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才是3岁孩子经常哭背后的含义∣爸妈成长记

 礼之初 2017-07-16




   

汇爱家短评


3岁是孩子在心理上的第一个反抗期,家长学习和了解孩子“不”背后的意义尤为重要。



文 | 优雅转身



好朋友家的女儿朵朵,今年3岁上幼儿园小班。小女孩长得像个洋娃娃,特别讨喜,我和女儿都很喜欢她。


前段时间到朋友家玩,我和朋友在客厅聊天,小朵朵自己在房间搭积木。这边,我和朋友聊得不亦乐乎,那边,只听哗啦一声,刚搭好的城堡不知什么原因,全部倒下了。朋友无奈地看我一眼,说:“完了,又要哭个没完了!”话音刚落,房间便传来了朵朵的哭声。朋友不烦躁地说:“这段时间也不知道怎么了,动不动就哭闹,哎!”


我们冲到房间,只见小朵朵坐在积木旁,正哭得伤心。朋友报怨道:“不就是积木倒了嘛,不要哭了,再搭一个就是了。”没想到,小朵朵哭得更伤心了。只见朋友的脸色一下就变了,眼看暴风雨就要来了,我赶紧冲她使了个眼色,让她按捺住情绪。

我轻轻坐在地板上,一边帮小朵朵擦眼泪,一边轻柔地说:“朵朵哭是不是因为搭好了城堡不小心被自己推倒,所以很难过呀!”小朵朵不发一言。我说:“果果姐姐小时候啊,有一次玩油泥的时候,不小心把娃娃的手弄掉了,哭得像个小花猫一样。”朵朵听了我的话,好奇地看着我,她没法想象她心目中的果果女神哭得象大花猫会是什么样子。我接着说,“你妈妈小时候有一次捉迷藏,找不到我,也是哭得惨哦!”一边对朋友使眼色一边问:“你还记得吗?”朋友配合地说:“好像是。”小朵朵停止了哭泣看着朋友说:“妈妈羞羞。”


我趁机对朵朵说:“朵朵哭是不是因为搭好了城堡不小心被自己推倒,所以很难过呀!”朵朵点点头。“朵朵哪里难过?”我指指头,“是这儿吗?”朵朵摇摇头。我指指肚子,“是这儿吗?”朵朵摇摇头。我指指脚,“是这儿吗?”朵朵摇摇头。我假装不解,“咦,那是哪儿呢?”我又指指心口,“是这儿吗?” 朵朵想了想,点点头。我说,“这是哪儿呀!”这是脖子吗?朵朵笑了,说: “不是,阿姨,这是心口。”(她老妈经常跟她说,朵朵,你别哭了,你哭得妈妈心口疼)我继续说:“哦,是心口难过,朵朵太棒了!连心口都知道呢。”只见小朵朵的头昂了起来,小小得意了一下。我问,“那是伤心、失望、痛苦、自责,还是其他感觉呢。”朵朵歪着脑袋说,“阿姨,失望是什么呀!”我说,“失望啊,就是妈妈答应你今天临睡前要给你讲一个朵拉的故事,可是临睡时你让她讲、她说太晚了不讲了,那时候你的感觉就是失望。”朵朵接着问,“那什么是自责呢?”我说,“自责就是妈妈给你剪指甲时,由于妈妈不小心,剪到你的肉了,把你剪疼了,妈妈就会自责,会不停地怪自己太不小心了。”


我说,“那朵朵刚才哭是因为伤心、失望、痛苦、自责还是其他呢?”朵说,“是自责。”我不小心把我搭好的城堡碰倒了,特别自责。“真可爱,她立马活学活用了。我说,“那让妈妈和你一起再搭一个'朵朵城堡',好吗?”朵朵愉快地答应了。


后来,朋友又找我取经。原来,朵朵这段时间经常因为一些事情哭闹,让她说原因又不说,每次要闹半个小时停不下来。可自从我那次示范过之后,再遇到类似情况,她也仿照着来,母女沟通顺畅更多,更棒的是朵朵开始学习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了。


