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花拳的“香理”与易理初探(2

 梅拳白家支教字 2017-07-16
梅花拳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种特殊的传统武术,这个拳种在组织结构上分文武二场。“武场”练习武功,“文场”研究儒、道、佛三教精义和周易八卦之易理,所以,梅花拳文场的师傅“以言武,为国之共宗;以言文,化周易为神奇,能知往而测来。”文场“知往而测来”的方法是其独特的“香理”。梅花拳“香理”,实际上亦是一个筮辞的庞大体系,同时也包括了一套完整、严密的占卜方法,遵循中国传统文化“五行、八卦、九宫、太极、无极”的原理,蕴含着丰富的易理,引导人们去顺应自然、避害趋利、消灾去苦,在冀鲁豫农村广泛流传而经久不衰,备受人们的祟信和珍视。笔者认为:当前,既不能武断地把它当成迷信、巫术给予否定,也不能简单地把它看作科学进行渲染,起码当成一种民俗文化进行研究,寻找它存在的社会基础,探析它“知往而测来”的机理。从而达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甚至是化腐朽为神奇。
  关键词:梅花拳“香理” 易理 初探
  梅花拳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种特殊的传统武术,这个拳种与其他拳术相较,不仅在拳理功法上不同,而且在组织结构上分文武二场。
  梅花拳“武场”以练习及传承武功为主。梅花拳的“文场”是整个拳派的指导与核心,强调以文治武,突出地强调“未学艺,先知理”,融合了儒、道、佛三教的思想理论及周易八卦、阴阳五行的精义,讲究修心养性,炼神凝气,要求练功者身心并练、文武兼备。文场以三教理论教育弟子,制定戒规约束传人,研究为人准则及道德规范。所以在整个传承及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通常“以武开道,以文安家”,最终落实到由文场来引领和管理整个拳派的发展,其指导思想和套路均遵循中国传统文化“五行、八卦、九宫、太极、无极”的原理,是我国唯一被称为“文化拳”的武学门派。所以,梅花拳文场的师傅“以言武,为国之共宗;以言文,化周易为神奇,能知往而测来。”梅花拳文场的这些理论被拳民们称之为“文理”。
  梅花拳文场的师傅他们“知往而测来”的方法与我们周易的八卦预测方法不同,而有自己独特的“香理”,简言之,也就是采用烧香的办法,用观香“知往而测来”。“香理”只是“文理”的一部分。
  一、什么是梅花拳的“香理”
  在梅花拳文场师傅“守驾”供桌上放着数量不等的香炉,地区不同香炉数目与摆放方法亦不相同,例如山东是一个大香盆、河北是三个香炉,豫北为五个香炉。供桌上还按顺
序摆放着香、灯、花、茶、果“五供”。“五供”中“香”包括香案、香盆、香灰、草香、大香;“灯”为左右两盏,供烧香使用;“花”为香案两旁摆设鲜花;“茶”为清茶,几盅茶水;“果”为果供,为用植物油所做的糕点或水果。
  据《梅花拳谱》所载:“香”为三才“人”;“香灰”为三才“地”;“香烟”清静直上飘然入空,为三才“天”;“香”为五行之“木”;“灯”为五行之“火”;“香灰”为五行之“土”,“香盆”为五行之“金”;“茶”为五行中“水”。“五供”应“三才”、“五行”变化,与人体、宇宙形成一一对应关系,拳师通过上香观理的方式从中可以感悟出人与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变化关系,从而对事情进行决断,对事物的发展进行预测。
  梅花拳香理妙法,现流行的有“五炉、六炉、八炉”香理,以“六炉”最多。梅花拳的“香理”及其配套的“炉底”图解一直流落在民间,成为民间的一部《易经》。由于长期以来梅花拳内文场严格管理,尤其对“香理”与“炉底”的应用与法则严加保密,不轻易外传,使得这部与《易经》等量齐观的占筮之法,鲜为人知。

(梅花拳六炉香理图)
  “上香”有着严密的操作流程和规范,同时有配套的香理和炉底图解。和周易一样,在占筮中并不是死板地套用“炉底”筮辞,而是以它为诱导,激发占筮者的灵感思维,正如《易经?系辞》所说:“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易是灵感的产物,所谓“天下之至神”即人类的灵感。当然,梅花拳“香理”中的筮辞也是人的灵感思维的产物。《易经?系辞》又说:“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这是说的古代人们在占卜之前要斋戒沐浴,占卜之时要清心寡欲,以示真诚。这与梅花拳文场老师们在“上香问事”时肃穆诚敬地叩拜祖师的行动有同样的意义。因为所有的占筮,都只能是灵感的感知,人们只有在诚敬专注、无思无为、寂然不动的心态下,才能使潜意识活跃而产生灵感。
