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铸山闽派︱亦工亦放 王来文品黄慎

 孤月楼 2017-07-15





黄慎



王来文

《铸山闽派》栏目主持

  王来文,1968年生,福建漳浦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福建省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福建省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厦门大学兼职教授,长期担任全国美术大展的组委会委员、评委、福建省美术大展的评委会总召集人、福建省政府百花文艺奖总评委等职。毕业于福建师大美术学院,教育部首届中国画博士课程班进修。


亦工亦放

一一品读黄慎


文︱王来文


  黄慎,福建宁化人,号瘿瓢山人,亦称瘿瓢、瘿瓢子。是清中期“扬州八怪”之一。

  接触到黄慎作品是较早的,但具体时间无从记起了。但记得第一次接触原作即受到震撼而久久无法忘怀,是在多年前,在北京故宫看到馆藏作品《漱石捧砚图轴》,那讲究的章法,精心的构图安排,那半工半写纯熟谙练的线条,那形神飞动的人物造型,那画面透出的世俗人性的亲切,亲切中含有淡淡幽雅的文人气息,皆着实让人眷恋。至此以后,对黄慎作品的揣摩和研究上心了几分。这些年,在台北故宫、在北京、上海、省博物馆等地拜读不少黄慎的原作。蒙厚爱,曾专程欣赏了其故地宁化博物馆馆藏的黄慎佳作。前些年,承省美术出版社抬爱,应卢为峰兄之邀,担任《黄慎全集》画册的编辑工作,更是得以全面的拜读领略黄慎留世佳作的风采,掩卷之余,更是增添不少敬佩。


清代   黄慎   韩魏公簪金带围图

126cm × 65cm   1732年


  黄慎的命运是坎坷的,出身贫寒之门,少年不幸失父后,更是家贫如洗,仅靠母亲拉扯成人。一生无缘官宦仕途,以鬻画为生,一介平民,布衣书生,然也无拘无束,散漫自由。黄慎也是有幸的,一幸他是“扬州八怪”中寿命最长的,是寿星,有说寿终82岁,有说86岁,虽难确切,但说明他至少活上80岁,这阳寿在那个时代是非常长寿的,似同如今百岁以上老寿星了。长寿让他有充足的时间锤炼自己艺术,直臻成熟,达到应有的高度,也有足够数量的作品流传后世,也让其生前有长足的社会影响力。人生无非二件事——生前造事,身后由人评述,黄慎有幸做到了,这是其第二幸事。他生前为“扬州八怪”之健将,不仅在扬州有盛誉,在江南有影响,在闽地更享有盛名。在其身后,其艺术、其故事,后人接连演绎、褒扬、评说,直至今日,当然也会直至以后漫长的岁月里,历史的长河中。


清代   黄慎   羡门论道图

88.2cm × 96cm   1734年


  他的自然生命于80多岁时结束,但他的自然生命因艺术生命而不朽,直至今日依然旺盛、依然青春。其生前就得师友推崇,身后更得历代绘画大家的敬仰。如其师上官周称之曰:“吾门有黄生,犹右军之后有鲁公也”,以上官周当时的声望与地位,如此高的评价对黄慎扩大社会影响的作用是很大的。如其挚友郑板桥称其“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近代黄宾虹先生对其也是推崇有加,评其“论其画以人物为最。山水花草,亦奇古可喜”。徐悲鸿先生赞其绘画有笔歌墨舞之妙。诸多类评,使黄慎生前身后盛名流长。


清代   黄慎   麻姑献寿

162cm × 75cm   1743年


  在对黄慎的推崇过程中,有感于一个人,有必要特别提到。黄慎晚年回到宁化故乡时,遇到了一位爱才且有眼光的宁化知县陈鼎。黄慎晚年落拓,依财力是无法刊印自己的诗集的,只能任由湮灭。陈鼎尽力搜集了黄慎诗作339首,编为《蛟湖诗钞》四卷,并亲自为之作序。且捐出自己的个人俸薪为黄慎刻印发行,极是难得可贵之为。遇知音陈鼎知县,这是黄慎的第三幸事。这位陈鼎知县无意间为后人保存了十分珍贵的黄慎诗作,弥足珍贵的史料,也为当地的文脉保存了一份重要的生机,当然无意间也为自己立下了传世的佳举与名声,极为可钦可敬。试想今日,未知会有哪位县委书记、县长能有陈鼎知县这样的眼光、这样的胸怀、这样的人文情怀、这样人文行为,能愿为当地重要乡贤掏出自己的工资资助,演绎一段当代的艺文佳话。


清代   黄慎   陵阳子明得道图

199cm × 103.5cm   1745年


  当然,黄慎能有今天的艺术地位,首重还是其艺术成就和艺术贡献。黄慎是“扬州八怪”中最为全能的画家,能山水,能花鸟,能人物。绘画内容、深度、广度、技法多变也是“扬州八怪”中首屈一指。其山水花草,得荒率之致。花鸟洗练、概括,画风泼辣。山水境界开阔,有诗意表达。中国绘画传统的“诗、书、画”三绝也在黄慎的艺术人生中完美结合。其友人谓其“山人诗中有画也,可;字中有画也,亦可”。我评其“画中有字也,亦可”。其诗,有一本《蛟湖诗钞》流传后世,足矣;其书法特别是其晚年的草书独树一帜,自成面目,有清一代,堪称戛戛独造,足矣;但黄慎的成就最主要还是绘画,而且以人物画为最。是“扬州八怪”中人物画成就最高者,是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开拓意义的人物画大家。


