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丝绸图案 | 战国--唐

 RK588 2017-07-14

        


沈从文(1902-1988)的“三段式”生涯:


  •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

  • 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

  • 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建国以后的“第三段”生涯中,投身“文物研究”事业的沈从文身上,不再有湘西边城里的那种简单自由、淳朴厚实的风味,不让写小说的他,在文史研究里挣扎着延续自己创作的生命力,通过广博的资料来论证,是他此时的主要手段。


这本简要的《中国丝绸图案》,似乎也可称为他晚年代表大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前奏。书中通过精美实样的佐证(部分为王家树、李月华摹绘),宏观的勾勒出了中国丝绸图案的历史沿革面貌。


这是一本“以文辅图”的研究论著,通过历代的文物图样本身,来了解中国丝织品的发展样貌。




蚕丝生产始于夏王朝  |  中国人养蚕织丝,起源很早。历史传说大多把新事物的发明算到著名的帝王将相的名分上,养蚕属于妇工,因此说是黄帝的妃子嫘祖的发明。这个传说......让我们得知,约在四千年前(夏),中国某些气候温和的地区,已有蚕丝的生产。(《中国丝绸图案》后记)


从殷商时代开始,丝织已明显有了发展。这时的青铜器上有蚕纹装饰,甲骨文中也常出现“蚕”“桑”等字。精美的几何纹绢帛这时已经出现。


几何图案纺织物(战国)


西周以来,丝织生产已由政府的专官来主持。春秋战国时因为铁器的使用,商业繁荣起来,陈留生产的高质量丝织品遍布全国。从长沙出土的楚文物、燕国花瓦、魏国漆棺以及其他工艺纹样判断,这时期的纹样还是极具装饰性的风格,主要是菱形几何纹样抽象变形的鸟兽龙凤纹


几何图案纺织物(战国)


汉代的“三服官”和“东西织室”已开始专门生产特种丝绸。东汉的锦绣已使用了加金的技术,丝绸的染色更是取得了惊人的成就。经过两千余年,出土时,它们依旧鲜艳如新。


红地“韩仁绣”彩锦(汉)


绿地“长乐光明”锦(汉)


青地“登高明望四海”锦(汉)


红地“万年益寿”锦(汉)


茶色地云纹锦(汉)


青地“宜”字锦(汉)


臙脂红地缠枝花毛织物(魏或晋)


臙脂红地缠枝花毛织物(魏或晋)


绿地鸟兽纹彩绸(晋或北朝)


唐代的服饰制作中,用金的技术已多大十几种之多。织物的图案与配色上,“或气魄浑厚,色彩典雅,给人以丰满健康的感觉。或纤丽秀美,别有温柔细腻的情趣。


小簇折枝及大团牡丹花纹的形象趋向写实。


沉香地瑞鹿团花绸(唐)


“对鹿”、“门羊”、“翔凤”、“游鳞”、“天马”、“麒麟”等等纹样,因为花纹章彩奇丽,流行百年尚为人喜爱。


茶色地花树羊绸(唐)


茶色地花树羊绸(局部)


天蓝地牡丹锦(唐)     琵琶锦囊


天蓝地牡丹锦  (局部


唐代的丝绸生产已具全国性,丝绸名目不下百种,本色绫和多彩染纈的花纹制作得十分优美。东亚和世界文化的相互交流与影响,在唐代的丝织纹样里也得到了具体体现。


宝蓝地小花瑞锦(唐)


宝蓝地小花瑞锦(唐)



  • 参考资料:中国丝绸图案    沈从文.王家树编.  

    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 1957年出版





  声明 |  非个人转载,请先联系后台以获得许可。




  谢谢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