  二、梅花拳“香理”的理论根据
  梅花拳“香理”,实际上亦是一个筮辞的庞大体系,同时也包括了一套完整、严密的占卜方法。以五炉“香理”为例:上香用五个香炉,分别为“天”炉、“地”炉、“君”炉、“亲”炉、“师”炉。在每个香炉中又有8个方向(扩展后为16个方向),即八卦。由8个方位再加中央位置就是九宫。占卜时在每一宫的位置上都燃一炷香,每个香炉共燃九炷香。精通文理的文场老师根据燃香时香火的亮度、颜色、形状(即“象”,相当于“天”),香火变化的方位(即“理”,相当于“人”)及香体燃烧的快慢、开合、弯曲等情况(即“体”,相当于“地”)所对应的筮辞,称为“香理”。如果上述“天、人、地”三才情况是由单炷香所决定的,那么它所对应的筮辞(又叫“炉底”)就称为“单香理”。若上述三才的情况是由炉中任意两炷香、三炷香……九炷香所决定时,它们所对应的筮辞也分别被称为“双香理”、“三香理”……“九香理”等。此外,还有一些处理特殊情况的“散理”。由上述可见,梅花拳的“香理”就是一个由“三才”、“五行”、“八卦”、“九官”的阴阳变化所呈现出来的“单香理”、“双香理”、“三香理”,直至“九香理”、“散理”等“因子”进行综合预测的,这是一个无所不包、无所不容的筮辞系统。当然这些“香理”也都是历代卜筮者所屡中或奇中者的实践记录,高亨教授认为,“这不就是流传在民间的另一部周易吗?”
  梅花拳的“香理”,就是一部预测天地和人间万事万物的“卜辞”,它实际上就相当于《周易》的卦爻,但其占筮手段、方法与周易虽大不相同,却一样细微而精妙。《易经?系辞》说:“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周易的卜筮过程是在模仿天地变化之规律,因“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同样,用梅花拳“香理”卜筮时,也是在模仿天地变化的规律。梅花就是五行,梅花拳“香理”据五行而立五炉,又作八卦九宫,用香火“天地人”三才阴阳之象,以通天地之灵犀,以类万物之情理。这个庞大的筮辞系统,和《周易》的爻辞一样,是人类用灵感对天地间万事万物的感知,从它的字里行间也透露出了一个光芒四射的宇宙本体实相,辉煌的《易经》是古代先哲们在爻辞的诱导下,第二次灵感激发后的产物,因而成了不朽的篇章。但梅花拳的“香理”却没有这样幸运,由于没有“圣人”替它作“翼”进行阐释,因此一直在民间秘密流传。但是,广大梅花拳弟子们却深知它的伟大作用和意义。他们常说:“拳打脚踢小把戏,唯有文理通天地。”梅花拳“香理”虽然貌不惊人,但它却是一门可以“定吉凶、生大业”,经天纬地的大学问,千百年来一直在引导人们去顺应自然、避害趋利、消灾去苦,在冀鲁豫农村广泛流传而经久不衰,备受人们的祟信和珍视。
  三、梅花拳文理与武功相辅相成
  《易经》是文化的上层,人们很难理解它。而梅花拳文理就与《周易》不同,它还有武功与相辅相成。梅花拳武功就是本着阴阳之理、太极之功进行锻炼的,它的拳法也是本着五行、八卦、九宫的模式构成的。这就是梅花拳文理精神的体现,是一部活的经书,它不仅能练形、练气、练神开阔人的心胸、磨炼人的性格,还能教育人,提高人的悟性。梅花拳的武功锻炼可以培养产生灵感的心理素质,也开阔了一条学习传统文化、理解文理精神的捷径。由于梅花拳文场、武场共存的原因,使在高深奠测的梅花拳文理与普通农民之间架起了桥梁,也使它成了广大拳民们日用的珍宝,而流传不息。
  时代在前进,科学在发展。生活在现代的人们,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复杂,人们的理性思维发达了,仅靠对上天或祖师的崇敬,也难以达到无思无为、寂然不动境界,从而“知往而测来”。这就需要吸纳新的知识,吸收新的科技成果,用人类最新的智慧来为我们改装“慧眼”。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手段更先进,对事物发展规律的预测也更精准。然而愈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愈是不能否定我们的传统,抛弃我们的“根”,要注意研究挖掘古老文化中蕴含着的哲理,蕴含着的朴素的唯物主义精华,并在新形势下进行“升华”。
  梅花拳的“香理”有些人认为是封建迷信、宗教色彩,给予否定。笔者认为这种态度过于武断。当前,既不能武断地把它当成迷信、巫术给予否定,也不能简单地把它看作科学进行渲染,起码当成一种民俗文化进行研究,寻找它存在的社会基础,探析它“知往而测来”的机理。从而达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甚至是化腐朽为神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