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女主戏:对女性的想象,依旧单一

 静雅轩345 2017-07-16

如果哪一天大女主戏能够自信地拍出一个平凡女性的史诗,才证明这个类型剧真正成熟,才证明它是真正的女性主义。




 

赵丽颖、林更新、窦骁等主演的《楚乔传》正在湖南卫视热播,该剧算是为之后荧幕的“大女主戏热”拉开了帷幕。周迅的《如懿传》、范冰冰的《赢天下》、孙俪的《那年花开月正圆》、陈乔恩的《独孤皇后》、马思纯的《将军在上》、杨幂的《扶摇皇后》,不少已经制作完成并将在下半年陆续播出。


什么是大女主戏?它通常以女性视角为主线,嫁接到历史人物身上,着重描写女性传奇励志的一生。女主角是整部戏的核心人物,女主角的角色魅力以及戏份绝对超过其他任何角色——包括男主角。大女主戏虽然是新近打出的宣传口号,但在这之前,孙俪饰演的大红大紫的《甄嬛传》《芈月传》其实就是典型的大女主戏:它以女主角的名字为电视剧命名,描写传奇女性的一生,众多男性角色为了烘托女主角而存在。为何“大女主戏”这一类型剧在近期受到热捧并扎推出现?这一类型电视剧有几个大女主真正为观众津津乐道?

 

新的市场需求

 

大女主戏的扎推出现,首先与网络小说中扎推出现的“女强”作品有关。近两年,女性写手在网络上创作了大量女尊、女强题材的作品,深受女性读者欢迎。在“IP热”的语境下,这些小说的版权很快被影视公司买下,并改编成影视剧。比如前文所列举的大女主戏,全部都是改编自热门IP


另一方面是,电视剧的收视和点击率结果都验证了这一点:大女主戏深受女性受众欢迎。不同于“傻白甜”,大女主戏中的女主角更加独立、自主、自强,女性一路上的打怪升级和成长,不仅具有一种戏剧审美上的陌生感和新鲜感,也符合公众对现代女性的认知——不少大女主戏甚至打出了“女权”的宣传旗号。



文化学者张柠指出,只要女性有所需求,“媒介传播中就永远存在一个有待填补的情感空挡。文化生产商正是洞悉了这个空挡的秘密,他们利用妇女特有的情感方式,将媒介变成一种快感消费,将剩余时间和剩余情感转换成剩余价值。这种剩余时间和剩余情感被制造商抽象为一组数据——收视率,再转卖给广告商”。《甄嬛传》《芈月传》《锦绣未央》等大女主戏在收视率上面的成功,以及剧集再次带动了一系列主演的爆红,自然让资本、电视台以及演员对这一题材趋之若鹜。

 

套路化和模式化

 

只是,扎堆出现的大女主戏,是否是一种新的类型创造?


不妨以正在热播的《楚乔传》为例。在已播出的剧情中,我们发现楚乔与我们曾经见过的甄嬛、芈月或其他所有灰姑娘的经历、成长、品格、爱情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女主角的出身,一定是卑贱的;她的经历,一定是凄惨的。像楚乔,是战乱时代命如草芥的奴隶。一出场就被送入人猎场供贵族娱乐射杀,幸得西凉世子燕洵暗中相救;随后她被带进权倾朝野的门阀宇文家,她亲眼目睹了同为奴隶身份的兄弟姐妹一个个惨死;之后就是陷入各种没完没了的陷害……概而言之,就是各种只有你想不到、没有编剧编不出来的惨。


女主的个性,自然是集天下所有优点于一身了。在编剧的金手指下,她单纯、善良、美丽、乐观、坚强、有义气、有魄力、有格局。总之似乎所有褒义词都可以套在她身上,你也找不到她的任何“黑点”。至于女主的情感史,肯定是所有男人都爱我。男一男二男N必须是高富帅,出身非富即贵,长相帅气非凡,性情或是温润如玉,或是霸道狂野,或是成熟稳重,共同点是都对女主一心一意、非你不可、指绕千柔。



从整体的戏剧情节和演员塑造来看,大女主戏与以往的玛丽苏剧并没有太明显的差别,它依旧非常的模式化和套路化,人物也是千篇一律的扁型人物。唯一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很多玛丽苏剧中女主角从始至终的“傻白甜”,大女主戏着力凸显的一个核心是女主角的成长。那么,女性的“成长”呈现出怎么的状态?

