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窦文涛:跟着馆长,我们做中国人更自豪了!

 文博圈 2023-03-18 发布于北京


这些弹幕都来自优酷出品《锵锵锵天下行》第三季第一集。近日,等一了年的第三季终于更新了,节目首站来到西湖和中国丝绸博物馆,此次重点是在中国丝绸博物馆跟着和名誉馆长赵丰一起,了解丝绸文化。


丝绸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时便有丝绸之路贸易发达,直到今天,丝绸更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名片之一,以其卓越的品质、精美的花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闻名于国内外。

谈起丝绸,人们总是面带自豪,而关于丝绸,我们究竟又了解多少呢?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经养蚕并有了丝织品;商朝时期出现的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西周时期便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汉朝时,包括提花在内的丝织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能织出绫、锦、罗、缎、纱等二十多个花色品种。从西汉起,中国的丝绸不断大批地运往国外,成为世界闻名的产品。那时从中国到西方去的大路,被欧洲人称为丝绸之路,中国也被称之为"丝国"。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1995年出土于新疆尼雅遗址,是丝绸之路中出土的最有名的一件。


专家通过“汉机织汉锦”的项目,用老官山出土、后被复原的汉代织机对“五星锦”进行织造复原,发现上面所有的字加在一起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诛南疆,四服夷,单于降,与天无极”,反映了汉代对于开疆拓土的,以及对中央集权的加强。

这是一次从织机模型到织机再到织物的前所未有的还原研究过程。原机具、原工艺、原技术三者并行,还原了整个汉代的织锦技术体系,是对汉代织造技艺的集中体现,这远比其他复制方式和复制成果更有意义。


据赵丰馆长介绍,复原工作历时1年多才最终完成。复杂的穿综工作涉及10470根经线、84片花综、2片地综,每公分有将近两百多根经线,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十分少见。


而如今织锦上的华美图案和复杂工艺也无一不显示着,这是汉式织锦最高技术的代表,也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唐代是我国丝织手工业发展史上很重要的一个阶段,丝绸生产的各个部门分工更加精细,花式品种更加复杂,丝绸产区更加扩大,织造技术也大为提高。

这个时期也是中国古代丝绸的发展和贸易的重要时期,尤其是在丝绸贸易方面,更是能够体现出中国封建丝织品的出口贸易。

唐朝诗人白居易一首《缭绫》诗,曾对当时丝织品的表现效果及生产工艺作出恰如其分的描述:“缭绫缭绫何所以,不似罗绡与纨绮,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

这个时期的丝织技术以轻盈著称,出现了大量华美流畅的丝织物。


例如红地瓣窠含绶鸟纹锦、瓣窠对马纹锦袍、立狮宝花纹锦、红地翼马纹锦、仙人跨鹤绫袍等。


其色调、样式均反应出这个时代恢弘的气度、强盛的国力。与此同时,还吸收了波斯织法与图案风格,有些文物上的图案带有西域色彩,也展现了文化交融中的包容性与多样性。

在辽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的贸易中,很大一部分就是辽自己生产的丝织品。其纺织品种类齐全,绫、罗、锦、绢、绮、纱、缎、缂丝等应有尽有,契丹贵族墓中多有发现。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宋代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明清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其中精致的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从汉代“五星锦”到唐朝仙人跨鹤绫袍,从元末明初的八达晕织金锦到辽鸽子纹锦袍……无数,透过华美精巧的花纹,我们窥见其背后的时代与历史,更见证了前人的勤劳与智慧。

聆听赵丰馆长对于古代丝织品的讲解,我们不禁发出了疑问——为什么会出现养蚕?为什么要不顾繁琐的用蚕丝做衣服?

节目中,赵丰馆长给出了详细易懂的解答。

从卵到蛹再化蛾的过程充满了宗教含义与哲学意趣,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原始崇拜与原始思维。


在河姆渡文化蚕纹象牙杖首饰的纹样中,描绘的是“天虫”,合在一起也就是“蚕”,暗示着蚕蛹可通天,呈现出对于蚕桑主题的崇拜现象;


新石器时代中的红山文化玉蚕,整体线条挺拔流畅,简约而不失精美,体现出红山先民对蚕深深的喜爱和崇拜之情。


因为蚕蛹与通天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早期的丝绸是神秘且神圣的,在最开始的时候也只有能够通天的酋长或巫师才有资格穿丝绸衣物。

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中,由于当时人口存活率较低,有许多用来埋葬幼儿与少年的瓮棺葬具。


多用丝绸包裹尸身后放入瓮中,模拟蚕茧,并在瓮盖上打洞;


模拟破茧,以供灵魂出入,期望死去之人能够获得重生。


商周时期的玉蚕大量用于佩系,与此同时,对蚕神的祭祀就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礼仪被写入当时的指导性法律文件《周礼》,在《周礼·天官·内宰》中就有记载“中春,诏后帅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以为祭服”,而此后几乎历朝历代都会在仪典中写入“先蚕礼”。


而商周的青铜器也多用丝绸包裹,包括后来在丝绸上写东西,都带有“升天”的意味。

如马王堆中的帛画“非衣”、素纱绵衣等。李商隐《无题》中也有“春蚕到死丝方尽”,吐丝意味着生命的即将结束,意味着作茧破蛹、灵魂升天。


赵丰馆长的讲解使得我们对于古代丝织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蚕桑起源及其宗教哲学问题有了一定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即使是看似简单丝绸也会与中华文化中形而上的思想产生紧密联系,


就像节目里窦文涛说的,跟着馆长,我们做中国人更自豪了!

文博圈温馨提示
知识点过于密集,看节目前,
请务必拿好小本本。

一个福利
留言点赞前两名文博圈友
将获得文博笔记一本
活动截止3月26日24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