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较真太极拳的阴阳本质

 游神2005 2017-07-16




       《易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太极是阴阳的统一体,阴阳合则为太极,太极分则为阴阳,所以太极拳的阴阳关系,应该统一到太极圈子里。我们不能把阴阳关系与太极关系分割开,也不能乱统一,单纯谈阴阳而把太极的根本抛开是理论误区。


        今天我之所以文绉绉的,是基于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经常在套路练习中强调动作的阴阳对称性、有序性,而忽视互包与互性。

        如太极拳的起势,上肢往上,屈膝松胯,你们会说我就是这么做的,完全正确啊。人体除了分根节、中节、梢节,还能这样分:前阳、后阴、上阳、下阴……,那我们起势已分上阳下阴了。



       再比如:“掩手肱拳”,我拧胯转脊,前上冲拳 ,后塌下沉守重心,即“前发后塌”,阴阳明显,没有问题。那是太分明了,或暂叫“混沌”吧。

        太极球(拳)阴阳变化是强调整体性的,互包的,所以那黑白二点叫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回到起势式,手上升,阴到阳,注意屈膝不是沉而(关节屈,膝有上提之意)也是阴到阳,腰胯下沉、阳到阴。

     “掩手肱拳”,沉左胯、翻右胯,手开膝合,膝开足合。都不是单纯前冲后塌,都有左右、前后,所换重心的动作都不能只顾前后或左右、阴阳转换都是内丹的转动而动,都是整体的,立体的。

       现在你起身做个“云手式”,是不是单纯顾及左右的对称性?当右手由上变下,由阳到阴,如果些时有人从右前方攻击,是不是感觉右边虚?如果有这种感觉,就是没有顾及左右的互性与整体性。肋与胯骨之间的太极球在平面转,而没有立体滚动。怎么滚动?那右胯骨下沉,胯根下内收即可,裆走后弧。(当然,由于篇幅关系,联动性我就不详述了。)

         所以,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正确的方法,再下到苦功,我们的太极功夫才能更好。让我们打个明白的太极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