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豫剧五把杈王二顺

 百荷书房 2021-01-13

编辑搜图

图片模糊,建议替换或删除×

 

文/高天保

2021年元月5日

王二顺,河南登封郜城人,祖籍偃师人。著名豫剧豫西调演员,专攻武生兼演小生、须生、花脸、红脸,人称豫剧五把杈。最拿手的是武生功夫。

生于1920年,卒于1977年,一生中会戏上百部,常上演的有杨金花夺印、黄鹤楼、长坂坡、滚鼓山、串龙珠、樊梨花征西、下燕京等,新戏红色娘子军、龙江颂、扒瓜园、传枪、向阳商店等,1952年参加中南局戏曲大赛,获演员二等奖,1956年参加省戏曲会演获一等奖,1954年率团进京演出,受到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接见,並受到首都各界观众的热烈欢迊。

王二顺唱腔哄亮,吐字清浙,武功扎实,干净利索,独有五功,创下了武生、花脸、明净等五门豫剧王派,是豫剧武功独有的派别,可惜沒有传人,现在豫剧明家李书建只继承了王二顺的唱腔和老生动作,也算是传人吧。

编辑搜图

 

一、幼年吹哨呐

王二顺五六岁时为了弄口饭吃,就跟五叔学吹唢呐,七八岁时就能独挑大梁。他五叔王老五是吹哨呐的高手,全家都会吹哨呐,手下也有几个徒弟,在登封郜城一带颇有名气,周围三五十里的乡里乡亲谁家办红白喜事都找他。他分不开身,就让侄儿王二顺去吹。

一九三零年冬天,王老五一天接了三个号,他领了一班,让大徒弟春生领了一班,还有一家没人去。他想让二顺去,又怕人家嫌他小,还怕二顺吹不好,砸了他的牌子。正在为难时,二顺看到五叔作难,就对五叔说,我已跟你学了四五年啦,好赖也会吹个十段八段,你让我去试试吧,不会给你丟脸。

王老五实在抽不开身,就让刚十岁的二顺领着去啦。雇主也是一户中等人家,给母亲庆六十大寿,来的宾客也不少,还有本村的人们来看热闹。当王二顺领了四五个人去到雇主开始吹时。刚十岁的王二顺站在桌后正位吹哨呐,两旁一边是位老人捧笙,一边是位少年打梆子,还有个女子打罗。观众一看是个小孩领着吹哨呐,有的说:这个小孩会吹个啥,干脆把他轰走吧,有的说:这是李孝子请来的,可能会吹,就让他试试吧。

王二顺喝了一碗茶,开始吹起来。他先吹庆丰收,再吹喜相逢、三弦乐、宫庭宴,又吹百鸟朝凤......,开始听众没几个,后来左邻右舍的人都跑来听,挤得里三层外三层,外边的人看不到吹家,有的站在凳子上,有的爬到墙头上,王二顺越吹越有劲,为了让大家能看到他吹哨呐的功夫,干脆站到桌子上吹。树上的小鸟听得过瘾了,也都飞得满树都是。王二顺第一次领班出门,一炮打响。随后,他五叔一有分不开身时,就让二顺领着去吹,到十一二岁时,王二顺吹哨呐就小有名气了。

编辑搜图

 

二、改行学戏。

登封大金店是豫剧豫西调的戏窩,一九三二年,登封大金店有班戏,领班的叫王会林,一班有三十多人,主要演员有戏蒌子李留柱、徐双槐、张同庆、韩小丹等。活跃在豫西嵩山一带。李留柱以攻武生为主,其它兼备,戏路比较全面,会戏一百多部,人送外号戏萎子。徐双槐专攻小生,扮相俊美,唱腔文雅,人送外号小潘安。张同庆以唱须生为主,髯口功最强。韩小丹是唱旦角的。原来唱戏的没有女的,女角也叫婫角,都是男演员扮的,韩小旦唱的婫角,唱腔细腻,扮像俊美,人送外号假大妞。

王会林的戏班有次到郜城演出,王二顺家门前有会,沒有出门吹哨呐,在家门口看了三天戏,看上瘾了。他对五叔说,他想学唱戏。王二顺跟他五叔学吹哨呐已四五年啦,功底也可以了,他五叔舍不得这个亲侄加徒弟离开自已,但是在旧中国,吹哨呐叫吹响器,称为下九流,社会上很受人歧视,甚至连个老婆都找不着。虽说唱戏也很低下,但比吹响器在社会上还是高一些。王老五狠狠心,说:二顺你就去学唱戏吧。

当时王会林的戏班唱完夜戏,次日早上要启程到唐庄去唱庙会,他早上吃过饭准备把戏箱整整让对方拉走,想启程时,见吹哨纳的王老五领个小孩来找他。因王老五吹哨呐也有名气,並且是同一道上人,也互相认识。戏班领班王会林就说:王师傅,真早你来找我有啥事呀?

