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豫剧“五把叉”、豫西调一代宗师——王二顺

 秦岭军事 2017-07-16



王二顺 (1920一1977年),河南省登封县郜城镇人。原籍河南偃师。幼年随五叔学吹唢呐,拉胡琴。12岁进登封大金店王金林科班学戏。主工武生,兼演老生、花脸。因其戏路宽广,文武兼备,故有“五把叉”之美誉。其先后师承豫西名家“戏篓子”李留住,豫西名小生徐双槐,豫西名老生张同庆,豫西名净韩小丹等。


其创立豫剧武生流派王派,也是豫剧至今以来唯一一个称门立派的武生流派,但如今系无传人继承其武生老生花脸戏路宽广的艺术特色,导致豫剧流派艺术流失严重。豫剧名家李树建仅继承其唱腔,非王派正宗传人,更无豫剧李派的说法。

其功底扎实,技艺娴熟,功架稳健,尤以“倒踢椅子”和“腿功”等高难度技巧,堪称绝技。其念白吐字清晰,身段利落,大方得体;尤其髯口功,鸾带操动别具一格,在倒开门、踢椅子、蝎子尾、金鸡独立、创立翻、耍帽翅等技艺上堪称一绝?

其系豫西调唱腔的杰出代表,有着本嗓下五音行腔,嗓音宏亮,音域宽厚,刚柔结合,行腔自然,优美动听, 到老声誉不哀。因为其功底厚, 专攻武生,兼演红脸、花脸,能文能武。

更重要的条件是他在弦乐台调基础上练练好真嗓喝功之后,又紧跟随着旦角引起的升弦过程,从B调起,半度—度地升高,他也把嗓音逐渐锻炼,力争撵上弦,终于唱到了bE调;并在他吸收旦角唱腔的基础上加以改革,在豫剧男声唱腔中独树一帜,为豫剧男性唱腔开辟了道路。


其代表剧目:武生戏《长坂坡》;小生戏《黄鹤楼》;红脸戏《虎丘山》、《刀劈杨藩》、《夺印》;红生戏《闹金阶》;花脸戏《滚鼓山》、《将相和》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