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威远年轻的“神医”创造中医奇迹!肝硬化晚期患者……

 日寒月暖 2017-07-14

《草药》

深山杂草丛,神药卧其中。

可愈人间苦,世上无人知。

冬雪百草枯,不改济世心。

只等采药人,煎取疗恶疾。

在微博、微信统治了我们业余生活的信息时代,很少有人能静静的写首诗,兢兢业业于手中的工作。但是四川省威远县镇西中心卫生院有这样一位人才,工作时,他悬壶济世,为镇西群众除病免灾,休息时,他吟诗作赋,抒发胸中远志,他的名字叫廖冉

威远年轻的“神医”创造中医奇迹!肝硬化晚期患者……

初见,廖冉正为病人切脉,只见他与病人的交流非常认真。走进廖冉,切入话题,这位很有学者范的年轻人给人的印象愈加深刻:“中医的守护者”“专心做学问的人”,但是我心中一直有这样一个疑问,是什么力量让他走上了中医学道路呢?

“年少无知老来学,初涉医史文哲乐。奢靡浮梦终有绝,心醒身寤从此崛。”

2006年高中毕业,本已考上大学的廖冉认为专业不够理想,索性复读再考。可就在2007年复读期间,廖冉偶然接触到中医书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这不,就在当年高考填报志愿时,他直接填报了知名学府—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四年,在人生中就是一瞬,可就在这期间,由于对中医的热爱,他认真求学,打牢基础,获得该校奖学金。此间,廖冉成了著名校友创办的有着30多年历史的内部杂志《中医学与辩证法》的编辑。毕业后,廖冉一鼓作气又直接考取本校研究生,开始了三年更深层次的学习生涯。

威远年轻的“神医”创造中医奇迹!肝硬化晚期患者……

学有所成,就应该回报家乡父老。廖冉心里盘算到,我不要落叶归根,也不要“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经过认真思考和得到家人支持,研究生毕业后,廖冉通过威远县紧缺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回到家乡威远,主动来到最基层的乡镇卫生院----威远县镇西镇中心卫生院工作,很快,全院上下就喜欢上了这个医术精湛,勤奋好学,谈吐不凡的小伙子。两年来,不论是寒来暑往,也不论是天晴下雨,他上班从无懈怠,就连节假日也很少休息。

如果问他为何如此痴迷于中医事业,他的回答很简单:“有真本事,病人才相信你,才会来找你看病。”在过道,问起一位男医生对廖冉的印象:他做事很认真,是年轻人学习的好榜样,我们大家都喜欢他。问起院长颜华斌对他的评价:这小伙子能静得下来,一有空就看书,做学问,别人在玩手机,他在看手中的中医理论书籍……

威远年轻的“神医”创造中医奇迹!肝硬化晚期患者……

“身居田野间,自有远客来。不扣富贵门,必是悬壶斋。”这首《应诊》是廖冉写于他的镇西坐诊期间。在他看来,悬壶济世,医德为先,不管来的病人是富是穷,他都一热情饱满的态度对待。

2015年9月,威远县镇西镇五星村八组六十多岁的刘代清,身患肝硬化已到晚期,主治医师判定全愈希望渺茫,于是,请中医会诊。廖冉结合自己的经验与所学提出用医圣张仲景的经方一试,于是下了处方,半年后,奇迹出现了,在廖冉的精心诊疗下,刘代清病情大为好转,竟能自己到医院复诊了。在刘代清的眼里,廖冉已然成为救命恩人,但是,廖冉没有这样看,他认为,这是医生救死扶伤的崇高使命。如今,繁忙的廖冉不时从刘代清同村人口里说道,今天的刘代清已可下地种田。每每聊起这个话题,廖冉总是腼腆的一笑。

威远年轻的“神医”创造中医奇迹!肝硬化晚期患者……

“梦里半夜惊坐起,倚栏独饮听虫语。身小隐匿田野间,鸣声亦可闻寰宇。”

发扬好中医这项国粹,一直是廖冉心中的梦。在坐诊期间,他主动承担乡村医生的培训工作,传授中医理论和中医临床经验。在医学交流过程中,同行们渐渐了解了廖冉,成了廖冉的粉丝,遇到很多疑难病都喜欢向他请教或者把病人介绍给他。

“多下一分真功夫,方增一分真本事”。廖冉常常这么说。工作以来,他吃住基本上都在医院,不是医院不尽人情,而是他主动放弃休息,为实现自己的梦,必须吃得了苦中苦,工作和学习成为他实现梦想的重要手段。虽然梦想很少向人说起。

廖冉就是这样一个坚守医道向着自己的梦想无畏前进的医学青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内容来源:威远县委组织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