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也叫“陈仓石碣”、“岐阳石鼓”,是十座刻有文字的石墩,刻于先秦时期,627年发现于今陕西省宝鸡市的荒野,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石鼓馆(位于珍宝馆内)。由于鼓身上刻凿的文字珍贵,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历代都极受重视。根据鼓身上的文字分别命名为:乍原、而师、马荐、吾水、吴人、吾车、汧沔、田车、銮车、霝雨。 2013年1月1日《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创刊号隆重推出九大镇国之宝,秦石鼓文入列第三位。 关于石鼓文的确切年代,几千年来学者讨论不断,提出各种看法,至今还没有一个能够被大家都赞同的确定的结论。现有多位学者认为它是秦景公时的作品。高明先 生又对这一问题加以讨论,提出了新的见解。他根据石鼓文字形体、刻制工具与秦君称谓这三方面的证据认为石鼓文的时间应该在战国晚期,秦惠文王是唯一可以既 称公又称嗣王的,比较符合石鼓文的内容,文字特征与刻制工具也属于这一时期。唐兰先生曾指出诅楚文和始皇刻石皆晚出,认为石鼓应在前四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