王老五说,王领班,我这小侄想跟你学戏。王会林看看小孩,长得挺不错,明鼻子大眼,挺聪明,心里已有几分喜欢,就问王二顺,你叫个啥名,小孩说叫二顺。王掌班说,学戏老吃苦啊,你愿意吗?

二顺说:不怕吃苦,俺家本来穷,啥苦都吃了。王会林对王老五说,这年头唱戏门槛低,收入也不强,好演员也是勉强开薪水,徒弟三年之内没薪水,只管饭。

王老五说行啊。王会林说,那我就收下了。王老五在家做了一桌好菜,请王领班和几位主演到家做客,並让侄子王二顺给王领班磕了头,算是拜了师。当时王会林的戏班里武生很少,只有戏蒌子李留柱武功好些,急需培养个接班的。于是王会林又指示李留柱专教王二顺学武生。王二顺当场又给李留柱磕了头,算是拜了正宗老师。当天王二顺拿了几件随身衣服就跟王会林的戏班走了。

编辑搜图

 

三、静心学戏

王二顺跟武生老师李留柱学武功,可真下功夫了。他知道吃唱戏这碗饭不容易,没有真功夫,观众就不爱看,观众不爰看,唱戏就要停业,自已就没饭吃。他老师武功全面,无论是前翻后翻,单叉双叉,耍枪弄棒,单挑对打样样具全。在戏班中是挑头的,对徒弟毫不保留绝活。二顺跟着老师学艺也很认真,老师教一招,他要百遍千次的练,直到跟老师的表演一模一样。为了练腿功每天只少跑十里地,后来在跑步时,小腿上绑两块砖头,为了练翻跟头,除了在平地上翻,还要上桌子上往下翻,后来又在桌子上放椅子,站在椅子上往下翻,再后来他跑到堰边上有七八尺的高度往下翻,还穿着沉重的蟒靠,扎着背旗往下翻。

冬练三久,夏练三伏,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人心,学了三年,王二顺的武生功夫不亚老师了。喜的戏蒌子李留柱老师对人夸奖说,我这徒弟已经超过我了,将来会成为戏王。王二顺学武生除了练好武功外,对唱腔也很重视,一般武生只注意武功,对打,耍枪,翻跟头,对于唱腔不很重视。王二顺却不然,他除了重视武功,对唱腔也很重视,每天早上五更起来喊腔喊到日上三竿,直喊的口渴嗓哑,才停下去吃饭。所以他的唱腔也很扎实。

王二顺除拜李留柱老师学武戏外,他还拜了著名小生徐双槐为师学小生,著名须生张同庆学老生,著名旦角韩小丹学旦角。他在跟老师韩小旦学旦角时,把唱腔练得很全面,本来唱武戏主要功夫在武功上,能连翻十几个跟斗就能赢得观众一片掌声,但是唱小生,老生,旦角,观众的注意力是看表演和唱功。所以王二顺也特别注意唱腔,他唱旦角随着弦子把腔逐渐拉高,会从B调逐渐拉高到DE调由半度提高到一度二度,他的许多唱腔名段都成了豫西调的标准调了,后来著名演员,河南戏曲协主席李书建的一些唱段就是继承了王二顺的唱腔。

编辑搜图

图片模糊,建议替换 ×

 

四、正规演戏。

王二顺用心学了三年,到十五岁时,已会戏十多部,个子也有一米五六了,王会林团长看他学有成就,有心让他挑挑大梁,锻练锻练,一九三五年春卢店有个古会,演三天大戏。卢店北临荣阳,南靠禹州,东接宻县,西近汝州,是个交通要道,靠着交通要道,古会很大,会上有两台大戏对着唱,王会林团长怕丢牌子,挑了几场好戏,头场是:三上关,二场是滚鼓山,三场是下燕京,四场是打金技,五场是黄鹤楼,这五场戏中,大多是武戏,自然是戏蒌子李留柱的主角。但是,由于这是初春,李留柱患了感帽,想换戏,戏报打出去了,不好收回。怎么办?李留柱对团长说,让他徒弟二顺上吧,一是想让二顺亮亮牌子,二是显显他当老师的成就,三是他认为徒弟确实有些功夫了。

头场是三上关,也就是樊梨花征西,又名刀劈杨藩,剧情唐朝女将樊梨花的前夫杨藩是西夏国的大将,两国交战中,樊梨花对杨藩又爱又恨,爱是因为杨藩与樊梨花有段恩爱姻缘,恨是杨藩又是敌对国的将领。怎样处理呢?杀杨藩于心不忍,不杀杨藩,怎样报国?她是唐王亲点的征西大元帅。在这场戏中,樊梨花与杨藩对唱中有一大段戏,樊梨花由韩小丹扮演,杨藩原是戏萎子李留柱扮演。因李留柱感帽,由王二顺顶替,杨藩的戏不多,但有个金鸡独立的姿势,左手托枪,右手搬腿到耳根,要站二十几分钟,一般演员这个架势要换好几次,而王二顺,姿势不变,一撑到底。而且连续下蹲三次,就像现代的机器人,姿势丝毫不变,直到樊梨花把大段戏唱完,最后樊梨花抛开夫妻感情,为国进忠,刀劈了杨藩。饰杨藩的王二顺,配合得天衣无缝,在樊梨花绣荣宝刀劈下之时,立刻倒下,让人看着相真劈一样。因此台下一片叫好。从此人送外号叫铁腿二顺。

