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s.cangm.com 清顺治铁鋄金天体仪。这是清宫所藏的最早的一件天体仪。由于这件天体仪地平圈为缕空刻花圆盘,球体黄道上也未刻二十四节气,星象图也不标准,无法进行实际求测,只是一件天体模型。 清光绪 纸制天体仪。 此天体仪是湖南长沙的杨仁山制作的。设计中采用赤道坐标,并配有方形木座。这反映出至清代晚期“天圆地方”的传统宇宙观在朝野中仍占有一度之地,可见近代西学“地圆说”在中国深入普及是何等艰难。 清康熙银镀金南怀仁款浑天仪、地球安设于通轴的中心,上刻有“亚细亚”、“欧罗巴”、“阿美利加”、“利未亚”等当时五大洲的名称。 这件浑天仪是清钦天监官员、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于康熙八年制作的,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六合、三辰、四游”的结构设计法和托勒密“地心说”的理论。 18世纪 铜镀金月象演示仪。月象仪是月球在一个月内周期变化的浑仪。 月象仪上端镶有银圆标盘,上刻1721-1744年,说明此仪器适用的年代范围范围。此仪器制成于法国巴黎,其制作时间应早于康熙六十年(1721),疑为康熙朝传教士多次往返巴黎与北京时携入清宫的。 18世纪 铜镀金浑天合七政仪。 浑天合七政仪是用于演示太阳系中金、木、水、火、土、地球、太阳七星(即“七政”)运转的仪器。 乾隆朝初期,宫廷中曾有此类似仪器:“浑天合七政仪”与“七政仪”。这是“日心说”在中国传播的一个重要反映。 清乾隆 铜镀金乾隆甲子年款三辰公晷仪。 清宫廷于乾隆九年(1744)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共制作过四件“三辰公晷仪”,这是其中第一件。在它的子午圈外壁上镌刻“大清乾隆甲子年制”铭文。这件仪器是清代观象台上大型实测仪—玑衡抚辰仪的最初模型。 三辰公晷仪由花梨木精雕西洋蔓草纹支架承接,圆盘底座的小抽屉内放有清宫廷天文学家何国宗书写的磁青纸烫金字说明书,在盘底座中处置一指南针,以定方向。 清乾隆铜镀金万寿天常仪。从此仪器小巧的体积看,应是一件陈设在宫内殿堂之中的演未仪。 清顺治汤若望款新法地平式日晷。这件仪器引人注目的是晷盘边缘所刻的“新法地平日晷”数字。 这件新法地平式日晷是德国传教士汤若望于顺治元年七月九日特别向报政王多尔滚和顺治皇帝呈上的献礼,也是这位著名的中德文化交流者留给中国的带有自己名款的珍贵科技作品。 18世纪 铜镀金巴黎提环赤道公晷仪。 这类日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清宫吃后悔药藏日晷中占有一事实上的比例,是清宫收藏的典型的早期西洋赤道式日晷。 日晷子午圈上镌刻“PARIS”。 19世纪 纸制圆形地平式日晷仪。 18世纪 铜镀金测分时赤道公晷仪。英国产。 18世纪 铜镀金八角形赤道公晷仪。 法国 清宫旧藏 18世纪 铜镀金纬赤道公晷仪。英国 清宫旧藏。这件经纬公晷仪比一般日晷多了一个机械计时的功能 16世纪铜圆盘日月星晷仪。这件仪器上有用拉丁文刻写的科隆(COLON)和用罗马数字刻写的1541年,疑为出生于科隆的德国传教士汤若望携进宫中 清乾隆 铜镀金日月晷仪。 