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有那么多公司找替身作法人代表

 自在云之南 2017-07-15
找个“替身”当法人代表

  在一家企业最豪华、最大气的办公室里,端坐在黑色真皮坐椅上、不停被人称之为老总的人是谁?肯定是企业的法人代表,错了!等他递上名片,你才发现他可能不过是这家企业的财务会计或者市场总监之类的职务,但他实际掌握着这家企业。而法人代表却是一位远在外乡农村的老人……实际上,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存在着用“替身”去当法定代表人的现象,试图把“替身法人”作为实际出资人逃避法人责任。
  赴蚌埠讨债找到“替身”
  清早5点钟,还落着小雨的合肥寒意逼人,孔经理开着她的车再次赶往蚌埠,她已经记不清这是她第几次早起赴蚌埠了。此行,她要去蚌埠某服装公司讨要拖了两年多的10万余元欠款。
  2010年1月份,孔经理向蚌埠市蚌山区法院提出诉讼,要求蚌埠某服装企业归还两年多来的合同欠款10万余元。案件的案情并不复杂,这家服装企业依据当年制定的合同应该归还10万余元。经过法庭调解,想着“和气生财”的原告同意了调解,蚌埠这家服装企业在2010年3月31日前归还欠款。
  可是归还期限过去之后,蚌埠这家企业仍迟迟没有还钱。孔经理多次前往该公司索要也无计可施。法院执行庭也查封了该企业的基本账户,然而,结果让她失望,基本账户上只查出60多元,公司资金早已“失踪”。法院认定的这家公司注册的法定代表人杨某却是一位70多岁的农民,家住凤阳农村,家徒四壁,对服装生意也一窍不通。听说来要账,这位经营者就一句话,你去找我们杨总吧。实际上,公司的经营者就是法定代表人杨某的媳妇。
  面对这样的情况,法院执行庭的法官也显得很无奈,下一步只能查该公司是否抽逃资金,但这让本来明确的债务关系变得复杂。
  找个“替身”当法人很流行
  和这家服装企业的做法类似,记者调查发现还有不少企业存在着找个“替身”当法人的情况,特别是在一些中小企业当中。
  据一位在合肥从事建筑施工的老板介绍,这种做法已经是行业内的潜规则。 “主要就是怕公司出事情,出了事情有人挡着!”这位老板告诉记者。我省甚至曾出现过一家企业因严重的经济问题,法人代表锒铛入狱。这位“被代表”的法人代表直到走上被告席那一刻才知道自己是这家企业的“负责人”。
  除了“替身”被用来作为挡箭牌,恶意钻法律漏洞,逃避法人代表责任外,还有一些企业实际经营者则是出于自身身份的考虑,用“替身”隐瞒实际出资人身份。比如有公职在身的公务员,因为公务员不允许经商,他们要自己创办公司,必须利用替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