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科学泰斗陨落时,可悲的却是国人还在为娱乐明星狂欢

 茂林之家 2017-07-13

奋斗到底

就是奋斗一生


前几天,网络上都在铺天盖地热火朝天地传着“双宋婚讯”,不知大家是否有留意到下面这则新闻呢:



你可能知道电影里一个小配角的名字,却不一定了解7月4日离世的两位院士。


这是个全民娱乐的信息时代,明星消息、娱乐八卦带给我们的多是茶余饭后的笑料和谈资。但这还是一个技术引领未来的时代,我们是不是应该多把一些关注点放在为技术作出杰出贡献的人身上呢?


斯人已逝,缅怀!



陈学俊——我国著名的能源动力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我国锅炉专业、热能工程学科创始人之一,多相流热物理学科奠基者。


1919年3月5日,陈学俊生于安徽滁县。


1935年,陈学俊考上了中央大学(重庆)机械系,大学时即下定决心“工程救国”,而他这一生就是“工程救国”的真实写照。


1941年,22岁的陈学俊首次登上中国工程师学会讲台,宣读了我国锅炉制造方面的第一篇论文——《锅炉制造工艺的研究》,翻开了我国动力工业发展的崭新一页。


他在《贵阳日报》上雄心壮志地喊出了“为中国工程事业奋斗到底”的志愿(这可不像我们平时嚷嚷“今晚要早睡”的空口号),此后他用一生诠释了这句话。


陈学俊有感而发作了一曲《工程师进行曲》:“争名利,无意义,学工程,有志气,为人民,谋福利,为社会,求进取,我们大家一致把心齐,爱团体,我们永远为中国工程奋斗到底。”(才华的工科男~


陈学俊在实验室

 

不久后,陈学俊发现自己的学识尚不能改变中国锅炉事业的落后局面,于是跨越太平洋去到美国普渡大学(被誉为世界“锅炉制造者”)锅炉方向深造。1946年7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获普渡大学机械工程硕士学位。


次年学成归国后, 28岁的陈学俊被聘为交通大学机械系兼任教授,自此开始了与交通大学将近七十年的情缘。


他认为,要独立自主发展中国动力工程工业,必须结合中国实际,必须有所创新,必须开展科学研究,必须培养高层次人才。


1948年,陈学俊创办了国内第一份热能工程学术刊物《热工专刊》,对当时国内外的学术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推动了工程热物理学的发展。


1949年初上海解放初期,陈学俊的家人想让他去台湾一家团聚,可他却毅然选择留在上海,建设新中国。当时国内一本用中文编写的锅炉教材都没有,陈学俊暗下决心:没有教材不要紧,自己编吧!


他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美国参加建设当时世界最大的发电机组(10万千瓦)积累的经验,编写了《燃气轮机》一书,这是我国第一本中文燃气轮机教材,被国际同行赞为“燃气轮机方面先驱


此后,他陆续编著出版了《实用汽轮机学》、《蒸汽动力厂》、《锅炉学》、《锅炉整体》、《锅内过程》等14部专著,翻译热工程理论基础、锅炉设备等方面的专业书籍120万字,为新中国培养动力类专业高级人才提供了大量教材。


陈学俊教授的部分著作

 

为了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1952年,陈学俊筹建了国内第一个锅炉专业,带领教研室同志克服困难,开出所有课程。


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第一届锅炉专业的学生在4年内就达到了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5年制同类专业的毕业生水平。1956年,第一届毕业生全部顺利毕业,投身于建设电站锅炉事业。


陈学俊与第一届锅炉专业研究生

 

1955年,国务院考虑到高等学校合理布局应适应国民经济发展,而东南沿海地处国防前线形势比较严峻,决定将交通大学迁往西安。


陈先生和夫人袁旦庆先生带头拥护。1957年9月,陈学俊举家从上海去到西安。临行前他们将自己购置的两间房屋交给了上海市房管部门。陈学俊夫妇认为,既然去西安扎根西北的黄土地,就不要再对房子有所牵挂。


陈学俊一家


1979年,陈学俊领导筹建了我国高校中的第一个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他与上海汽轮机锅炉研究所解决了上海南市电厂直流锅炉的严重脉动问题,并对上海锅炉厂生产的我国首台30万千瓦亚临界压力锅炉设计进行了理论计算。


凭借对我国动力工程及能源工业方面的杰出贡献,陈学俊于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此后20多年,他根据多相流与传热领域的国际发展动态,长期坚持以两相流与传热为主的科研方向,对汽液两相流和沸腾传热规律作了系统的创造性的研究。


他还创造了多个“首次”:

首次发现了“液膜倒置”现象这一重要的两相流动机理;


首次在国内外对螺旋管内两相环状流速度场进行理论求解,并应用LDV测定了环状流液膜层局部速度分布;


首次在国内应用高速摄影和观察窗技术实现了中高压汽水两相流的测定判别,建立了国际上第一张卧式螺旋管内中高压汽水两相流型图;


首次提出了水平管上下壁温飞升点的计算模型与两相流摩擦阻力计算式;


首次在国内对中高压下汽水两相流在垂直单管、平行管、U型管、螺旋管等内的压力降型、密度波型及热力型脉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区分和定义了汽化点处脉动这种新的脉动形式等。



陈学俊的工程强国路,不仅在于基础理论研究,同时也注重结合对国民经济发展有应用前景的研究项目,真正做到“把研究成果写在国民经济主战场”。


经过多年深入系统的研究,他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

获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家有重要贡献奖1项,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


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大型电站锅炉的设计和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1996年,优秀的陈学俊得到多个国家的认可,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陈学俊教授在备课


一心搞工程的陈学俊还喜欢唱歌,他最常唱的是那首《工程师进行曲》。这首歌写的就是他自己,工程强国梦,流淌在陈学俊的血液里,伴随他一生。


六十多年来,陈学俊亲自教过的学生有2500多人,大部分都成为了我国动力工业领域的骨干和作出重要贡献的专家、教授,有6人成为两院院士。除了对学生的悉心栽培,陈学俊还捐出了大量资金奖励莘莘学子。


他经常以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和“工程救国、科学救国”的信念,勉励学生勤奋学习、为国争光。在陈学俊教授的耳濡目染下,他的学生大多选择留在国内、扎根西部城市,为祖国的西部大开发建设服务。


陈学俊先生的工程强国梦随着他的离开被载入史册,但他的精神点亮了后人心中的一盏明灯,发展强国的路上,我们仍需前辈的引领。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