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乐视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有很大程度是要归咎于贾跃亭的。用句俗话形容,自作孽不可活。 与刘强东一样,小时候的贾跃亭也表现出了惊人的商业头脑。在当时闭塞的农村,谁都没想到,仅上高中的贾跃亭竟跑到北京,通过贩卖一批挂历赚到了一笔钱。 1996年,贾跃亭正值23岁,此时正是内心骚动不安现状的年纪。贾跃亭一如同龄的很多年轻人一样,怀着满腔抱负,但他放弃了别人争抢的公务员这个铁饭碗,毅然决然地走上了充满风险的创业之路。 前期的他,也想走稳步路子,涉足过餐饮、钢材、印刷、教育等多个行业,但都无疾而终。 不得不说,年轻时候的贾跃亭的市场嗅觉能力还是挺敏锐的。1998年,正值国家电信业改革时期,此时目标迷茫的贾跃亭似乎看到了发财致富之道,拖家带口来到太原,成立了山西西贝尔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为了获取一手资源和人才,贾跃亭于2003年把公司搬到了北京。2004年,贾跃亭的乐视网正式成立。 2010年,贾跃亭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一手创办的乐视网上市了。 2012年,乐视发布了自己的互联网电视:乐视超级电视。而这个领域,正是国外科技巨头企业们彼时正在卯足攻克的。 注定乐视网成败的一环,是从接下来开始的,此后,贾跃亭所有的举动都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离自己的创业梦越来越远。 自己的互联网电视还未做好做精的贾跃亭,又看中了未来智能手机市场,从而将一部分精力划出来做手机,后在2015年发布了自己的互联网手机:乐视超级手机。 此时市场上已渐渐涌现出了很多品牌的智能机,不管大小厂,都想占据市场份额。 然而手机刚有点好的苗头,贾跃亭又将他多年的互联网思维联想到汽车上,心血来潮地想要实现他的造车梦。 后来的事情,不管是业内还是业外,也都知道了。现在的贾跃亭失去了他一手带大的乐视网,只能捧着他的乐视汽车聊以慰藉了。 但是一旦没有足够的资金继续支持他的造车梦,他又该何去何从? 所谓人走茶凉,树倒猢狲散,曾经在一次次发布会上喜欢跟员工跟投资人跟外界,谈情怀、谈梦想、画大饼的贾跃亭,口碑也一落千丈,外界对他的评价是一个靠PPT建立乐视的“圈钱者”。此时再将贾跃亭曾经的豪言壮语翻出来看,真是一桩桩笑话。 “世界上不再需要第二个苹果,下一个时代需要真正颠覆苹果,引领下一个时代商业模式的公司或者企业。” “打破产业边界、打破组织和国家的边界,有可能催生出全新的经济形态——生态经济。” “乐视造车,是希望创造一个全新的模式变革百年没有改变的汽车产业,保护地球生态,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真正的能够让每一位能够驾驶自动驾驶和智能驾驶电动汽车按照,真正让汽车产业进入互联网生态时代。” 曾经在朋友圈天天刷自家公司的“生态化反梦”的忠实员工们,此时成了乐视欠薪讨债对象。对外要偿还巨额债务,对内,得将拖欠员工的都补上。或许真如乐视员工所说,他们会是压垮乐视的最后一根稻草。而此时的他们,不再如之前一样为乐视为贾跃亭呐喊助威,一位乐视员工在“无秘”上说道:“工资都不发,谁还有心情支持你的生态梦啊?” 在辞去乐视网各职务之后,贾跃亭发文称要负责到底,一如既往的情怀路线,似乎试图想以外界对他的最后一丝信赖,为他为乐视争取更多的喘息时间。“乐视依然会把最好的产品奉献给大家,而乐视汽车更会按照既定的战略展开。再大的挤兑,也挤不垮我们变革汽车产业的梦想。”此时的贾跃亭似乎还未明白,不是外界想要搞垮他,而是他自己一手葬送了自己的“生态化反”之路。 曾经被称为创业巨人的史玉柱,在今年的湖畔大学反思了自己的创业失败之路:到底要不要多元化,其实是看企业有多大的能力,多元化的要求非常高,每多一元,是对企业增加一份风险……我觉得创业的时候就讲生态是不对的,自己还是个空盆,搞一堆空盆,然后一个空盆和十个空盆连在一起有啥区别……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在最低谷的时候,反思相对要深刻很多,成功的时候总结的经验往往是扭曲的。 只能说,贾跃亭的乐视系就像曾经的史玉柱一样,饼铺的太大,而托盘只有那么小,最终导致的结果只能是慢慢地分崩离析。 |
|
来自: yh18 > 《2017经济政策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