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山爷wzs0718 2017-07-15


参禅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参禅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悟道后: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

翰林学士苏东坡,因与照觉禅师论道,谈及''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的问题,忽然有所觉悟,因而作未参禅前、参禅时、参禅悟道后三偈,表明心得。


未参禅前的境界是卢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归来无一事,卢山烟雨浙江潮。”到了参禅时,其心得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皆不同;不识卢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及至参禅悟道以后,其心境是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苏东坡自此禅悟后,对佛法自视更高。



有一天,听闻荆南玉泉寺承皓禅师禅门高峻,机锋难触,心中甚为不服,因此微服求见,想要试一试承皓禅师的禅功如何?才初见面,苏东坡说:“闻禅师禅悟功高,请问禅悟是什么?”承皓禅师不答反问道:''请问尊官贵姓?''苏东坡道:''姓秤,乃秤天下长老有多重的秤!''承皓禅师大喝一声,说道:''请问这一喝有多少重?''苏东坡无以为对,遂礼拜而退。


苏东坡参禅三个层次,正如青原行思禅师说的参禅三个阶段,他说:参禅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参禅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参禅后,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禅者经此三关,虽能开悟,但并非修证,悟是解,修属证,故禅者由悟起修,由修而证。苏东坡虽然聪慧,但尚属开悟之前,也即将要开悟的阶段,因此,比他修为更深的禅者,自然是大有人在的。苏东坡自恃清高,觉得自己已经可以睥睨天下了,从狂妄地称自己为称量天下人的“秤”。这样的无修证者若遇承皓禅师此等禅宗大匠,对你大喝一声时,即瞠目结舌哑口无言了。



大体来说,完全不懂者,多低调,因为听不明白别人在说什么,自然心生崇敬,而不敢多言。所知甚多者,也往往低调。因为他们知道的多,所以也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还很多。


只有处在这中间的,那些一知半解者,才异常高调。他们了解了大概面貌,所以谈起来也像那么回事儿,但又因为没有穷极义理,因此不知道还有很多细微之处自己不懂。只是觉得自己已经是无所不知了,这正是其自大的原因,也是苏学士丢丑的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