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交响乐队中长笛的训练与演奏

 平常心3k10vhxy 2017-07-14
【内容摘要】作为交响乐队中的色彩乐器,由于长笛音色优美动听,具有广阔的音域,极富表现力的特点,使得这种特殊的音色在乐队中能够与弦乐、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从事交响乐演奏需要演奏者拥有高度敏感的听觉反应能力,注重音乐演奏的合作性、灵活性,并为此提高自主学习力和判断力。只有不断完善以上能力,才能达到一名乐队演奏者的资格。这也是成为真正优秀的、具有专业性的交响乐演奏者的必经之途。
  【关键词】长笛 交响乐队 融合
  长笛――管弦乐队中的“花腔”女高音,经常以华丽、柔美、悠扬、活泼的形象出现在各种交响作品中。据资料记载,长笛第一次出现在交响乐队中是1681年,当时意大利籍法国作曲家吕利为法国宫廷创作了芭蕾舞剧,第一次在乐队中使用了长笛之后,在1691年,长笛作为一个重要的声部被编配进入法国皇室交响乐团。至此之后,长笛便成了交响乐团编制中的一员。
  长笛作为交响乐队中的色彩乐器,由于音色优美动听,具有广阔的音域,极富表现力的特点,使得这种特殊的音色在乐队中能够和弦乐、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长笛本身的三个音域可使用在乐队的各个音区,低音区可以演奏旋律或做和声性伴奏;中音区虽音色柔美、恬静,可奏出明朗纯净的旋律,但也可以奏出忧郁、伤感、平缓的旋律;高音区音色明亮,可以用来表现辉煌华丽的旋律片段,也可以表现出紧张凌厉的旋律。这一音区的长笛音色是不易被盖过的,所以最高音区也常用于乐队齐奏。长笛的音域宽、明亮、音色突出,经常用于演奏一些穿插性的模仿短句,这种短句虽然简短,却能起到润色的点睛之笔的作用。对于这种手法的运用,有时候会以单一的音色演奏,也会在低八度处出现一支或两支单簧管与长笛构成八度的复合音色旋律。特别是在弦乐担任主旋律时更为常见,在乐队齐奏时,长笛通常重复其他声部(一般在最上面的八度或同度重复),或演奏华彩音型,或演奏节奏音性。音区大多在高音区与最高音区,较少用中低音区,低音区就更少见,而高音区也是演奏者最难控制音准的一个区域,一旦出现控制偏差,便会出现作品不协和的问题。
  在实际与乐队的融合中,它还大量地通过采用与其他乐器声部的相互重叠的方式,获得更多新的、富有个性意义的混合音色或复合音色。在与木管乐器的音色结合时,由于乐器音色的种类和数量不同,以及相互之间的复合关系,能分别调配出各种不同色调的音色效果。因此,能否熟练地掌握各种音色结合的具体声音效果,是体现音乐的表现是否准确的关键。而这种能力需要通过长期和严格的听觉训练才能获得。那么,如何熟练地运用及把握与乐队融合的音响大小,可以先通过几段示例来做简单解释。
  谱例1:贝多芬第三交响曲(命运)第三乐章
  谱例1是贝多芬第三交响曲(命运)第三乐章最后八小节木管声部和声旋律,由大管、双簧管和长笛完成,在整体上与弦乐合奏达到属七和旋的音响效果,而为进入第四乐章做准备。所以这句木管声部应当把握好弱奏时的音准,否则会出现不和谐的和声效果。第一,长笛在演奏高音、长音的旋律时要注意避免音准偏高的问题;第二,长笛应当尽量向第一长笛靠近,由于此句需要做出P效果,因此不可使用太多气息。力度越弱,乐器音色差别就越小,使得乐器音响越融合,所以长笛在乐队中应当注意的最基本问题便是音准问题。