这是一件按赤道装置将日用晷合为一体的计时器。 仪器窥视环上镌“大清乾隆乙丑年制”铭文。 18世纪铜镀金赤道圭表合壁仪。合璧仪是指将赤道式日晷与圭表同设在一个长方形晷盘上的仪器。 在英国制造这件仪器上,清廷又在原有的黄道十二宫上相应刻上中国传统的十二宫名称。 晷盘镌刻“London”。 清康熙 磁青纸制简平仪。 简平仪是夜窥星辰拟定星象或星位,昼视日影定时刻的仪器,属星盘一类。 直到明末,传教士利玛窦等来华,再次将星盘传入中国,与此同时,传教士熊三拔编译了相关的理论书—《简平仪说》,李之藻等人编著了《浑盖通宪图说》,才引起了有关学者的关注。 康熙宫廷制作了三件简平仪,这是一件采用赤道坐标的简平仪。 清康熙御制银镀金简平地平合璧仪。依仪器尺度及所备用物而论,应是康熙在学习天文算学中近距离实测的专用之物。 合璧仪镌刻有“大清康熙癸酉岁清和月御制”。 清乾隆 看朔望入交仪。朔望入交仪是专用于演示日蚀、月蚀的仪器, 清道光 铜镀金星象插屏。 星象插屏是用星象图制成的一对插屏式工艺品。一件是赤道北极恒星图;另一件是赤道南极恒星图。 清康熙 竹比例尺。 这份竹比例尺共有四根,呈圆棍形,是据1米等于3清尺,1清尺等于32厘米,按1:10的比例制成的比例尺。每尺分十大格,每格长3.2厘米;每大格内又细分十小格,则每一大格可代表实际测量中的1米。 清康熙 玉比例尺。 这件比例尺为碧玉质,尺面分成六格,每格长3.3厘米,内又分十小格,每格长0.3厘米。 清宫旧藏。 清康熙 象牙分厘尺,清宫旧藏。 清康熙 铜镀金分厘尺。 这件分厘尺面分成七大格,每大格中分为二格,内又分为十小格,尺最后一格处画有分厘线,其精确度可达到尺长的尺分之一。 清宫旧藏。 清康熙 铜镀金雕镂空纹分厘尺。 这件分厘尺雕有镂空纹饰,面上分刻十大格,每格边处刻有阿拉伯数字10、20……90,每条分厘线下刻有1到10的数字。 清宫旧藏。 清康熙 铜镀金综合算尺。这件综合算尺是一既可绘图又可测量的工具。 17世纪铜镀金折叠矩尺。这件矩尺是由西方传教士带进清宫听。尺边上有刻度,两面均刻有花体法文字,有“巴黎制造”、“皇家的半尺”及人名“巴特费尔特”等字样。“皇家的半尺”即法国的标准尺。 清康熙银质康熙角尺。因尺上常镌刻有“康熙御制”四字,一般又称“康熙角尺”。 17世纪 铜镀金半圆仪 法国巴黎 清宫旧藏 清康熙 游标卡尺。 游标卡尺是法国数学家皮尔·维尼尔于1631年发明的。这件尺上的中、西两种文字表明,此尺应是在游标卡尽传入中国后由清宫仿制的。 17世纪 伽俐略比例规 意大利 清宫旧藏 这件比例规上镌刻有西文“Corda,Fartigua”。 清康熙 铜镀金刻平分线比例规 清康熙 铜镀金刻五金线比例规。 此件比例规两臂上有平分线、分体线、分面线、分圆线、五金线等是用各种符号,以表示铅、银、铜、铁、锡。 清宫当年为保管方便,为这些计算工具都配以匣盒,黏挂标有编号和来源的黄签,但随着岁月流失,这些珍贵的资料大都不复存在。这件比例规尚保留一个黄绸做成的木盒,盒面上贴有黄签“铜比例尽一等十五号”字样。从它被编排的等级和序号上可以想见当年清宫中曾拥有何等多的计算工具。从这一点也可得知康熙皇帝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以及他为数学发展所投入的巨大精力。 