我说,三周岁左右的孩子普遍存在一个心理成长过程,其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就会哭,遇事不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这是很正常的。因为这是孩子在心理上的第一个反抗期,是几乎所有的孩子在三周岁左右都会必经的一个成长过程。只是有些宝宝表现的明显,有些不明显而已。孩子的哭有他正面的意义,家长要找出原因:天生情绪本质负向、惯用哭来达成目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大人对孩子太凶、或者被忽略的孩子等等,都比较容易表现出爱哭的倾向。

孩子哭时最需要的是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包容。比如,上次朵朵在搭积木的时候,搭好一个城堡后,不小心推倒了,她伤心得大哭。我做的首先要全心接纳孩子的情绪,安抚孩子的心灵。我举果果小时候的例子,是让她知道哭泣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等她平静下来后,再听听孩子的想法,找出发脾气的原因。


这个年龄的孩子语言功能发育得还不完善,所以家长平时可以多和孩子沟通,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些表达情绪的词汇,比如,伤心、失望、委屈等等,多给情绪的语汇,让孩子来选择,慢慢她就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了。


有些家长一看孩子大哭会焦虑,不是责骂孩子:“你就爱哭,这点事算什么呀,就知道哭。”就是赶紧安慰:“宝宝不哭,宝宝不哭,妈妈带你去玩!”这种注意力转移法也是我们家长常用的手段,可是孩子的情绪并没有真正被接纳。这也是有些成人情绪低落时就会疯狂购物、胡吃海吃的原因。

我继续说,家长在平时的教育中要做到高效陪伴。3岁以上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对某一件事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提供充分表达内心想法的机会。有时候当孩子喋喋不休地向家长讲述某件趣事时,家长们却常因忙于自己的事情,漫不经心的点点头或哼哼两声,那么孩子会十分恼火的。所以,家长不妨暂时放下手中的事务,以专注的神情倾听孩子的话语,以欣赏的态度理解孩子的话语,并饶有兴趣地和孩子聊一聊,说一说,那对孩子将会是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这次深谈我觉得对朋友和朵朵都有帮助。


马老师点评


这个案例中非常好地为大家展示了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的第一阶段。大家可能都知道情商决定人一生的幸福,重要性早已超过了智商。智商可能在某个领域给人惊艳,而唯有高情商的人才会在人生中获得圆满的结果,于孩子也是如此。比如有的孩子在学习中遇到挫折,会很快地调整;有的孩子则会一落千丈。有的孩子在遇到难题时,会静下心,愈挫愈勇;而有的孩子则会烦躁不堪。这其实就是一种情绪管理的能力,也就是我们这里提的情商。情商既然这么重要,那么怎么培养孩子的情商呢?



情商的发展有四个阶段:感知期、链接期、管理期、影响期。感知,即对情绪的感觉及知觉,简单来说就是认识情绪。如果我们连情绪都不认识,怎么谈得上管理呢?而情绪的感知期,就是在孩子早期可以培养的部分,什么时候可以培养孩子的情绪感知期呢?1岁以后都可以逐步开始。


具体的做法在这篇案例中做了很好的示范:



1.接纳,无论孩子是什么情绪,都让孩子去体验和感受,而不是急着转移或者强行制止。


2.从语言上描述,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对一件事情命名,意味着我们在大脑中对这件事物给予了明确的标记


3.在身体中体验这种情绪带来的反应。情绪都是在我们的身体中留下标记的,我们要学会找到它。只有在语言和身体上我们都对情绪有了标记,我们才算认识了情绪。


这是情绪管理的第一个阶段,如果缺乏对情绪的感知力,那么根本谈不上所谓的情绪管理,更不要提我们父母自认为的“自控力”,那只是一种强行的压制,我们并没有和情绪建立和谐的关系,最后我们的情绪会让我们的心理和生理崩溃。


用心来汇爱家的课堂,你得到的会超出你的想象。


-作者-


优雅转身,教育专业毕业,因为关注家庭教育走入汇爱家。已完成汇爱家《感育家长力》及部分专业课学习。


责任编辑:张眆老师





汇爱家:家庭感育的创造者





推荐课程:《感育家长力》秋季班招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