝醉。

糯米还是当地烹制菜肴的辅料。例如,每当年节杀鸡宰鸭时,侗胞还习惯用煮鸡鸭的汤水煮糯米粥,内加葱花、薄荷等调料。入席时先喝一两小碗粥,食欲倍增,然后再喝酒吃饭。还有一种菜肴,是用糯米加鸡鸭之血,煮熟、切块后,加调料炒制而成,别有一番风味。

“狗狼棒”则是这里老幼皆喜食的菜肴。每当过年杀猪时,侗胞还喜欢用糯米拌猪血,加上各种调料,灌进猪肠内,煮熟食用。

“侗不离酸”,喜爱酸食的侗胞常做各种酸食,如他们在腌制猪肉、鸭肉、鱼虾、素菜等酸菜时,常常要加入炒糯米粒、炒糯米粉、糯米饭、糯米粥或糯米酒之类,以延长贮存期,使腌品更加味美醇香。

糯米还是侗族的珍贵礼品。每逢喜事,亲朋往往送1~2L糯米作为贺礼。稀客来,蒸糯米饭款待,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客走时,送包糯米饭,是最好的礼物。

在侗乡,糯米饭还被喻为爱情的象征,因为“糯饭能捏成团”是人们的口头禅。糯米饭也是青年男女社交的媒介。每当“坡节”(山坡上约会的节日)时,侗族姑娘必备香喷喷的糯饭和腌鱼赠给情郎。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青年男女都要上坡吃黑糯饭(即侗乡的黑饭节)。每年的农历二月二,人们则要打艾叶粑粑“油茶”等等,糯米成了侗胞社交活动的必备之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