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行、五体、五质、五常去认识人的素质
若量其材质,稽诸五物。五物之征,亦各著于厥体矣筋勇色,青,血勇色赤,中动外形,岂可匿也忘其在体也,木骨、金筋、火气、土肌、水血,五物之象?也五性者,成形之具,五物为母,故气色从之而具。五物之实,各有所济五性不同,各有所禀,禀性多者则偏性生也。是故骨植而柔者,谓之弘毅;弘毅也者,仁之质也木则垂荫,为仁之质。质不弘毅,不能成仁。气清而朗者,谓之文理;文理也者,礼之本也火则照察,为礼之本,本无文理,不能成礼。体端而实者,谓之贞固;贞固也者,括之基也土必吐生,为信之基。基不贞固,不能成信)。筋劲而精者,谓之勇敢;勇敢也者,义之决也金能断割,为义之决,决不勇敢,不能成义。色平而畅者,谓之通微。通微也者,智之原也。水流疏达,为智之原。原不通微,不能成智五质恒性,故谓之五常矣。五物,天地之常气,五德,人物之常行。
[注释]
象,即象征的意思。
弘毅,是《论语》上所说的德性。《论语·泰伯篇》云:留于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已,为己任,不亦重亊!死而詹已,不迹远乎!
文理,是苟子所说的德性。《荀子·礼论篇》云:熟知乎礼义文理乏所养情也。又云:文理繁,情用省,是礼之隆也;文理省,情用繁,是礼之敌也。文理是区别等级的礼节。
贞固,是<易经>所说的德性。《周易。上经》云:“贞固足以于事。《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云:“贞固者,知正之所在而固守之,所谓知而弗云者也,故足以为事之干。”贞固即坚决固守。
勇敢,是《礼记》上所说的德性。《礼记·聘义》云:“有行之谓有义,有义之谓勇敢,故所谓贵手勇敢者,其贵能以立义也;所贵立辱义者也,贵其有行也;所贵于有行者,贵其行礼也;故所贵于勇敢者,贵其敢行礼义也。”勇敢就是敢手被正义之事情。
畅,通达。
通微,就通达精妙的意思。《汉书·匈奴传》云:臣闻六经之,贵于未乱;兵家之胜,贵于未战,二者皆微。微即微妙、幽深。
五质,指的是弘毅、文理、贞固、勇敢、通微等五质。
[解析]
前面讲了元一和阴阳,这里再讲五行。所谓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刘邵以五行说明人的五个结构,即骨、气、肌、筋、血等五体,再由五体的性质象征人的五质,即弘毅、文理、贞固、勇敢、通微等五质,又以之象征人的五常,即仁、礼、信、义、智等五常,通过彼此象征来认识人的性格品质。
因为木对应人的骨,所以积之为木骨;因为火对应人的气,所以积之为火气;因为土对应于人的肌,所以积之为土肌;因为金对,腳应为人的筋,所以积之为金筋;因为水对应于人的血,所以积之为水血。
随后,刘邵又用骨、气、肌、筋、血等来说明性质,跟五质、五常之间的关系。如有柔性,就具有弘毅的性格,而弘毅的性格就是仁之质;如清纯,就具有文理的性格,而文礼的性格就是礼之本;肌体如结实、雄壮,就具有贞固的性格,而贞固的性格即是信之基;筋若有劲,就具有勇敢的性格,而勇敢的性格就是义之决;血色若平畅,就具有通微的性格,而通微的性格即是智之原。
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白虎通德论>云:五常者何,谓仁义礼智信也。仁者不忍也,施生爱人也,义者宜也,断诀得中也;礼者履也,履道成文也;智者知也,独见前闻不惑于事;觅微者也,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故人生而应八卦之体,得五气以为常,仁义礼智信也。弘毅、文理、贞固、勇敢、通微等五质具有恒常之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