17世纪 铜镀金比例规 法国巴黎 清宫旧藏 18世纪 铜镀金刻比重表比例规。国 清宫旧藏 这件比例规的两臂内侧为椭圆弧形,是专为测量球径面而特制的。 此比例规用圆作轴心,一面为刻有0。到180。的半圆仪到1到10的英寸刻度。另一面刻有英寸的几何体图形,可求体积。两臂上的各种标识全部用英文刻写,有金、银、铜、铜、铁、铬、溴、水、蜡等各种金属的名称及不同密度的比重,还有Name of Guns(枪的名字)、 这是一件英德文对照的比例规,两臂上镌刻有德文款“B Scott Fccit”。 清康熙黑漆木匣测算套尺。盒面上贴有白条“十三铜尺象牙尺三件一匣”字样。套匣附有黄绦丝带。 清康熙象牙假数尺。这件尺属早期甘特型计算尺,是计算尺转入中国后由清宫自制的中国最早的计算尺之一。在尺面上刻有一到一百的汉字对数值(即假数)。依据刻成的数值及对数原理,辅以量规可进行加减代乘除的计算。 清康熙 象牙质半圆格式算筹。 算筹这种计算工具传入中国后受到中国数学家的关注。中国大数学家梅文鼎于1678年把纳白尔算筹的斜格改成半圆格或直格式,变竖排为横排。这是中国独有的改进,也是中国式纳白尔算筹独有的规格。 清康熙 铜镀金盘手摇计算机。 这种盘式手摇计算机是法国科学家巴期加于1642年在巴黎制成功的,后由传教士介绍给康熙皇帝,受到康熙皇帝的喜爱。 这件手摇计算机是清宫依巴期加计算机的原理自制的 清康熙 纸筹式手摇计算机。 筹式手摇计算机是清初以纳白尔算筹对巴斯加计算机改造而成的另一类计算机。 此件筹式计算机匣内的算筹由纸制成,它的上面有十一条细缝,通过相邻的两条细缝可穿一张画着中国竖式纳白尔算筹的高丽纸,称为纸筹。因有十一条细缝,可穿十张纸筹,表示十位的数。 盘式计算机的拔针和筹式计算机的钥匙都起着摇柄的作用。筹式计算机因其使用纳白尔筹,所以不仅能作乘除法,而且也能进行平方、立方、平开方及开立方运算。 清康熙 几何多面体模型。 这匣几何体模型全部由楠木精制,匣内附有说明书一份,面上楷书写“各等面体七十一号”。此立体几何体模型是清宫造办处康熙皇帝学习几何所制造的教学用具。 清康熙 楠木雕花框镶银刻比例表炕桌。 这是一件为康熙皇帝便用数学演算而特制的炕桌,桌面嵌有三块银板,可活动装卸。桌内膛有七个大小不等的格子,用于存放计算和绘图工具。 这张炕桌是康熙皇帝读书时专用设备,桌面银板上的各种数学、比重晴等可供他随时查阅,一目了然。 清康熙 康熙用数学用表。 这几本数学用表,为《对数广运》、《御制数表精详》。既可用于查三角函数值,也可查多种物质的比重。它们当中有用汉字书写,也有用拉丁文书写。其中用汉字的数表,为清宫自制,用拉丁文书写的表,应是传教士带进,又以清宫改造而成的中西合璧数表。 这些数表大小、薄厚不均,有用工笔精抄的,还用两色木板套印的,装帧都很精良,不但是实用的数学工具书,也是中国印刷出版史上的艺术精品。 清顺治 顺治朝地球仪。 这是清宫收藏的最早一件地球仪,为铁质镀金,底座八角形状,每角饰铸一龙首,底座四柱中置一地球仪。此仪锈蚀严重,模糊不清,但仍能看出球径上有镀金痕迹。 清康熙 康熙朝地球仪。 这架地球仪球面上,纵向排列有南北极圈,南北回归线,赤道、黄道以及纬度线。黄道上有二十四节气名称,纵向排画的是经度线。本初子午线,在西太平洋上,但并不采用东西经的办法,而是由0度到360度,180度线通过英国以西的大西洋(球面模糊)。