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买了还想买是收藏家,你怎么看?

 手写版 2017-07-16

近些年来,收藏品行业越发火爆,导致很多商业巨头将目光放在收藏品行业上,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新一代收藏者,他们眼界开阔,出手不凡,并且开始频繁涉足国际市场。



大者如王健林、马云等等,纷纷构建自己庞大的收藏王国,小者如各个企业老板,甚至于个体商家,几乎都会在办公场所或家居中摆放书画作品等......



那么,在这个全民收藏的时代,收藏家与收藏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咱们来看看“收藏大王”马未都怎么说的?

马未都曾经讲述过当年在上海的艺术淘宝经历。“我当年在上海调剂商店,北京叫委托商店。我当年来的时候,记得有条陕西南路,我进去一看大青花盘子,一看60块,当年特贵,雍正的,60块,60块也是我差不多大半个月工资。我说能便宜吗?上海这点好,居然能讨价还价,就买了很多东西。那时候在上海没少买东西。



“收藏给我的乐趣就是买,不知道卖。因为我们过去受的教育,卖东西很丢人,尤其文人,怎么会卖东西呢,就这点事把我救了,因为我没卖,这东西就变得特别有价值。如果我边买边卖,就跟股票一样,赚不了多少钱。不卖,这是最好的方式。”



“买了还想买是收藏家,买了就想卖是投资者,收藏家与投资者实际上也就这点差距。”马未都说,人的一生应有三重境界,收藏也是如此:

    第一重是物质上的追求温饱的趋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是一种社会动力;

    第二重是趋名,希望心情愉悦,表现为精神上有所寄托;

    第三重是灵魂上的修行,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收藏品本不是生活必需品,没有绝对的刚需,是纯精神层面的消费需求,具有它固有的价值,至于其价格的感受会因人而异,完全取决于买家对它的认知度和渴求度,正所谓“喜欢就是价!”

我们知道其实讨价还价与买家的购买能力没有必然关系,身家几百亿的富豪依然喜欢大方地还价,价格越低越好,这也算是商人骨子里的本能和习惯,或许更多的是从中得到一种乐趣和满足。



关于收藏家于收藏者,您怎么看?




文 ?网络   编辑 ? 「明清家具之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