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侗族人是日本人的祖先?┃周末雅趣

 鲁晓芙看欧洲 2020-11-06

一直以来,日本人的起源,有着很多不同的议论。在1979年,日本大阪教育大学教授鸟越宪三郎,更发表了「日本人的发源地在中国云南省」的说法。

要为日本寻根,相信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然而,香港中文大学的吴伟明教授,于2012年,编撰的论文集《在日本寻找中国》,通过多角度的切入,探讨近代中日两国,是如何在彼此身上寻找、塑造现代性及身份认同的内容,启发了一些学者到贵州探访侗族,尝试「在侗乡寻找日本」的可能性。

侗族是在中国,人口只有300万的少数民族,主要聚集于中国东西南部贵州、广西和湖南三省交界的山区。

▐  侗族与日本文化的呼应

2012年4月,日本大阪大学就有8名学生,不远千里到访侗乡,对侗文化进行为其3天的考察,亲身体验侗族文化。

另外,法国汉学家安妮.居瑞安教授(Annie Bergeret CURIEN)于2016年,也出版了《在扁担中—侗乡传承意识和神话故事》,此书透过侗族人协助,将有关自然、祖先崇拜、文化传承等等的侗族神话故事以及歌谣,展示给读者,令人反思此文化的精神意义及文化特质。

如今,学者们本着「在侗乡寻找日本文化」的目标,来到这片土地,确实发现侗族跟日本,在文化上有着不少类似之处。

侗族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古树、巨石、水井、桥梁均为其崇拜的对象。这与日本神道教大有相同之处。日本神道教是日本人的传统宗教,对自然祟拜,从自然境物到传统神话,当中令人敬畏以及崇拜的,均可视为神。

侗族人生活简朴,侗族村落均为木质结构建筑,侗寨结构,一般必有鼓楼和风雨桥,鼓楼是侗族文化的核心部分,是集会议事的场所,又是娱乐休闲、集体活动的中心。要互传消息、讲述神话故事、唱大歌、演侗戏,就算是闲聊,均可在此进行。

另外,由于侗族村落的房屋均为木质结构的关系,从外形上,跟日本的一些建筑物极为类似。如,奈良信州木曽路「井宿」、飞騨高山「棚田と板仓の里种蔵」等等。

图片说明:奈良信州・木曽路井宿

▐  相隔千里同食饭团

再以食文化为例,日本人及侗族,用手进食主食的饮食习惯,也有异曲同功之妙。侗族人习惯以糯米为主食,制成糯米饭后,用手捏成饭团进食,更会用糯米酿成的甜米酒。

图片说明:侗族的手抓米饭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日本,主张以农业作为立国基础的思想或运动。日本人更称之为「农本主义」。在日本,进食主食的时候,虽然一般用筷子,然而如果是饭团又或是寿司的话,日本人认为用手进食,是较为合礼仪的。最有趣的是,日本人也非常喜爱将白米酿成甜米酒,称之为「甘酒」。

由于侗族人以农耕为主业,侗寨就依山而建,他们在梯田、在河流边,开辟水稻田,由于交通极为不便,长期与外界隔绝,造成封闭状态,侗族人几乎是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这增加了侗族的神秘感,它为何会跟日本文化,以至东南亚文化如此相似呢?

另外,侗族没有文字,只有语言。今次更有一个有突破性的发现。透过观赏侗戏,竟发现原来侗语有可能跟日语、韩语、蒙古语一样都是源于阿尔泰语系(Altaic Language)。

虽然现今学术主流派,对阿尔泰语系语言的存在价值,有着不同的争议。然而,侗语的句子排列以SOV为主,也就是说,在一般的句子当中,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宾语在中间。又或者是后置词的使用等等。

这种巧合,不就是为日本寻根,又翻开了新的一页吗? 

图片说明:飞騨高山「棚田と板仓の里种蔵」

侗族与日本的同根同源,目前还都是猜测,但是小编相信,学者们还是会继续深入挖掘关联的可能性。

只是说不准,半路会杀出个程咬金,在这里我就不点名了啊,毕竟宇宙都是他们的,何况是日本呢?

鲁晓芙,财经作家,旅居欧洲。

中国经济已经国际化了,不了解欧洲,有时候,你就不了解中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