经纬线都是每隔10度画条。 球面地图上大陆部分有行政区划线(国界),有河流,湖泊及中国长城等。南美的南部能分辨出火地岛、亚马逊河。西南太平洋上澳大利亚、菲律宾、爪哇、马来半岛、新几内亚、新西兰以及日本、白令海峡等都有,南极也有轮廓线。图上画有航线,海上有不少地方画各种水兽,形状奇特,而非真实。地名均黑色楷书,如“北京”、“太原”、“兰州”等,但北美和欧洲字迹模糊,有些地方海岸线已无法辨认。 清光绪光绪朝地球仪。地球仪呈蓝色,上绘世界地理图形,字迹清晰。球面标有说明,介绍地球的简要历史。题款为“光绪庚辰夏四月石埭杨文会仁山氏识,善化萧仁杰介生氏书 清乾隆 乾隆内府舆图铜版。 清代《乾隆内府舆图》是乾隆年间在康熙《皇舆全览图》的基础上修订补充而成的全国地图,又称《乾隆皇帝舆全图》。 康熙年间,哈密以西地区未能实测,乾隆二十一年和乾隆二十四年,两次派人前往测量。天山以北由何国宗和努三负责,以南由明安图负责,乾隆二十五年测量完毕。乾隆二十五年至二十七年,在宫廷供职的法国传教士蒋友仁等,在《皇舆全览图》的基础上吸收了《西域图志》的新成果,同时利用法国传教士宋君荣收集的亚洲地理资料编绘成《乾隆内府舆图》制成铜版104方。其所用轻纬网、投影和比例尺仍本康熙图,不但内容详密,而且还订正了西藏部分的错误。此图铜版于1925年在北京故宫发现,1932年重印。该图以纬度每隔5度为一排,共分十三排,故又名《乾隆十三排图》,这是其中的一块铜版。 清康熙 木象限仪。 这件象限仪弧盘为木质结构,盘上固定有三个立耳瞄准器,弧盘中心有一游标长63厘米(立耳已失)。此仪附三角支架70厘米。 清康熙 御制矩度象限仪。 这件象限仪为铜质,它与一般象限仪差别在于从弧盘上的九等分刻度引出纵横直线垂直相交为矩形的方格,故称“矩度象限仪”。另外,从这件仪器的圆心角还引出一支带立耳似三角形状的尺游标,也是其特点之一。此仪被收入《皇朝礼器图式》一书。 清康熙 铜制测高弧象限仪。此仪收入《皇朝礼器图式》一书。 18世纪 铜镀金双千里镜象限仪。 英国伦敦 清宫旧藏 清乾隆 测炮象限仪。 此仪使用时置炮上,通过游标内穿小孔可以测算出炮与目标的距离与角度。这件仪器被收入《皇朝礼器图式》一书。 18世纪 铜镀金巴黎款单游标半圆仪 18世纪 铜镀金单游标女神像半圆仪。 法国巴黎 清宫旧藏 18世纪 四游千里镜半圆仪 欧洲 清宫旧藏 这件测量仪器既可测水平面内角度,也可将其倾斜90。测垂直面里的角度。仪盘上镌刻西文:“CALE STES·PANDIE·PORTA”。 18世纪 铜镀金全圆仪。 英国 清宫旧藏 此仪盘上镌刻制作者名:“E CUIPEPER LONDINI”。 18世纪 铜镀金矩度全圆仪。 欧洲 清宫旧藏 18世纪 铜镀金双千里镜全圆仪。 法国巴黎 清宫旧藏 此仪盘可倾斜45度,盘面镌刻“Chapotot PARIS”。 18世纪 铜镀金单千里镜全圆仪。 欧洲 清宫旧藏 18世纪 绘图平板仪 法国巴黎 清宫旧藏 绘图平板仪上镌刻“PARIS Centve des degvez”。 清康熙 三角形测量仪 18世纪 铜镀金定南针水平盘。 英国伦敦 清宫旧藏 其盘仪盖面附清宫当年白纸墨书。从墨书文字看,这件指南针应是某赤道公晷仪上的一个部件,早与主体分离而被单独使用了。 铜镀金象限罗盘仪 18世纪 盘直径8厘米 欧洲 清宫旧藏 铜圆盒指南针 18世纪 盒直径2厘米 欧洲 清宫旧藏 象牙椭圆盘指南针 清乾隆 清宫造办处 清宫旧藏 清乾隆银烧蓝珐琅蝉形指南针。