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州文史

 sslvdw95qsxhh0 2017-11-17
  丝)、有的是丝纩(丝棉),有的是黑(玄),有的是细绸(纤)、素绸(缟),也有染色丝带(组),还有类似锦绮的高级织物(织纹)。可见,在夏朝,我国丝绸生产技术已达到相当的水准。

  1953年,在河南安阳大司空村发掘的殷墓中,出土了蚕形玉,其长3.15厘米,共有7节,保存完整,呈白色,扁圆长条形;在出土的青铜器上,还刻有丝织的细纹遗痕(马德志:《1953年,安阳大司空村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55年第9期)。1937年瑞典著名丝织学家西尔凡在马尔米博物馆所珍藏的殷代青铜钺上,也发现了绢丝断片,经鉴定,这些绢织物的技术已发达到绫的阶段(西尔凡:《殷代的丝织品),见《远东古物博物馆刊》1937年第9期)。

  到了周朝,丝织行业已经分成官营和私营两种,并设立了“典丝”官员,专门负责织品的生产和销售,同时还设立“载师”官,管理丝织业的生产。据《诗经·豳风·七月》:“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术柔桑”,“蚕月条桑,……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周人养蚕及丝织技术北之商朝大有进步,同时在工艺方面上已具有极高的水平。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把奖励蚕桑生产作为富国裕民的要素之一,再加上铁制工具的使用,丝织品生产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使我国在公元前六七世纪已成为世界闻名的“丝绸之国”,被誉为“东方绚丽的朝霞”。

  1952年长沙五里牌406号战国墓出土之文物中,有“绢上绣花”的绣文,有“褐紫色”,的丝织缥带等(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沙发掘报告》。1953年长沙仰天湖战国墓中,也出土了部分丝织物,虽因年久腐朽,看不清原物的形状,但是经纬纤细,文理清楚,颜色未褪,是一批制作精美的丝织物,在同墓出土的竹简中,刻有许多丝织品的名称,不少还是首次出现的。长沙丝织物的大量出土,证明了战国时期丝织业不仅在北方发达,并且在南方,也占有重要地位,在工艺上达到了高度水平。

  还举一些外国例子吧。古代希腊人、罗马人就称我国为“赛里斯”,意即“丝国”。他们将我国运去的丝绸视为无上珍品。古罗马有一位作家说:“中国人制造宝贵的花绸,它的色彩像野花一样美丽,它的原料像蛛丝一样纤细。”印度古老的《摩奴法典》记载,谁偷丝,便罚他三天内只许喝牛奶,谁偷丝,就会变成一只鹧鸪(季羡林:《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第164—165页)。然而,当时西方许多国家还不知丝是从蚕嘴儿里吐出来的。有的说,丝绸是用树叶制成的。罗马一位博物学家普林尼在《博物志》一书中说道:“沿海及西梯亚洋海岸线东北行,即抵赛里斯国。其国林中产丝,驰名字内。丝生于树叶上,取出,湿之于水,理之成丝。然后织成锦绣文绮,贩运至罗马”(张星:《中西交通史料汇编》)。还有的这样说,丝绢是由竹叶制成的(石田干之助:《欧人之汉学研究》第17、26页)。又有的说,丝绢是由森林的毛,经梳理而织成。罗马史学家马赛里奴斯在《罗马帝国史》一书所记述:赛里斯“林中有毛,其人勤加灌溉,梳理出之,成精细丝线。半似羊毛纤维,半似粘质之丝,将此纤维纺织成丝,可以制衣”(张星《中西交通史料汇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