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豆瓣9.1,不信看不哭你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7-07-14

嚓嚓嚓嚓嚓……


剃刀与荡刀布之间碰撞出清脆的声响。


电影在一片氤氲的热气中开场。



理发、刮脸、绞鼻须……


锋利的剃刀边缘在老人脸颊、鼻梁上、眉宇间游走自如。


连耳垂最薄的地方,都刮得干干净净。



做完全套,热毛巾再抹一把,齐活儿!


老人满意地睁开眼,长舒一口气:


舒服啊!


这是电影《剃头匠》的开场。



这部2006年的片,讲的是“老式剃头”这门几乎已经消逝的手艺,更是一个人:


靖大爷。



电影里的靖大爷,93岁,土生土长老北京,剃头匠当了一辈子。


他独自一人住在大杂院里,过着有规律的生活:正午12点,去老朋友的店里吃一盘爆肚;晚上九点,准时睡觉;偶尔跟朋友打一圈麻将。


但每个月都有那么几天,他得“上班”。


蹬着三轮车,从北京城南到城北,城西到城东,挨家挨户上门替老主顾刮脸剃头,手法娴熟又麻溜。



这些“顾客”,有的年纪比他小几岁,但已经行动不便,腿脚不利索。还有的,甚至只剩最后一口气。


老赵,气数将尽。


他的大款儿子开着车,绕了大半个北京城,把靖大爷接到家里,说父亲不听劝,大吵大闹,硬是要找靖大爷。


在老赵儿子的豪宅里,靖大爷一丝不苟地替他洁面、修脸,剃头。


这大概是老赵生前最后一次享受了。靖大爷给了他“体面”。



虽然是非专业演员,但片中的靖大爷,一张脸就是一出戏。


整齐花白的头发、沟壑的皱纹、灵巧的双手,还有淡定又沧桑的眼神。


什么都不用说,什么都不用做,只要他对着镜头,肉叔的眼睛就莫名其妙发酸。



不是靖大爷演技好,而是——他根本不用演,片中的剃头匠,就是他本人。


靖大爷,本名靖奎。


1913年生于北京,用他的话说,那会儿,北京还叫“北平”。15岁开始学徒,20岁出师,开了自己的理发店。


这位从旧时代走来的剃头匠,民国时期便名声大噪,给一代名流打理头发。


看“梅尚程荀”(京剧四大男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的戏,别人挤破头都买不到一张票,他,不用花钱。


经手的发式,从清朝大辫子到解放后的大背头,什么都有。


2002年,导演施润玖给靖大爷拍了部纪录片,《靖大爷和他的老主顾》,获得了当年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长片类大奖等很多奖项。


片子不到一个小时,原汁原味展现了靖大爷的生活状态。


那会儿他已经87岁高龄,但眼不花,耳不聋,人也精神,蹬着个小三轮,穿越北京城上门给老主顾剃头。



说“老”,一是他们岁数大,都是些爷爷辈。二是,这伙人都差不多搁靖大爷这剪大半辈子。


靖大爷不光帮他们剃头,还会顺便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


张大爷,80岁,行动不便,得让靖大爷扶着,才能颤巍巍坐下。



靖大爷的专用行头,裹布虽然陈旧,工具锃亮如新。



看这剃头修面的利索劲儿,又快又稳,哪像个87岁老人?



最后,一声“得了您呐”,大功告成。


电影《剃头匠》里,靖大爷帮临终的老朋友剃最后一次头,也都是真事。


穆大爷,明明上次来还不是这样,如今就已卧床不起,难以进食。


儿子说:“我说就是岁数大了,最后完了,您知道吗。”


靖大爷只是轻叹一句:“哎哟,变化那么快啊。”



他轻轻托住穆大爷的头,开始工作。


又一声“得嘞”,穆大爷干干净净,似无病痛。



离开穆大爷家,靖大爷轻描淡写说了句:又完一个,昨天德胜门那儿又死一个呢。


他还开玩笑说,这群人都是给他剃跑的。


“死了四百多人,20来年死了四百多,都给剃跑了。”


电影里,老主顾每走一个,靖大爷都会在名字上画一个圈,更显悲凉


靖大爷这些老主顾们,大部分都已经是在数日子了。


85岁的赵大爷得了脑血栓后,就一直被病痛折磨,不愿出门。



靖大爷到了他家,开口就问,吃了早饭吗?赵大爷嘟囔着说没有。


靖大爷就开导他,不碍事儿,别净躺着,要自己对付自己,别净指望别人。家人的照顾也好,生活也罢,“比那好的比不了,比那赖的不又强嘛。”


你要想那好,你就受罪了。你要想那不好,你就不受罪。



知足,就是靖大爷朴素又生动的生活哲学。


以前旧社会,吃白面吃窝头都有时候,现在每天吃白面,你还怎么着?过日子,想不通就是受罪,想通了就是幸福。


他不像《百鸟朝凤》里的焦三爷,身负重责,誓死捍卫传承传统文化。


靖大爷是另一种悲壮。


他觉得自己这门手艺,受累又不挣钱,年轻人谁学它?没用。



老主顾、老同行一个个离开,他说:他们死完了,我也就不干了。


对他来讲,人活着就是一个吃饭的问题,只要不愁吃不愁喝,日子过得去就可以了。但要以善心对人,多做点事情,就能多活几年。


干干净净来到这世上,干干净净撒手离开。



电影《剃头匠》里有一幕,肉叔印象深刻。


靖大爷不想麻烦儿子,打算趁还在世,自己把自己的后事都准备好。他跑去照相馆照了遗像,还打电话给殡仪馆询问手续。



听殡仪馆说需要准备五百字的生平简介,靖大爷晚上回家,对着一台录音机开始自述生平。


录了一遍又一遍,磁带换了一盘又一盘,总是不满意。


最后,他只是默默坐着,任由逝去老友留下来的黑猫,把磁带扯得到处都是。



也许这才是他干净、利索、知足的人生哲学,最好的诠释。


《剃头匠》拍摄于纪录片的四年后,那会儿靖大爷已经90多岁,身体远没之前那么硬朗。


经常拍着拍着,老人就突然不行了,脸色发白,虚汗浸透毛衣。


可但凡做起活儿来,靖大爷的手脚还跟以前一样麻利。



2014年,靖大爷因病去世,享年101岁。


百年归寿,就是“善”的报答吧。


靖大爷从业80多年,一生平凡又传奇,正如豆瓣网友@黑狗成的评价:


坚守可以让时间成为配角,专注能够把生命引向极乐。



像这样有着“坚守”精神的人,这里还有三位。


还记得上个月,瑞安·岭南天地特制微电影系列活动《尽说天地心中情》么?


下面这三位,就成为了岭南天地微电影《味人生·致天地》的主角。


雷子文,知名发型设计师。


15岁去了加拿大,第一次拿起剪刀,之后的35年,就没再放下过。



陈一凡,插画师。


七年,她画画、创作,把生活过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欧志图,女车手、摄影师、媒体人。


15年来她去过40多个国家,试驾过几百款车,把真实的体验与读者分享。



这三位主角,他们把最想做的事情在最美好的时间完成,不单是收获,还是见证。


最后,想看微电影完整版,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