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玉鉴定,这样的错误观点你有吗?(之一)

 天宇楼33 2017-07-14

         坊间,鉴定古玉时,是不是有人说:这不是和田玉的,东西不对。

         绵延8000年的中国玉文化史,从考古发气掘看,中原地区真正使用和田玉,是从商代中期开始,西汉才得到广泛使用,并且受礼制所限,更多的还是就地取材,特别是一些陪葬玉器,用料更是一般。

        从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开始,至商代和田玉广泛使用时期,共经历了三千多年的时间,这三千多年里,玉器的发展从未间断,那么这部分不是和田玉的古玉我们就放弃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比如,战汉时期,玉器加工主要以和田玉为主,不排除当时国力不济,等级不够,或是突发情况,亦或者是陪葬器等原因,也会使用地方玉作为补充。所以实际收藏过程中会碰到很多不太精美并非和田玉的古玉。


青海料玉器


俄料玉器


韩料玉器


        目前,广义的和田玉是把符合国家标准的青海料、俄料、韩料等透闪石结构的玉石都归入其类。而造假所用石材又恰恰以此类为主,这就给检测是否古代意义上的和田玉带来很大难度。

        再者,玉石加工后,已经入土,必然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物理变化,比如玉质侵蚀,发生钙化等等现象。如此现象,一是我们无法从外观上直接判断其是否为和田玉,二是仪器检测也是无能为力。


双龙形玉璜

(江苏省铜山县小龟山汉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馆)


        比如,图中此件玉器已严重钙化,失去了玉性,我们凭肉眼已无从辨识它是何种玉质,仪器也是无能为力。

        所以,作为一个热爱玉文化的人来说,玉质的鉴定,并非是鉴定玉器新、老的首要因素。我认为只要它承载了一定的文化和历史意义足矣,何必去刻意注重它的玉质呢?这一点,大家不妨翻阅《中国出土古玉全集》很多古玉材料并非我们认知的和田玉,由此可见一斑。

        当你的鉴定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单纯站在经济利益的角度,关心玉质,收藏一些工精料美的古玉,也未尝不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