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打造孩子“未来”的竞争力?

 龙点书院 2017-07-14

  在中国的教育界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就开始流传着一句名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中国成为一个盛产神童的国家,从古至今最不缺的也是“天才”,什么奥数比赛脑力比赛,中国的孩子从小就经历着令人叹为观止训练和检验体系,连外国现在也都在考虑中国的小学项目,可偏偏中国的孩子在未来总是表现的后劲不足,不得不让人重新审思究竟是教育出了问题还是孩子出了问题。

  讨论

  关于孩子

  欧美国家

  European countries

  孩子从小在参加各种活动,这些活动需要自己策划,自己搜集资料,自己制作完成,自己演讲展示。

  大点的孩子在学习如何融入团队,如何团队协作,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如何解决问题。


  中国

  China

  中国孩子从小在学习唱歌、跳舞、绘画、英语、数学。

  大点的孩子在考试,考级,考证书。

  我们开始慢慢发现,中国父母总急于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崭露头角,美名其曰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可欧美进步发达国家却认为孩子成才的阶段是在大学阶段。

  欧美国家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着重培养孩子的智慧学识,却更多的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对于中国目前大部分已经解决基本温饱的人来说不能理解,而对于他们来说孩子崭露头角的时候并不是越早越好,而是孩子踏入社会开始自己做事情的时候,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大学生在浪费青春虚度光阴的时候,欧美国家的大学生却在图书馆通宵达旦收集资料积累知识,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即将踏入社会独立面对未来。

  对于教育


  欧美国家

  European countries

  课堂气氛活跃,老师大多以提问的方式来让学生参与讨论,问题可以有很多解决方法,以完成老师布置任务为目的,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

  China

  在学校老师通常都是灌输式教育,我们的考试都是培养孩子解决旧的问题。

  即使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在考察学生解决旧有问题的能力,这就让大学生都会产生一种感觉,离开学校步入社会感觉跟老师教的不太一样,好像完全是跟社会脱节的。进入社会发现很多新的问题,就会抱怨:这以前没有学过啊?这以前没有人教啊?所以我不会啊!所以我不知道啊!这就是传统教育的结果。

  观点

  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在累积孩子未来的能力,为未来的生存做准备,让孩子赢在未来赢在终点。

  赢在起跑线未必一定会赢,跑对方向才会赢,坚持到底才会赢,有多少爸爸妈妈在教孩子坚持到底?


  父母如何培养和教育?

  父母最重要的责任不是教,是提问。来帮助孩子自己观察、自己思考、自己判断、自己执行,如何提问呢?

  提问的方式分为引导式和切割式,有目的的提问是为帮助孩子自己找到答案,永远不要直接告诉孩子答案,鼓励孩子自己多去尝试,当他养成习惯,遇到任何问题就会自己去找答案,当孩子进入社会,他需要自己去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1.眼:引导孩子通过“眼睛”去观察,要做缩小范围的提问,这样孩子的“注意力”就会集中,比如这个物品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在什么位置等等,让孩子清楚的理解并能够通过观察来判断出结果来。

  2.耳:训练孩子能“听”清问题的陈述,大问题切割成清楚明确具体的小问题,让孩子能快速听清理解,比如你想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活动不要问“今天老师教什么?”,你可以问今天有没有出去到户外玩?有没有走平衡木?这样孩子也知道怎么回答。

  3.心:通过环境、工具、方法帮助孩子进入思考的状态,锻炼孩子的专注力。

  4.口:训练孩子自我问答的能力,幼儿思维训练就是教孩子自我问答,提简单的问题,问到孩子都知道下一步你要问什么,让孩子感觉到问你都不如问他自己。

  5.手: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做,自己去执行,杜绝孩子的依赖性。

  有人用微信聊天,有人却在微信中学习,成长。下面是2017最HOT公众号,赶快试试新的关注方法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