 

进步之处

 

无论何种题材的电视剧,都会共同涉及到“成长”的主题,毕竟从故事开始到故事结束,每个主要人物的性格、命运都会发生变化。在大女主戏中,这种成长可能会体现得更为明显,它往往聚焦一个传奇女性的传奇一生,书写的不仅仅是女主角的受难史和爱情史,它还是女主角——同时也是女性的成长史和精神史,往往带有某种女权意味。这种成长和女权意义,是大女主戏拼命想要附会上去的——因为这才能将自己与玛丽苏剧区别开来。


无论是之前的《甄嬛传》《芈月传》还是后来的《锦绣未央》《大唐荣耀》,它们都将女性成长环境设置在宫廷中,女主角一开始往往是“傻白甜”的人物,她单纯、善良、不谙世事,可是在见证了宫廷内斗的血雨腥风,经历了小人一次又一次的迫害之后,她终于不断成长,变得心思缜密、善于权谋,个性上也更为强势腹黑。



但女主角的这种强势并非是为打压他人,而是为了让自己获得主宰命运的自由。像《芈月传》中,后宫生活的残酷和血腥令芈月心生厌倦,她想主宰自己的命运,不想像后宫嫔妃那样一生围绕一个男人转、为他争风吃醋,她的向往和欲望是这后宫四角墙壁外的天空和自由自在,是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同样地,楚乔从一个卑贱的奴隶成为一个“强者”,为的同样是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以及拯救那些深处悲惨境地中的弱者。


这其实是《楚乔传》等大女主戏的进步之处。虽然故事模式上它们依旧套路化、模式化,但女主角终于不再是以往千篇一律我见犹怜的“弱者”,她们最终都成为女强人,并且不依附于男人而存在。这是现代女性意识向历史人物的“渗透”。

 

单一的想象

 

不过,如果我们细究芈月、楚乔等人的成长过程,就会遗憾地发现,男性依旧是女性唯一的解药。她们兴是因为男人的宠幸和栽培,她们败一定是因为男人的误会或失宠。作为女性政治人物,她们的成长路径要么离不开男性特权阶层的教诲和庇佑,要么延续的是宫斗剧的套路,在女性的相互自戕中进步,而不是依靠女性自身意识的觉醒,女性之间的互助,并在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中习得韬略和眼光、勇与谋、气势与格局。


更关键的是,大女主戏对于女性成功的想象,依旧非常单一。可以预测,接下来开播的大女主戏,女主角都会跟楚乔一样,绝处逢生,见佛杀佛,所向无敌。仿佛女主角最后不被“神化”,就不能证明她是一个女强人一样。


可实际上,女强人之强,并非她怎样凌驾于男人之上,她怎样神通广大,她最后多么“成功”;它更应该指涉女性精神之独立,人格之独立,品性之坚韧,即便她很平凡,即便她没有所谓的“成功”。就如同时下还在院线静悄悄上映的《明月几时有》,许鞍华镜头下的方姑,虽投身革命,但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抗日神剧中那样“无敌”,她连自己母亲被抓都营救不了,甚至最后都没人记得她,然而方姑等人却深深打动了我们。因为即便在战乱时期,她们仍然在追求生活的体面和尊严;她们有着质朴的勇气和果敢;她们不问成败和前路的决绝……她们是默默无闻的平凡女人,但她们又是真正大写的自强者。


载入史册的传奇女性人物总归是少数,人们习惯对她们顶礼膜拜,但平凡生活中处处有传奇女性,她们却少人问津。如果哪一天大女主戏能够自信地拍出一个平凡女性的史诗,才证明这个类型剧真正成熟,才证明它是真正的女性主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