第三场是长坂坡,王二顺饰演赵云,剧情是汉刘备被曹孟德从新野一直追过樊城、夏口、直到长坂坡。在长坂坡两军摆开战场,刘备大将赵云身抱幼主阿斗与曹军对战,曹将徐恍战不过赵云,领兵向后山撤退,赵云紧追不舍,追到山顶,见徐恍已带残兵逃过大川。赵云为追赶曹兵,跳下山去追赶曹兵,在戏中为了表现山的高度,桌子上放罗圈椅,罗圈椅上放方凳,饰演赵云的王二顺,身穿蟒胞,背扎大靠,怀抱幼主,站在壘起的凳子上来个前空翻,稳稳当当翻到地上,面不改色心不跳,边舞边唱,比真正杂技演员表演得还好。

从此王二顺在王会林的戏班里挑起大梁来。活跃在豫西山区,登封、林汝,嵩县、栾川、偃师、洛宁等地,一演十几年。

王二顺演啥像啥,把人物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看得眼花缭乱。

有一次他在栾川演黄鹤楼。剧情是三国戏,孙刘两家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诸葛亮派赵云占了荆州。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出力最大,当然受益应是东吳最多,荆州本应归东吴所有。但是刘备占了之后,不还东吳,又因刘备娶了孙权妹妹,两家不好翻脸。但孙权还是想要回荆州,任务就派给领兵大督都周俞。周俞想个办法说孙权的母亲有病,让女婿刘备过江探病,刘备害怕不愿去,诸葛亮派赵云保驾,刘备才带赵云过江探病。周俞把刘备君臣困在黄鹤楼上,逼刘备写交还荆州的契约,刘备不写,周俞要杀刘备,被赵云挡住。

于是周俞和赵云打起来,周俞打不过赵云,败下楼去,並命守卫把黄鹤楼门锁了,说没有他的令箭,不许开门。刘备想走,下不了楼,想起诸葛亮送他一个竹筒,他把竹筒打开一看,原是周俞令箭,刘备领赵云拿着周俞令箭安全下楼走了,周俞得知刘备逃走之后,气得要死。在黄鹤楼戏中,王二顺饰周俞,他演的周俞形像逼真,当演到周俞得知刘备逃走时气的口吐鲜血,晕倒在地,观众看了鼓掌如雷,都说这是周俞又复活了。

王二顺演的闹金阶,饰赵匡胤,单马独骑下燕京,赵匡胤得知燕王造反,气得怒发冲冠,把坐椅用腿倒踢两米多高,扔到后台,人称倒踢椅。

王二顺最拿手的是饰演杨金花夺印中的寇准,无论驾式或唱腔都是豫西调的样板。

王二顺的花脸戏唱的也别有特色,滚鼓山一折戏中他饰张飞,得知关云长遇险,刘备义子刘封不救,使关云长被东吴吕蒙杀害,气的一蹦丈把高,他要将刘封处死,借着刘封想谋位,把他装到鼓里混进重庆去,刘封不知是计,就进了圈套,结果被张飞推下山去摔死,在这场戏中,王二顺把张飞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活灵话现。

靠山簧调是豫西调的基础,原来乐器中没有板胡,后来有女演员加入,为适应女演员的唱腔需要,乐器中加入了扳胡。而一些老演员跟不上板胡的声调,把腔都唱坏了。王二顺却跟着板胡演唱,把声调一步步提高,形成了豫西调样板唱腔。一九七七年王二顺下世后,他留下的唱腔录音成了经典之作。一九八一年,李书建在洛阳学戏,听到王二顺唱的杨金花夺印中冠准的唱段很好听,专门练了两个月,后来此段戏成了李书建的看家戏。也被社会戏迷广为学唱。

编辑搜图

 

五、喜结良缘演戏到终生。

一九四七年,在密县参加周海水的太乙班演出,在此遇上知心戏友马元凤,结为良缘,成夫妻名角。一九五零年,夫妻双双参加了洛阳市五月剧社,后转入洛阳市豫剧团。夫妻成洛阳市豫剧团的台柱子,曾和马金凤、闫立品等联合演出许多好戏。王二顺的爱人也是了不起的名演员,最善演余太君,穆桂英等戏。

洛阳观众有个顺口溜,吃饭就吃真不同,看戏就看马元凤。真不同是洛阳名吃,可见马元凤的戏不一般。王二顺活了五十七岁,演戏四十二年,演了许多好戏,成了豫西调武生泰斗,他又是身兼武生、小生、须生、花脸、红脸的好演员,人称豫剧五把杈。

###原创散文随笔#

编辑搜图

 


原创作品,禁止转载。感谢浏览,感谢关注,欢迎留言讨论,我们一起学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