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特?霍比特作品 在这个几乎人手都有一台数码设备的时代里,古典的摄影工艺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远,但它的艺术价值却越来越高。
如果说用现代的数码相机拍摄照片是物理变化,那么用古典的方式制作照片便是化学变化。正因为这种奇特的化学变化,呈现出一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约翰?赫谢尔(John Herschel) 1842年,约翰?赫谢尔(John Herschel)尝试使用手工制作的方式来持久地保存照片成像,从而发明了非银盐摄影工艺。 赫谢尔在一次光化学实验中发现,将纸涂上柠檬酸铁铵溶液后放置在反差强的底片下曝光,再使用氰亚铁酸钾溶液显影,最终可以得到蓝色的负片。 约翰?赫谢尔,1838年 对于此现象的产生,赫谢尔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他发现影像的形成主要是靠阳光中紫外线的曝光。同时,照片之所以呈蓝色是由于柠檬酸铁铵和铁氰化钾的混合溶液中的二价铁离子,由于光照后被氧化的结果,从而生成了蓝色的三价氰铁盐。 约翰?赫谢尔,1839年 由此,赫谢尔称这种制作方式为铁氰酸盐印相法。后来,随着此方法的广泛应用,他为了便于人们的理解,从而改称为蓝图晒印法,简称蓝晒法。 约翰?赫谢尔,1839年 约翰?赫谢尔,1842年 意大利平面设计师亨利埃塔?莫利纳罗(Henrietta Molinaro)便是蓝晒法的忠实爱好者,她的作品灵感主要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 亨利埃塔拒绝用数码相机拍摄照片,而是通过古典的照片制作方式来记录大自然的美好。她认为,只有用蓝晒法制作出来的照片才能体现出真实的人文景观。 亨利埃塔?莫利纳罗《Open Flower》 同时亨利埃塔表示,在手工制作照片的过程中,照片随着药液剂量和曝光时间产生的细微变化,最终都会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正因如此,她制作出来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独一无二、无法复制的。 亨利埃塔?莫利纳罗《Clover》 亨利埃塔?莫利纳罗《Sri Lankan Fern》 黑影照片(Photogram) 受蓝晒法制作方式的影响,威廉?亨利?福克斯?塔尔伯特(William Henry Fox Talbot)尝试着把树叶等一些材料放置在感光纸上,然后再放于阳光明媚的户外进行照晒。 威廉?亨利?福克斯?塔尔伯特(William Henry Fox Talbot) 威廉?亨利?福克斯?塔尔伯特作品 随后,他惊奇地发现感光纸上产生出了一个黑色的背景,同时材料覆盖的地方也显示出了白色的较透明轮廓。由此,塔尔伯特称这种制作方式为上相的图画,后简称黑影照片。 威廉?亨利?福克斯?塔尔伯特作品 到了20世纪初,黑影照片的制作方式逐渐开始被摄影师们广泛应用。尤其是雷曼(Man Ray),他是一名美国视觉艺术家,同时也是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运动的重要贡献者。雷曼主要以摄影作品出名,并且他通过研究黑影照片的制作原理,从而进行了方式上的改良。 雷曼(Man Ray) 雷曼作品 雷曼在制作黑影照片的过程中发现,随着照片曝光的时间越长,它呈现出来的图案颜色就越透明。因此,他认为控制曝光时间的长短是制作黑影照片成功的关键。 于是,他建造了一间暗室,并将材料或是画好的图纸摆设在专用的照相纸上,从而通过人造光源曝光,最终再进行冲洗和晾干。雷曼表示,只有这样的操作方式与过程才能制作出最完美的黑影照片。 雷曼作品 回想起早期的照片制作方式,同样身为美术摄影领域最先进人物之一的加里?法比安?米勒(Garry Fabian Miller),惊叹于光对感光纸所产生的特殊影响。于是,他也尝试着通过有色玻璃器皿和剪纸的形状,创造出可以直接记录在相纸上的照片形式。 加里?法比安?米勒作品 为了保留这种即将消失的古典摄影工艺,英国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摄影收藏展区从1839年至今,已经收藏了超过30万张的摄影作品,其中包括了古典的蓝晒法作品、黑影照片以及加里?法比安?米勒的作品。 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宣传海报 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摄影作品展厅 由此看出,正是因为当代数码设备的普及,古典的摄影工艺才显得尤为珍贵与独特,同时也体现出它在摄影领域中较高的艺术价值。 精彩回顾: 今夏最好书画展亮相台北故宫博物院,《八达春游图》三年等一回! [编辑、文/芦鑫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