  音准是表达整个音乐作品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音乐表现的基础。长笛经常是与其他木管乐器一起演奏和声,一旦吹奏时没有控制好音准,就会产生很不和谐的音色。由于乐器制造以及演奏者的演奏观念问题往往会遇到“高音偏高,低音偏低,强奏偏高,弱奏偏低”的现象,因此许多专家对此提出了看法,例如通过调整吹奏时气流的方向推动下颚、转动笛头、稍拔笛尾,等等。针对自身情况以及作品情况的不同,我们应该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但所有的方法都离不开用耳朵去辨别正确的音高。对需要强奏的高音旋律部分,由于大量吹气进入吹口,再加上长笛的高音区本来就容易偏高,使得演奏者很难平衡。此时要将出气的位置调低,也就是向下吹气,同时嘴唇要放松并多盖一些吹口,口腔内部要尽量打开,较大的空间可以减缓气流的压力,这样才能比较轻松地控制音准。乐队作品中最难把握音准是在弱奏时。笔者认为,在吹奏时应当将笛头放在刚好触碰嘴唇的地方,再将出气位置调高,以最放松的气流加上腹部的支持演奏内心音高旋律,才能达到预期的音准。特别在乐队中,经常出现与其他乐器交替的部分,此时,演奏者只有通过自己内心的音高概念以及调整气流速度或方向来完成选旋律的连接。所以乐队中的长笛演奏者是需要耳听八方的,尽量和其他乐器靠近。这种靠近要通过转换其他乐器在交响作品中的旋律角色来完善。
  在交响作品中有一种旋律模式随处可见,即声部间的旋律交替。木管声部与弦乐声部、木管声部内部、木管声部与铜管声部、同乐器间,如果只谈单只乐器音准,那么会转变成独奏。乐队是各种类型的乐器的结合,只有努力在较准的音准上去靠近彼此,才可以获得更为和谐的声音。
  谱例2:圣桑c小调第三交响曲
  上两行是第一、第二长笛的一段旋律。这种和声效果的旋律对于乐队中同乐器声部而言十分常见,主旋律在第一长笛,那么作为第二长笛,关键便是为旋律声部配和声,即用不同的音演奏出与旋律走向相同的感觉。若旋律走向感觉不同,则旋律音响会明显不协和。这时,要仔细感受第一长笛的旋律气息线条,在心中予以模仿,在第一长笛音响下方以较弱的方式演奏。两支长笛在低音区的同度重叠很有特色,柔和而带有神奇般的色调;中音区的重叠则比单独的长笛独奏更加柔和;高音区的重叠则明显地加强了音量,效果更为响亮,力度越强,不同乐器声部的音量差别和音色差别就愈明显;力度愈弱,这些差别就较小。这样可以更好地演奏出和谐的音响效果。
  同理,第一长笛在演奏与其他乐器旋律交接时,也应当先跟着前一旋律的线条走向(谱例3),一直延续到自己的旋律上,好似一个人演奏的感觉,这样可以让旋律流动得更自然。
  谱例3:《贝多芬第三交响》
  那么对于一些复杂、快速的节奏型,除了模仿其他乐器的线条感,更重要的是要在关键点上给予强弱的音响效果。
  一般在交响乐谱中,像上述谱例这种困难的节奏判断,主要凭借以下几方面:1.一小节内组合的切分节奏;2.多小节组合的切分节奏;3.不常见的节拍、复拍子、混合拍子(如5/8、7/8、9/8等)。要解决好谱例中这些复杂节奏问题,笔者认为,除了要做大量的课外作业外,还要养成打分拍子的习惯。通常在演奏复杂节奏时需要有良好的节拍感。节奏失败,多半是由于演奏者心中速度不明确导致的。因此,在初次视谱时,以打分拍形式确定速度是非常有效的。
  交响乐团演奏者在平时的演奏过程中需要培养的不仅仅是技术,还应当以最快的速度提升应变能力,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多看指挥,学会用眼睛的余光捕捉每一个细微动作,高度集中精力跟着指挥走,同时多听其他乐器的旋律,秉持顾全大局的观念,把握关键接口。这种技能需要通过长期的乐队训练来获得,而学生也可以通过一些重奏、合奏来培养和锻炼。
  作者单位: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高薪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