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士铎的方我用过,效果很好

 平仁济世 2017-07-16


中医书友会第1396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辨证奇闻》一书,系清初陈士铎所著,全书共十卷,包括内、外、妇、儿等科。本书之辨证立论别具风格,立方亦多自撰,很少袭前人窠臼,且方后言其效果凿凿可据。本文为孙润斋先生使用《辨证奇闻》一书中处方的感悟,对我们临床或有裨益。若有所得,造福更多的患者,实为幸事。(编辑/李彦超)

读《辨证奇闻》有感

作者/孙润斋


《辨证奇闻》一书,系清初陈士铎(字远公)所著,全书共十卷,包括内、外、妇、儿等科。本书与《百病辨证录》,《辨证冰鉴》(均为陈氏所著),内容基本相同。其中妇人科部分与《傅青主女科》更无差异,有的地方较《傅青主女科》还好。如治黄带傅氏专用'易黄汤',此书则名曰'退黄汤',药味及用量均同,虽一字之差,其命名余认为较傅氏书为妥。


本书之辨证立论别具风格,立方亦多自撰,很少袭前人窠臼,且方后言其效果凿凿可据。(如一剂则愈,五剂愈,一剂痛止、二剂愈等字句)。


余通过临床实践,其书中效方颇多。


如头痛门治偏头痛的“散偏汤”(川芎30克、白芍15克、白芥子6克、白芷1.5克、郁李仁6克、香附6克、柴胡3克、甘草3克)。


《辨证奇闻》:一半边头风,或左或右,大约多痛左,百药罔效。此郁气不宣,又加风邪袭少阳经,致半边头痛。时重时轻,大约顺适轻,遇逆重,遇拂抑事更加风寒,则大痛不能出户。久后眼必缩小,十年后必坏目,急须解郁。解郁,解肝胆气也。风入少阳胆,似宜解胆,然胆肝为表里,治胆必须治肝。况郁先伤肝,后伤胆,肝舒胆亦舒。


散偏汤白芍五钱,川芎一两,郁李仁、柴胡、甘草一钱,白芥子三钱,香附二钱,白芷五分。一剂即止痛,不必多服。川芎止头痛,然同白芍用,尤生肝气以生肝血,肝血生,胆汁亦生,如是胆无干燥,郁李仁、白芷自上助川芎散头风。况柴胡、香附开郁,白芥子消痰,甘草调和滞气,肝胆尽舒,风于何藏,故头痛顿除。后不可多用者,头痛久,不独肝胆虚,脏腑阴阳尽虚,若单治胆肝舒郁,未免销铄其阴。风虽出于骨髓外,或劳、或感风,又入于骨髓中。愈后须补气血,善后策也。


“救脑汤”(辛夷9克、川芎30克、细辛3克、当归30克、蔓荆子9克)。


《辨证奇闻》:一头痛连脑,目赤红如破裂,此真头痛。一时暴发,不治。盖邪入脑髓,不得出也。犹不比邪犯心与犯脏也,苟得法,亦有生者。盖真头痛虽必死,非即死症,传一奇方,名救脑汤


辛夷三钱,川芎、当归一两,细辛一钱,蔓荆子二钱。一剂痛止。细辛、蔓荆子头痛药,得辛夷导引即入脑。然三味皆耗气,同川芎用,头虽愈,过于辛散,故加当归之补血补气,气血周通,邪自不能独留于头,所以合用。


臌胀门之“泄水至神丹”(大麦须60克、茯苓30克、白术60克、赤小豆15克)之治疗急性肾炎。


《辨证奇闻》:一两足跗上先肿,渐至腹,按如泥,小便不利,人谓水肿,谁知土气郁乎。人生脾胃气健,则能制水,水自灌注经络,不相碍。惟脾胃虚,则土不能转输水精于上,胃中之水积而不流,浸淫表里皮毛。然脾胃虚由肾虚,上无升腾之气,土乃郁不伸,力不制水,水反来侮,脾胃愈虚。夫肾司开合,阳太盛则水道大开,阴太盛水道常闭。阳为肾火,阴为肾寒也。肾寒,脾胃亦寒,水畏热不畏寒,此寒土所以难制水也。法乌可舍肾火而他求蓄水之土?然水势滔天,补火以生土,不如放水以全土,故补肾火,可治久病水臌,泄脾肾中水,实益初起水胀。下身胀,上未胀,正初起,泄水最宜。


