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章看到一半,已经比海归MBA博士生更懂农业企业管理

 渐华 2017-07-14

如果说决断力和机遇是决定一个企业能否建立起来的元素,那财务、库存等问题的解决将是企业能否做大做强的关键。分析众多企业的管理模式,农业企业的经营之困就在这些要点之上。

1

眼界决定你能不能变大哥

一个农业企业是继续停留在“土包子”的状态,还是迅速成长为现代企业,其分水岭往往在企业管理,特别是现代企业经营制度上。

文章看到一半,已经比海归MBA博士生更懂农业企业管理

2000年前后,陕西有两家村办乳品企业同时超过1亿元的产值,十年后,这两家企业中一个还维持在亿元级的水平,而另外一家已经步入国家级乳品企业梯队,产值达到20多亿元。何以如此?企业经营体制是一个重要原因。成为国家级企业的这家企业,迅速建立现代企业经营体制和机制,从村办企业转型为现代大型乳品加工企业并及时入驻工业园区,后来还在境外上市融资,企业发展有了质的提升。而另外一家,继续保持村办企业体制,企业主要领导与村“两委会”领导一肩挑,三年一届的村“两委会”选举往往带来人事更替,直接影响企业发展,反复折腾,企业没有垮下已是万幸了。

深入来讲,这就是平台思维,如何能将生产端、渠道端、用户在更大的平台里进行交易、互动。同时享受平台对于整个供应链或者产业链的整合。对于农业企业来说做平台胜过做单个企业,把企业当做一个平台来经营实现财富、资源共享,打通农业全产业链,实现企业的价值

2

别在自家门口摔了跟头

除了资本下乡而来的农业企业,还有很多是家族制。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能经历数次风险不断壮大的农企在创业过程中的主力往往是本家人。

文章看到一半,已经比海归MBA博士生更懂农业企业管理

家族企业国内外都有,但国外一般都经营得比较平稳,而国内的家族企业却很容易出现夫妻反目、父子成仇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国外的家族企业虽然是家族化的,但产权是社会化的。松下、洛克菲勒等著名家族企业,股权都是分散化的,不因家族内部问题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而中国的家族企业往往带有强烈的宗法特征,股权封闭,企业的经营只能维系于家族成员的能力水平。

这也提出了中国家族企业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什么才是家族企业的永续发展?那绝不是始终保持在自己家庭成员的手中或者后代的手中,而是学习西方让企业成为社会的一部分,就像让水成为海洋的一部分,这样才永远不会干涸。

3

管人是一项技术活

一群有着名校博士和海归的管理团队在管理一个农场时一筹莫展,却被一位老农点出了管理的症结,“人民公社”式的管理模式,既调动不起来员工劳动积极性又不能产生效益。此后,管理层采取了类似联产承包的办法,生产效率与农产品质量迅速提升上来了。农业企业管理的核心是管人,而且不是表面的制度与规范,根本在于符合经济与社会规律。

文章看到一半,已经比海归MBA博士生更懂农业企业管理

从实践看,农业企业要重点管理好三类人:一类是核心管理团队,事关企业发展根本,经常让人有“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之感。要找到好的管理团队,要靠企业美好的发展愿景、企业领导者的人格魅力,以及有效的激励机制,恰当运用,才能发挥最大威力。

第二类是科技人才,现代农业的发展在本质上是靠现代科技来推动的,专业人才决定着企业发展战略能否顺利实施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三类是大量的员工包括大量的农民,其实农业生产过程是几乎难以标准化评估和有效监督的,所以世界上绝大多数农业经营单位是家庭经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劳动积极性调动起来。

未来农业一定是知识型农业,经验主义已经不适合这个大时代,思维、方法论就成为经营农业和企业的着落点。

文章看到一半,已经比海归MBA博士生更懂农业企业管理

文/图:网络

编辑:于是长大

文章来源于星农天下微信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