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卒中之体位性低血压

 长沙7喜 2017-07-14

作者:李宇淇 


脑卒中之体位

低血压

 

典型症状

  • 乏力,头晕,心悸,出汗,恶心,呕吐。

体位性低血压好发于老年人群,而老年人群中脑卒中患者发病率有较高发病率,因此卒中患者更应该注意防治体位性低血压。


 

何为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又叫直立性虚脱,是由于体位的改变,如从平卧位突然转为直立,或长时间站立发生的脑供血不足引起的低血压。通常认为,站立后收缩压较平卧位时下降2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下降10毫米汞柱即为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有何危害?

脑卒中发生与血压波动密切相关,体位性低血压是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而且,脑卒中急性期防止体位变化所致血压波动对再次复发脑卒中极为重要。


 

体位性低血压治疗及预防

当脑卒中患者由卧位取直立位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乏力、头晕、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等症状,一旦发生低血压应立即卧床休息,按摩四肢,必要时进行治疗。

(1)  在睡眠时应抬高床头 15°~ 20°角,患者头及躯干斜卧向上,预防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


(2)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站立前,应先在床边做一会儿。

(3)坐位训练,尽早让患者坐起。首次取坐位时不宜马上取直立位,可先从半坐位开始( 约 30°) ,在患者在能坚持 30 分钟后,可逐渐增大角度( 45°、60°、90°) 。直至可下床,坐位训练时还应训练患者的坐位平衡和耐力。


(3)适当运动,避免过度活动和长时间站立。避免长时间卧床,离开床前建议穿上高紧身弹力袜,可减低静脉曲张的程度。避免用过热的水洗澡,热水浴可引起静脉扩张,必要时由家人陪伴,以防发生意外。

(4)饮食护理合理膳食,防止便秘,保证充足的营养以利于新陈代谢。不可过饱,过量饮酒,避免进食三高食物,应以足量蛋白质、低脂、低盐、低胆固醇和富含维生素及纤维性的饮食为宜。脑卒中患者常因便秘、下蹲时间过长,当便后突然站立时可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5)规则服药和按时按量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物的剂量和擅自停药。服药时间应选在平静休息时,应警惕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如降压药、抑制血管张力药、抗精神病药物、利尿药和抗组胺活性等都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因此,在应用此类药物时应先量和记录卧位与立位血压一次,在变换体位时,动作要缓慢,由卧位到坐位,坐位到站立,从而避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附]参考文献

[1]孙树珍,刘兆丽.脑卒中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2.

[2]林仲秋.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现况、药物影响及心血管风险研究[J].广州医学院,2011.

[3]朱冰冰,王炳银,刘峰.体位性低血压的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6.

[4]金曼,籍欣欣,侯文丽,卜丽梅.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治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