从设计上看,此指南针的实用性已减退,转而成为作佩饰的珍玩。 清康熙黑漆盒绘图仪器。黑漆制绘图盒分上、下两层,内装绘图仪器三十余件。盒内还放有三角形铜镀金支架,小巧玲珑,简单实用,有一存放墨水的蓝色水洱丞,其底部镌“康熙年制”四字。 清康熙黄云缎匣绘图仪器。从这件清宫遗墨的内容看,当年宫廷拥有的这类绘图仪器数量相当多,至少已排到第十七号。 清康熙 木盒套十五件绘图仪器。 木盒套内装绘图仪器十五件,其中有象牙计算尺,长10厘米、宽1厘米;折叠角尺长11.2厘米;画规长10.1厘米;玳瑁柄放大镜,直径3.5厘米。还有适于野外作业的剪子、火燫套(一种利用棉绒取火的工具)。 清康熙银盒套绘图仪器。这是一组袖珍型绘图仪器,内装有卡尺、计算尺及小夹子、耳挖勺等用具,共六件。其制作精巧,但实用价值不大,多作为赠送之物 18世纪 巴黎款绘图仪器 法国巴黎 清宫旧藏 绘图仪器放在三个木匣盒内,共计二十余件。 18世纪 鲨鱼皮套银质绘图仪器, 欧洲 清宫旧藏 鲨鱼皮套内装有绘图仪器十二件。其中有伽俐略比例规、计算尺、两脚规、绘图笔及耳挖勺等。这是一组制作精美的小型绘图仪器。 清初期 绿漆木质描金花望远镜。160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俐略制成的以凸透镜作特镜,以凹透镜为目镜的折射望远镜,世称伽俐略式望远镜。这两件即属此类 清中期 红木二节望远镜 清宫造办处 清宫旧藏 清中期纸质象牙口望远镜。此为单圆筒折射式望远镜,镜筒身为纸质,外饰欧式描金花纹,目镜孔口为象牙制作,由清宫造办处与来华西方工匠合制。 清中期 黑漆描金花七节望远镜 18世纪 红棕漆铜镀金六节望远镜。 英国伦敦 清宫旧藏 这架望远镜配牛皮套,上附清宫当年所贴黄条墨书:“大千里眼壹个”。 19世纪 铜镀金香港款天文望远镜。 香港 清宫旧藏 此镜筒附三角形铜镀金支架高66厘米。望远镜目镜管处镌英文:“C·J·GAUPP HONG KONG”。 18世纪 铜镀金三人打乐钟 英国 清宫旧藏 全钟有两套发条动力源,一套控制走时,一套控制转花等活动。 18世纪 木制六棱形天文望远镜。 欧洲 清宫旧藏 图中这个红木架子是由出生于德国,于1758年迁居英国的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所制作。 18世纪 银质三节望远镜 欧洲 清宫旧藏 18世纪 银嵌珐琅二节望远镜 欧洲 清宫旧藏 其物镜上罩有嵌罗盘仪的镜盖,指南针指针完好,表盘围标“N NE 18世纪 铜镀金嵌珐琅望远镜 欧洲 清宫旧藏 筒面精工华丽,在铜镀金的镜身上镌花卉鸟羽纹,并嵌有花、草、鸟、蝶等珐琅彩饰。 18世纪 橙漆铜镀金四节望远镜 英国伦敦 清宫旧藏 此望远镜附三脚支架和原装红木匣,匣面贴有清宫当年黄条墨书:“五号一小洋铜千里眼一件”。 铜聚光镜 18世纪 欧洲 清宫旧藏 这件聚光镜是17世纪下半叶物理学这一新发现在中国宫廷中的回应。 清中期紫漆描金花反射望远镜。在镜筒与支架轴承处铜镀金板上錾有二夔龙纹饰,在故宫藏望远镜中有龙形纹饰的仅此一件。 傅科摆模型 19世纪 欧洲 清宫旧藏 18世纪 铜镀金人指时刻分钟 英国 清宫旧藏 此钟共分三层。底层为乐箱,正面为由水法和活动人物组成的布景箱,后面为时盘。 