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预防癌症,其实可以很简单……

 蓝调闲人 2017-07-16

mmexport1500089305030.jpg

7月4日,《肿瘤学年鉴》(Ann Oncol)杂志在线发表了一项由美国癌症学会(ACS)和中国学者共同完成的研究,对2013年中国因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超重、果蔬摄入量低、二手烟、体力活动少等)和感染因素[乙肝/丙肝病毒(HBV/HCV)、幽门螺杆菌(H. pylori)、EB病毒(EBV)、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等]导致的癌症发病和死亡进行了统计分析。主要结果如下:

· 52%的男性和35%的女性癌症患者死亡与研究探讨的这些不良生活方式或感染因素有关,而与之相关的癌症发病比例在男性和女性分别为47%和28%。

· 在男性,与癌症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前三位分别是吸烟(26%)、HBV感染(12%)和果蔬摄入量低(7%);女性前三位分别是HBV感染(7%)、果蔬摄入量低(6%)和二手烟(5%)。

· 所有人群中,与研究探讨的全部暴露因素相关的癌症死亡总数最多的分别是肺癌(男性245040例,女性66470例)、肝癌(男性194760例,女性66210例)和胃癌(男性111180例,女性45300例)。男性癌症发病情况与之类似,但女性癌症发病最多的依次为宫颈癌、肺癌和肝癌。

· 吸烟引起的癌症死亡数最多的依次为肺癌(251470例,PAF 43%)、肝癌(41600例)、胃癌(39690例)和食管癌(31740例)。从未吸烟者中因二手烟所致癌症死亡人数在女性(40000例)中多于男性(12140例),甚至比吸烟女性的肺癌死亡人数还高(23460例)。

· 超过99%的宫颈癌和鼻咽癌死亡归因于感染,在其他癌种分别为肝癌78%、霍奇金淋巴瘤50%、胃癌40%、口/口咽癌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低于14%。肝癌是因感染导致癌症死亡人数最多的,其次是胃癌和鼻咽癌(男性)、宫颈癌(女性)。

研究发布后,本报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研究作者之一、全国肿瘤登记中心陈万青教授,请他对研究本身的相关问题进行简要解答。现将作者访谈内容陈述如下。

论坛报:既往有不少分析癌症与生活方式或感染因素的统计研究,与之相比,本研究的独特之处在哪?从结果上看有何异同?

陈万青教授:以往癌症归因风险研究的文章都是针对单个危险因素或单一癌种的研究,或者以人群暴露剂量代表所有年龄组,结果会有偏差,因为无论是危险因素暴露还是癌症负担在年龄间的差异是很大的。另外,之前分析数据已经过时,有必要利用最新的数据进行分析。

因为本研究采用的数据不同,所以和以往的结果有差异,例如此次癌症死亡归因于感染的比例较低,为18.8%,接近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结果。吸烟仍是我国居民与癌症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男性26.4%的癌症死亡归因于吸烟,女性这一比例较低,为4%。因此,我国的控烟工作还应继续加强,减少吸烟危害,是控制癌症的主要预防手段。

论坛报:研究评价生活方式/感染因素所致癌症的比例时用到了PAF(population attributable fraction)这个指标,能否请您解释一下它的含义?

陈万青教授:PAF人群归因分值或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是指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PAF是定量描述暴露危险因素对人群致病作用大小的统计指标,可以理解为消除某种危险因素后可使人群中该病的发病(或死亡)降低的比例。PAF常用于评价危险因素的危害程度,为疾病预防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论坛报:您认为本研究结果将会对今后的癌症防控政策带来哪些影响?

陈万青教授:癌症防治的策略始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定量的评价癌症相关危险因素,可以有的放矢地制定相关预防策略,并能对预防效果进行预判。结果显示,45%的癌症死亡是由已知的危险因素所致,在男性中这个比例超过50%,因此,有针对性地做好危险因素干预,可以有效地避免癌症的发生和因癌症导致的死亡。另外,在健康教育工作中,这些数字可以更直观地显示危险因素和癌症的关系,会使教育效果更显著。在今后的慢性病防治政策制定中,针对主要的危险因素提出具体干预措施,可以定量地体现出癌症控制效果。

转自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肿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