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江作品 上一篇介绍歙县西干山时提到,西干主峰之一的披云峰是一处“头枕山、脚踏川”的风水宝地,许多徽州名人的茔冢安于此峰。那么,都有哪些名人魂归披云了呢?下面着重介绍几位。 渐江(1610年-1664年),俗姓江,名韬,字六奇,为僧后名弘仁,自号渐江学人、渐江僧,又号无智、梅花古衲,安徽歙县人,是新安画派的开创者。其艺术的可贵处在于:既尊传统,又主创新,所谓师法自然,独辟蹊径,是他艺术思想的核心。他兼工诗书,爱写梅竹,但主要还是以山水画闻名。渐江既是“黄山画派”大师,又是“新安画派”领袖。 西干山渐江和尚墓 清初推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发令”,渐江誓不降清,遂削发为僧,以示反抗。渐江墓的碑文是另一位不降满清的歙县名士许楚(许芳城)为其所题。 许楚为渐江和尚所题碑文
渐江作品 正如他自己所云:“敢言天地是吾师,万壑千山独杖藜;梦想富春居士好,并无一段入藩篱”。正是因为他作画以天地为师,师法自然,重视精神气质,灵活学习他人之长,而不落入藩篱,所以作品富有独特技法,充满生活气息和创造精神。 清代渐江和尚碑刻资料 渐江墓 此种艺术境界,除石涛外,在古人中也不多见,故后世的大艺术家都对他推崇备至。2017年春节期间,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伟、安徽省美协主席张松等当代大家还专程拜谒了渐江墓。 汪采白(1887-1940年),原名汪孔祁,字采白,别号洗桐居士,歙县西溪人。汪采白家世显赫,他的祖父汪宗沂,光绪二年(1876年)拜帝师翁同龢为师,光绪六年(1880年)中进士;被曾国藩聘为忠义局编纂,后出任李鸿章幕僚,并曾先后在安庆敬敷书院、芜湖中江书院、徽州紫阳书院担任主讲,素有“江南大儒”之称。南派国画大师黄宾虹、末代翰林许承尧均出自他的门下。汪采白少承家学,拜任教南京两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 )的叔父汪律本为师,五岁拜黄宾虹为师学习四书五经,并开始练习国画及书法;二十一岁入两江师范学堂国画手工科,拜叔父汪律本的挚友、晚清著名书法家李瑞清为师。 汪采白作品 毕业后,汪采白先后担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北京师范学校教授、南京中央大学国画系主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安徽省立第二中学校长等职。可以说汪采白的美术教育思想影响了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主要的前沿美术学校,他自己也是近现代新安画派当之无愧的继承人。 汪采白墓 抗战期间,汪采白因拒绝日本人求购其画作《风柳鸣蝉图》,被同窗好友、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赞誉为“行止有耻”。可惜他年仅五十四岁就英年早逝,葬于西干山。 汪采白墓旁的采白亭匾额 贝聿玿、许士骐(国际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姐姐、姐夫)合葬墓
贝聿玿作品 许士骐(1900-1993),安徽歙县人,早年毕业于上海美专,30年代留学法国巴黎术学院。 历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建筑系教授,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育系教授。 作品有《鱼乐图》、《黄岳松峰》等。著有《人体解剖与造型美术之研究》等。 许士骐作品 延伸介绍: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17年出生于广州, 1935年赴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代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中国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馆,近期作品有卡达杜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贝聿铭荣获了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等,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也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 世界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为姐姐、姐夫题写的碑文 柯庆施(1902-1965),安徽歙县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党内高级干部中唯一与列宁握过手的人。新中国成立后任南京市市长、江苏省委书记、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兼南京军区政治委员、华东局第一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八届五中全会增选)。 柯庆施夫妇墓 柯庆施是一个盖棺而未定论的争议人物,他既是一位早期参加革命的老党员,又是个人崇拜的始作俑者、揣摩钻营的投机者,还是张春桥的赏识者。 柯庆施墓铭文 除了以上的茔冢之外,还有一些歙县人物葬于西干山,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这些将灵魂安顿在西干山的人们,有的坚决不降鞑虏而遁入空门,有的在利益面前坚守民族气节,有的虽为名门望族仍勤奋创作,有的投身大的洪流却难证人格纯净。 如今,登临西干山披云峰的人们,除了欣赏新安大好河山和访古探幽之外,最主要的不是评判历史,而是拜山朝圣,向新安画派的祖师和巨擘们献上深深的敬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