清代   黄慎   草书醉酒歌

51.5cm × 92cm   1746年


  黄慎师承上官周,是上官周的得意门生。上官周的影响甚广也甚远,特别是其晚年所作《晚笑堂画传》,以线描的形式展现历史人物形象,是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作品。叶浅予认为《晚笑堂画传》比陈老莲洪绶的《水浒叶子》和《博古叶子》流行要广。黄慎得乃师真授,打下了良好的绘画基础,特别是对造型准确的功夫,用笔用线的功夫,均得自其师上官周。黄慎年轻时以工笔人物画为主,中年时以半工半写为主,晚年在半工半写上加以草书入画,以写意性人物画呈现,自成独家风貌。黄慎的人物画由工入写的变法是有文脉可寻的,始终脉络相通,尽管晚年标榜以草书入画,但其对入画的草法线条是有节制的,不放纵,不骄狂,注意在用笔用线上以笔墨求转换,求疏放,但形神俱在,完成了从其师上官周木刻婉转的线条向写意性线条转化的绘画效果。


清代   黄慎   雪霁图

162cm × 94cm   1753年


  在写形写神上追求写心写意,直抒胸臆,突破传统皴法、描法的局限,首创以草书笔法入画,终自成一格,开一代新风。后人称之狂怪求理:以草书表现精确的人物形象,以写意的粗笔表达,为中国人物画由工笔人物向写意人物转化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其人物画的造型,笔墨特征,穿透中晚清画坛,一直指向近代,走向当代,对近现代乃至当代人物画的产生都有重大影响。近代海派人物画有他的样式影响存在,近代福建画坛的李耕、李霞、张良、黄羲,不管是人物造型还是笔墨线条都是黄慎的笔墨余韵,他们都是喝着黄慎的笔墨营养长大的。从这意义上说,黄慎是属于传统的,也是属于现代的。


清代   黄慎   春风柴扉图

95cm × 60cm   1762年


  纵观黄慎一生的留世人物画,不管是工写结合,还是晚年的写意人物。在章法上、构图上都甚缜密构思,对经营位置可说是用心的,苦心的,即讲究均衡对称也讲究对比变化。黄慎的绘画能力极强,其笔墨技法熟练,挥洒自如,画面形象造型丰富,笔墨所及形神兼备,神采飞扬。其高超的表现能力在其群体人物画中更加淋漓尽致的得到表现。如《碎琴图折扇》,如《公孙大娘弟子解剑器图卷》等人物长卷。那刚劲圆转的笔线,那勾勒的力度,那充满张力的人物组合、线条组织,都令人叹为观止。


清代   黄慎   铁拐李图

86cm × 131.5cm   年代不详


  黄慎的笔墨价值有贡献,其人物的表现题材也是有突破的。黄慎在扬州寓居的生活里,顺应了新兴市民阶层的好尚,鲜明地对现实生活关心和对世俗趣尚认同,画前人未画或少画的题材,除表现传统文士雅士、历史故事及民间传说题材外,更画了大量的神话、佛道、市井人物乃至乞儿贫民等,可看出黄慎的精神立场和情感趣味,接近世俗。世俗化的人性,世俗化的审美。他对社会下层人物和普通平民生活情态的生动表现,突破了传统绘画“逸品为高”的自娱精神。对凡夫俗子的描绘中注入了平民画家黄慎最为纯真质朴的情感,透出了他的情感观照,人文品性。而这一题材上大胆的创举经后人不断发扬光大,影响至今,成为一种社会人文关怀的趋势。如蒋兆和的《流民图》,其思想情感表达即是此脉相承也。


清代   黄慎   渔翁得利图

124.5cm × 58.5cm   年代不详


  当然,任何人物、任何艺术都不是绝对的完美,这也是事物的辩证规律。黄慎的艺术有开拓、有贡献、有价值,是一代绘画大家。但也一样略带遗憾,如其笔墨上“亦偶有笔过伤韵者”。如其同时代的沈宗骞评其有“恶俗”一面。确然,市场性过分浓厚,过分商品化,以至过度的世俗品味也导致黄慎人物画品格境界的缺憾。这也是值得我们当下画家的深思。

  “瑕不遮瑜”,黄慎一样还是黄慎,一样是伟大的,一样穿透过去,穿透现在,也一样穿透未来。他是属于中国美术史,更是属于福建的一代大家。


清代   黄慎   草书看花啸志七言联

120cm × 21cm × 2   年代不详


2017年丁酉春月于文心堂北窗下




清代   黄慎   捧梅图

124cm × 66.4cm   年代不详


清代   黄慎   武夷采茶图

131cm × 59.7cm   年代不详


清代   黄慎   草书七言诗

176cm × 91.5cm   年代不详


清代   黄慎   添筹图

293.5cm × 129cm   年代不详


清代   黄慎   柳塘双鹭

139cm × 62.9cm   年代不详


清代   黄慎   雄鸡图轴

122cm x 58cm   年代不详



— 完 —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土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