泄水至神汤:大麦须、白术二两,茯苓一两,赤小豆三钱。一剂腹必雷鸣,泄水如注,再剂水尽,不必三剂。牵牛、甘遂非不可用,但人脾、胃、肾三经多虚,恐药力之迅,故另立此方,补中泻水,正无伤,水尽去。方中苓、术健脾胃,又通脾胃气,则土郁解,况大麦消无形水,赤小豆消有形湿,合用化水,直出膀胱,由尾闾尽泄。


消除水肿之“决水汤”(车前子30克、茯苓60克、王不留行15克、肉桂1克、赤小豆9克)。


《辨证奇闻》:一水肿久,肢体俱胀,面目亦浮,口不渴,皮毛出水,按肤如泥,此真水臌,乃土气郁塞甚,致水湿不化耳。土克水,何反致水侮?盖土虚则崩泥带水而流,日积月累,下焦阻滞,水乃上浮。脾胃原能藏水,水多泛滥,散经络,积皮肤,经络皮肤既满,势必流出于外,不用下夺,何以泄滔天水?


决水汤:车前子一两,茯苓二两,王不留行五钱,肉桂三分,赤小豆三钱。一剂小便如注,二剂消。论理鸡屎醴亦效,然逐水从大便出,此逐水从小便出。从大便势逆,从小便势顺。逆,效速气伤;顺,效缓气固。此方利水从小便出,利其膀胱也。凡水,必膀胱气化,而后由阴器以出。土气不宣,则膀胱之口闭,用王不留行以开口,加肉桂引车前、茯苓、赤豆直入膀胱而利导之,茯苓、车前利水不耗气,且茯苓健土,水决土不崩,此夺法之善也。脐突、手掌无纹,此方尚救,但禁食盐一月,倘不禁,复胀不治。


大肠痈门之“清肠饮”(银花90克、当归60克、地榆30克、麦冬30克、元参30克、薏仁15克、黄芩6克、甘草9克)以治阑尾炎。


《辨证奇闻》:一腹痛甚,手不可按,右足屈不伸,人谓火盛存食,谁知大肠生痈乎。凡腹痛,足不能伸者,肠内生痈。大肠生痈,足尤不能伸。但大肠痈无不成于火,火盛不散,郁结成痈。然火有余,本水不足,水衰火旺无制,乃养毒不解。法宜壮水以制火,则毒自化。


清肠饮:金银花三两,当归二两,地榆、麦冬、玄参一两,生草三钱,苡仁五钱,黄芩二钱。四剂毒尽。方纯润肠,又活血解毒,虽泻火,实滋阴。故相济相成。倘不益阴润肠,惟攻毒降火,则大肠先损,何胜火毒之凌烁。


乳痈门之“和乳汤”(贝母15克、花粉9克、当归30克、公英30克、甲珠一大片约6克、甘草6克)以治乳腺炎。


《辨证奇闻》:一乳痈先痛后肿,发寒热成痈。此症男女俱有,盖女人生子食乳后贪睡,儿以口气吹之,使乳内气闭不通,遂至痛。此时以解散药治随愈。倘因循则痈成。若男子乃胃火盛,不上腾于口舌中,壅于乳房,乃生此症。此阳症,不比他痈有阴有阳,故但分初起多实邪,久溃为正虚。然邪有余,仍正不足,补中散邪,万全道也。正不必分先宜攻,后宜补。


和乳汤:贝母、花粉二钱,当归、蒲公英一两,生草二钱,穿山甲土炒,一片。为末,水煎。一剂愈。方用贝母、花粉消胃中壅痰。痰壅,乳房气不通。痰化,胃火失势。以公英、山甲解热毒,利关窍,自散。又恐药大迅逐,加当归、生草补正和解,正无伤邪又退,何至壅毒不行。


脚疽门“顾步汤”(牛膝30克、金石斛30克、人参3克、黄芪30克、当归30克、银花90克)以治脉管炎。


《辨证奇闻》:一脚指忽先痒后痛,指甲黑,次日脚指黑,又次日足面俱黑,黑至脚上胫肚即死,此无名肿毒。因多服春药,是火热毒,非脚疽比。脚疽只黑脚指.不黑脚面。然虽不如无名肿之横而速,杀人则一。盖脚为四余,宜毒不到,今毒聚不散,反出指甲间,则毒盛非常,治转不可轻。人之气血周流,毒必不聚一处。惟气血大亏,不能遍行经络,火毒恶邪,乃团结骨节。脚疽,正气血亏,不能周到也。乌可单泻毒重虚其气血。必大补气血,加泻毒药,全胜道也。


顾步汤:芪、归、牛膝、金钗石斛一两,人参三钱,银花三两。三剂全愈。若已溃,多数剂自愈。银花解毒,非牛膝、石斛不能直达足指,非参、芪、当归,不能使气通血活以散毒。此方即名肿毒亦效。也有用刀去脚指。不若急用此方,补中带散,免痛苦又全生。