此钟只有一个动力源,通过齿轮传动系统带动所有的活动装置。作者为英国伦敦的钟表师William Vale。 18世纪 铜镀金象驮转蛇转花乐表 英国 清宫旧藏 18世纪 铜镀金月球顶人打乐钟 英国 清宫旧藏 在铜镀金底座上的敲钟人分击左、右两边各有九个钟碗,爬满花蔓的圆柱上支架着镶嵌料石的圆钟。大钟盘内所含的两个小盘分别指示分和秒。 此钟独特之处在于钟顶上安装有半蓝半白的月球,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转动。 此钟共有三组动力源,一组在底座上,负责敲钟人打乐。另两组在钟体内,负责走时、报时及月球转动。 18世纪 铜镀金少年牵羊钟 英国伦敦 清宫旧藏 这件钟的底层内装有控制音乐及活动景物的机械系统。 此钟上刻制造人名“ROBT WARD”.。 18世纪 铜镀金象拉战车表。 英国 清宫旧藏 若开动战车,需先将象、铜筒、方箱、车箱内的齿轮系统的发条上满,再依次启动。战车在乐声中沿着2米左右的圆周轨道行驶,同时象的眼、耳、鼻、尾及指挥官均活动,是一件精美的艺术性计时器。 18世纪 铜镀金四象驮跑人日历表 英国 清宫旧藏 18世纪 铜镀金山子座站人小座钟 英国伦敦 清宫旧藏 这件钟有走时、打点和音乐及活动景观三套要械系统。铜镀金岩石座上嵌一个二针钟表,乐箱设在钟后。钟的上端有悬挂华盖的棕榈树,树下是身挎战力的指挥官。机械开动,指挥官左右观望,原地转去,似在百倍警惕地招待自己的守护使命。 19世纪 铜镀金轮船模型表 法国 清宫旧藏 船身置于绿色大理石座上。轮船头尾插有铜镀金大小旗帜各一,大旗上刻龙纹图案,小旗上刻“万寿无疆”四字。甲板上有两个圆筒,嵌有钟表和风雨寒暑表,两筒之间烟囱按顺时针方向转动,船尾的驱动轮转动。这件轮船模型表应是法国专门为清帝后设计制造的祝寿礼品。 19世纪 显微镜 清宫旧藏 这件显微镜为金属制外墨漆,上面有款“SPENCER LENSCO BUFFALON.Y.47929 16MMNA·O25 USA”。 19世纪 子宫外孕模型 中国 清宫旧藏 子宫外孕模型与妊娠横型前四个基本一样,尺寸稍小,子宫内空。第二件长8.1厘米,宽17.5厘米,在其左侧卵巢内有一胎儿。第二件长8.2厘米,宽19.5厘米,在其右侧卵巢内有一胎儿,反映孕妇怀孕异位的情况。 19世纪 妊娠模型 中国 清宫旧藏 妊娠模型一套六件,前四件子宫两侧带卵巢。质地均为纸胎,外饰油漆,上面画有人体血管。模型从小到大,子宫内有小孩,周身粉红色。其中最小胎儿约三个月。 19世纪 男性人体解剖模型 中国 清宫旧藏 这件人体解剖模型为男性,上身胸腹部盖可打开,内脏可分七件拿出。头部为侧剖,脑一件、脸一件。两臂可拿下,右腿膝上有一铜牌,上有“上海棋盘街,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教育用品制造所”款。 20世纪 眼科手术器械(一套) 日本 清宫旧藏 盒盖内有一墨牌,上有“W·SHINODA&CO TODYO JAPAN 日本·东京篆田和助器械店制作”款。 20世纪 医牙且具(一套)清宫旧藏。 19世纪 医用反光镜,清宫旧藏。 清 医用开口器 19世纪末 清宫旧藏 19世纪 血压计 清宫旧藏 这件血压表表盘上从0至350为一圈的刻度,并有橡皮管止管带,压气包为锡质。 