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太平洋影音公司的委托,连载姚锡娟老师《未成曲调先有情》艺术专辑的部分内容,供大家赏听和学习。想完整欣赏专辑的全部内容,请到各网店购买,也可通过我们提供的二维码进入太平洋影音公司京东店购买。
今天是第3期《姚锡娟朗诵艺术讲谈》之《朗诵艺术八字谈·化》。 
碟一/姚锡娟朗诵艺术讲谈
第一部分:朗诵艺术八字谈
1 熟 2 懂
3 化

4 说 5 准 6 松 7 真 8 新
未成曲调先有情 姚锡娟朗诵艺术讲座
3、化 '化'是我选择的第三个字。我们理解了作品,与作品有了感情上的相知,那么怎样把作品作家的情化为我们自己的情呢?这对我们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我们演员往往没有科学家、哲学家那样冷静的头脑,完善缜密的逻辑思维。但是我们极其敏感的形象思维和丰富真实的情感体验,能帮助我们达到目的。我们的法宝就是想象力和信念感。
几十年的朗诵艺术实践,我总结了几句心得:'我心中有一幅流动的画,情随画生,调随情移'。每当我朗诵一篇文学作品时,面对作者的描写,我的想象力使我心中生出一幅幅画面,画面随着作品中情景的发展而流动,信念感使我对画面中的情景涌动出真实的情感,情随着画面的流动而起伏;正是随着情感的起伏,我语气语调的变化才有了合情合理的依托。把作品作家的情化为自己的情,是我们演员必须掌握的表演内部技巧。'我心中有一幅流动的画',这个画面就是通过想象和信念建立起来的'内心视像'。
比如读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短短四句,触动着我们的视觉、听觉、体觉,铸成一幅让我们产生丰富想象的画面。你能在脑海中呈现这幅静谧得让人窒息的画面吗?
比如说《卖火柴的小女孩》,'天冷极了,又快黑了,在那又黑又冷的晚上,一个披着头发光着脚的小姑娘在街上走着。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又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这不是一幅幅流动着的画面吗?朗诵的时候,我在心里看见了这一幅幅画面。为什么我能看见这些画面?是因为想象力让我产生了内心视像,形成了画面,如果不打开想象力,它只是纸面上的方块字而已。也许大家会说,我念了,但我看不见画面啊!什么问题?想象力没打开啊!
大家也许会说,这种内心视像、想象力、信念感是不是太专业、太抽象了?很难掌握啊!其实想象力存在于我们每个人心中,时时陪伴着我们。就想象力而言,不管在什么领域,离开了它事业就无法发展,无法前进,它在人类进步的事业中是举足轻重的!艺术表演同样离不开想象力,打开想象,就是艺术表演的开始。那么,在我们的艺术表演中,想象力、信念感具体是什么东西呢?其实它们并不神秘,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和体会。还记得小女孩时玩过家家的游戏吗?女孩子喜欢布娃娃,她们完全能把布娃娃当成一个真娃娃那样看待、那样伺候,这就是想象力、信念感的作用啊!男孩子喜欢玩打仗的游戏,他们用假手枪或者就用手当作枪,他们用嘴发出枪声,煞有介事地一枪枪发出去。那一边被打的也会作中枪状,甚至倒地装死,这不也是想象力、信念感的魔力吗?但是我们长大以后,往往把这些想象力和信念感都藏起来,不好意思表现了。我们演员要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如果没有想象力和信念感的帮助,是无法完成任务的。
现在我就想请两位朋友上来配合做一个'无实物练习小品',所谓'无实物练习小品',就是台上什么东西都没有,但你要通过你的想象和信念用动作把它表现出来,让观众看见看懂你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你在做什么?现在上来两个朋友,我让你们每个人做一个练习,一:早上起来漱洗的过程,二:吃早餐的过程。你们对它想得越具体做得越细致越好。想一想,我早上起来是怎么漱洗的,我们手中没有实物,但我们要想象它存在,相信它的存在,也要让观众看到它们的存在,看得懂你的行为。要很真实,很细致地做,不要潦草,平时生活里是怎么做的就怎么做,做得越细致越真实,你的想象就越具体,信念感就越强。这就是'无实物练习小品'。我们在学习表演的过程中,曾经通过这些练习来打开我们想象力和培养我们的信念感。
朋友们,做完了这个练习,大家应该对表演中的想象力和信念感有比较具体的认识和感受了吧。汲取话剧表演艺术中的某些创作方法,打开想象,建立信念,建立内心视像,是我们把作者的情化为我们自己的情的法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