鼻渊门之“取渊汤”(辛夷6克、当归90克、柴胡3克、栀子9克、元参30克、贝母3克)以治慢性鼻炎。


《辨证奇闻》:一鼻流清水,久流涕,又久流黄浊物如脓髓,腥臭不堪闻,流十年必死。此病得之饮酒太过,临风而卧,风入胆中,胆之酒毒不能外泄,遂移热于脑,脑得热毒又不能久藏,从鼻窍出,夫脑窍通鼻,胆气何以通脑?酒气又何以入胆?凡善饮酒,先入胆,胆不受酒,能渗酒,酒经胆渗,酒气尽解。倘多饮,胆不及渗,则胆不胜酒,即不及化酒而毒存。卧则胆气不行,又加寒风,胆更不舒。


夫胆木最恶寒风,外寒侵则内热愈甚。胆属阳,头亦阳,胆热不能久藏,必移热上走于头,脑在头中,头无藏热之处,遇穴即入,况胆与脑原相通,脑之穴大过于胆,遂乐居不肯还于胆。迨久思迁,寻窍而出,乃顺趋于鼻。火毒浅,涕清,深,涕浊,愈久愈重,并脑髓尽出,欲不死,得乎?治脑可也,必仍治胆者,探其源也。


取渊汤:辛夷二钱,当归三两,柴胡、贝母一钱,炒栀子三钱,玄参一两。三剂全愈。盖辛夷最入胆,引当归补脑气,引玄参泄脑火,加柴、栀舒胆中郁热,胆不助火,自受补益矣。然不止涕者,清火益气,正止之也。盖鼻原无涕,遏上游出涕之源,何必截下流之水乎?或疑当归过多,不知脑髓尽出,不大补则脑气不生。辛夷耗散,非可常用,故乘其引导,大用当归补脑添精,倘后减辛夷,即重用无益。此用药先后之机也。疑者不过嫌性滑妨脾,不知脑髓直流,髓不化精,精少,精少必不能分布于大肠而干燥,当归润之,正其所喜,何疑之有。


腰痛门之“轻腰汤”(白术30克、薏仁30克、茯苓15克、防己1.5克)。


《辨证奇闻》:一腰重如带三千文,不能俯仰,人谓腰痛。腰痛不同,此房劳行役,又感风湿而成。既房劳行役伤肾,必须补肾无疑,何愈补愈痛?盖腰脐之气不通,风湿入肾不得出耳。法宜先利腰脐之气,祛风利湿后,大补肾中水火自愈。


轻腰汤:白术、苡仁一两,茯苓五钱,防己五分。水煎服,二剂腰轻。方妙全在利湿不治腰,一方两治。然忌多服,以肾有补无泄,防己多用,必至内泄肾邪,损伤正气。故肾中有邪,泻去肾邪而腰轻。至邪尽,过泻肾水而肾病。另用三圣汤。桂仲一两,白术五钱,枣皮四钱。水煎服。此方补肾水火,仍利腰脐,肾中有可通之路,则俯仰皆适矣。


“转腰汤”(白术30克、杜仲15克、巴戟天15克,防己1.5克、肉桂3克、苍术9克、羌活1.5克、桃仁五粒)以治腰痛。以及妇人科门之论治诸方,临床用之皆效果卓著。余认为此书是一部可读之书,以广治疗上之思路。


《辨证奇闻》:一露宿,感犯寒湿,腰痛不能转侧,人谓血凝少阳胆,谁知邪入骨髓之内乎。夫腰,肾堂也,至阴之络。霜露寒湿,至阴邪也。以至阴之邪入至阴之络,故搐急作痛。但至阴之邪易入难散,肾又有补无泄,散邪必至损真。


转腰汤:白术一两,杜仲、巴戟五钱,羌活、防己五分,肉桂一钱,苍术三钱,桃仁五粒。水煎服。一剂轻,再剂止。用白术为君,利湿通腰脐气,杜仲相佐,攻中有补,肾气无亏。且益巴戟、肉桂祛寒,苍术、防己消水,羌活、桃仁逐瘀行滞,虽泄实补。至阴之邪去,至阴之真无伤矣。


远公除著本书之外,述有《石室秘录》《洞天奥旨》与本书笔法相同。勿谓其说近于怪诞,方怪量重,屏而不阅,致使良方效剂湮而不彰,殊属可惜。古人云:'开卷有益',信不诬也。王荆公曾云:'但求其术之可用,勿庸核其书之必真”。堪作我们读书,学以致用之借鉴也。


I 

I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