19世纪 体温计 日本 清宫旧藏 清中期 铜蒸馏器 清宫旧藏 此铜质蒸馏器,把其玻璃罩拿下,里面有小网,往下浇水,底下用酒精炉加热,产生水蒸气,水流下,打开水龙头,即可放面蒸馏水。器底有款:“ARLA3/10”。 清中期 银蒸馏器 清宫旧藏 清康熙 银质制药器具(一盒) 中国 清宫旧藏 银质制药具一套二十二件,僵上下共两层。有银漏斗四件、银药铲二把、银长铲刀一件、银勾三件、银叉子一把、银药匙七件、拈子三件,一层中间原缺一件。 关于康熙宫中的西医器具,法国传教士白晋在他给法王路易十四的报告中说:“在皇帝指定的一个宫殿里建立了一个实验室,在那时拜谢着各种不同式样的炉灶、化学制药用的工具和器皿。这位皇帝竟不惜开支,指令所有的工具和器皿都要用银制。 19世纪 铜镀金珐琅钻石怀表 英国伦敦 清宫旧藏 此表为“打簧表”。表上刻有制作人名“llbery 19世纪 铜镀金扇形表 瑞士 清宫旧藏 19世纪 铜镀金壳动画怀表(一对) 法国 清宫旧藏 19世纪 镀金嵌珠仕女图怀表 瑞士 清宫旧藏 表上标有制造者姓名“Landor LocLe”。 清光绪铜镀金自开门变戏法水法钟。此钟制作工艺水平较高,是故宫所藏清代苏州钟表中的精品。 清晚期 紫檀木北极恒星图节气时辰钟 中国苏州
这件铜镀金时钟有走时、打点、音乐活动景观三套机械系统,外观分为三层。机械开动后,底层大朵料石花自内外层层转出,中层仙猿下跪献桃,龙首吐水,顶层四角转花,伞盖转动。音乐止,祝寿表演结束。此钟为广州官员于1780年为乾隆皇帝七十寿辰特别进贡的。 清中期 黑漆描金楼式钟 清宫造办处 清宫旧藏 这是件二针时钟,钟盘为珐琅质,上书“乾隆年制”。 钟楼为铜骨架木包镶结构,外表为仿日本墨漆地描金花。 清乾隆 铜镀金嵌料石迎手钟 清宫造办处 清宫旧藏 这是一件迎手和钟表合二为一的作品,常放置于宝座旁或炕上。 清乾隆 皇极殿大自鸣钟。 清宫造办处 清宫旧藏 钟体为二层楼阁式。上层正面为钟盘,楼顶倒扣上下两铜钟,钟旁各有锤,锤柄系绳与钟机相连以报时刻。钟机共有三组铜制齿轮传动系统,左边报刻,右边报时,中间走时。每组传动系统各用羊肠皮弦系一百余斤重的铅砣,三组系统相互联动。当上弦时,用辘轳绞起钟弦,铅砣被提起,由于铅砣的巨大重力,使其以基本恒定的速度下降,从而带动齿轮传动系统运行。每走一刻钟,左边的机械牵动报刻的锤绳与锺敲钟报刻。同样,每走一小时,右边的机械牵动另一锤绳与锤敲钟报时。这是现存清宫造钟处制作的最高大的自鸣钟。这件作为体现皇权礼器的大自鸣钟,原陈设于太上皇理政的皇极殿,现陈列于故宫钟表馆。 气球式钟 19世纪末 法国 清宫旧藏 这件钟的动力源由发条盒,塔轮,链条组成机轴擒纵器。支架支撑气球处为活轴。上弦启动后,球内机芯动力摆带动球体摆动,球外的筐也随这同步晃动。 19世纪时,欧洲科学家多次实验乘氢气球升空探测大气奥秘,这件钟表的造型反映了欧洲当时的这一科技活动。 铜火车头风雨表 19世纪末 法国 清宫旧藏 火车头风雨表安设于黑色大理石基座上,内装控制车轮转动的机械系统。驾驶室内门上嵌有二针表,并嵌有瑞士钟表公司ULLMANN·J&cie的商标。火车头锅炉侧面嵌风雨表,炉上挂铜铃,嵌温度表的烟囱耸立在锅炉上。启动后,车轮及驱动杆转动,如火车行驶状。 铜镀金汽车式风雨寒暑表 19世纪末 法国 清宫旧藏 此表模仿十九世纪汽车,车厢上嵌瑞士乌利文两针表和风雨表。开关是方向盘侧面的手闸。开启后,表走时,车轮转动。 铜镀金轮船模型表 19世纪末 法国 清宫旧藏 船身置于绿色大理石座上。轮船头尾插有铜镀金大小旗帜各一,大旗上刻龙纹图案,小旗上刻“万寿无疆”四字。甲板上有两个圆筒,嵌有钟表和风雨寒暑表,两筒之间烟囱按顺时针方向转动,船尾的驱动轮转动。这件轮船模型表应是法国专门为清帝后设计制造的祝寿礼品。 铜镀金嵌珐琅人物亭式水法钟 18世纪(1775年) 英国 清宫旧藏 这件钟的底层有活动景观的机械装置。八角形钟座正面是直列的三个钟盘,分别为时、分、秒盘,其余七面交替装饰有水银镜与珐琅画。钟座上是重檐八角攒尖亭。机器开动,上层亭顶旋转,亭内水法喷涌,动物围水法转动。此钟上刻制作人名“William Sim”。 铜镀金印度乐师击乐钟 18世纪 英国伦敦 清宫旧藏 铜镀金亭式番人进宝钟 18世纪 英国 清宫旧藏 铜镀金转人钟 18世纪 英国 清宫旧藏 铜镀金山子鹦鹉钟 18世纪 英国 清宫旧藏 铜镀金孔雀开屏钟 18世纪 英国伦敦 清宫旧藏 此钟由“William Son”制造。 铜镀金嵌料石升降塔钟 18世纪 英国 清宫旧藏 这件升降塔钟有走时、打点、音乐、活动景观、升降四套机械系统。塔基三面均装表盘。机器开动。各层塔和二层塔身上的料石花信人物开始转动,五层塔身也随之升降,底层一队穿英国制服的士兵在音乐的伴奏下绕塔操练。乐止,钟塔恢复原有高度。 铜镀金塔式吐球水法钟 18世纪(1775年) 英国 清宫旧藏 这座钟有走时、打点、活动景物及音乐四套机械系统。钟底座四面有玻璃柱水法和人物,乐箱上是一座四角三层宝塔,第一层内有水法矗立在水池中的假山上;第二层内为螺旋形盘梯缠绕的水法,上面有一铜镀滚球;顶层塔身上装有两针钟。机械开动,音乐响起,塔柱转动,水法似瀑布奔流,铜球自上而下滚动,掉入卧在盘梯口的铜兽嘴中,又被丝杠绞上去,再向下滚动,循环往复。同时池中小鸭、柱前人物亦转动。 铜镀金嵌料石荷花缸表 清乾隆 清宫造办处 清宫旧藏 此钟是造办处用广东制錾花铜缸和法国制机芯及八音盒组装成的陈设荷花缸钟。 缸体前中嵌钟盘,前后下中装有珐琅画及水法布景,缸上几束荷花。缸内装有仙芯,共有两套机械动力系统。一套负责走时、报时;一套负责奏东,水法及荷花开合等。机械启动后,缸中乐响,水法转动,并通过拉杆使荷花开合,荷花内有白猿、童子、西王母等牙雕坐像,寓意“白猿献寿。两套动力系统由齿轮联接,浑然一体,十分雅致。 铜镀金嵌珐琅群仙祝寿钟 清乾隆 清宫旧藏 此钟分为方形底座和水不仙阁两部分,底座正面居中为二针时钟,两侧为水法布景。钟面皆蓝地金花珐琅。 此钟有走时、打乐及活动景观三套机械系统。从底座后面上弦后,所有水法启动,水法柱中间的铜柱与仙阁上的门帘、人物相连,从而带动门帘及人物活动。 珐琅珠花表 19世纪 瑞士 清宫旧藏 此表右走时、问时。间时系统结构较特别,是由两条长短不一的并列钢条替代钟碗,长钢条音频低,发出声音低沉,短钢条音频高,发出声音高亢。钢条欲称“簧”,故称这类表为“打簧表”。欲知时刻,只要按一下表把,小锤即可敲击钢条发出声响,“叮”声报时,“叮咚”声报刻。 铜镀金规矩箱表 18世纪 英国伦敦 清宫旧藏 此表上刻制造人名“James cox”。 |
|
来自: 小黑爷爷 > 《中国博物馆(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