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长铭校长卸任,北京四中迎来新的掌门人!

 青风明月夜 2017-07-16


2017年7月13日,对于百年名校北京四中来说,是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特别日子。

 

就在这一天,今年48岁的马景林校长从前任刘长铭校长手中接过帅任,成为北京四中第28任校长。

 

而四中上一次的校长交接,还是发生在14年前。2003年,刘长铭校长从前任校长邱济隆手中接过接力棒。

 

刘长铭   北京四中校长


今年是刘长铭校长进入四中工作的第30个年头。当年他从物理教师做起,从普通教师做到教研组长、教学处副主任、主任、副校长和校长,办学经历和管理经验都非常丰富。在刘校长任职期间,北京四中恢复初中部,组建高中“道元实验班”。在刘校长的带领之下,北京四中形成了科学、民主、有序的学校管理体系。


目前已经“超期服役”一年多的刘长铭校长正式卸任四中校长。今后,刘校长的教育思想、办学智慧和管理理念将在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等平台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刘长铭校长的教育观点。


中国的学校教育——“炫车技”


在中国,进名校是很多孩子和家长的愿望,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大多数中国的学校教育是存在严重问题的。


首先,我国的很多校长如同赛车手,考虑的是如何展示自己娴熟的车技,但是却不知道要把车开到哪里。也就是说,对于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学校是没有考虑的;其次,中国的学校教育缺少文化,满嘴有这么多的口号和理念,谈起来都一套套的,但是,最缺少的是在现实中的落地;再次,我们的学校教育没有突破“放羊娃”的逻辑:读书、学奥数,上大学,找个好职业,然后买车、买房、娶媳妇,然后生子,然后孩子读书、学奥数……这是我们的教育想要的结果吗?显然不是。最后,我们的教育没有把学生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公民意识、生活、情感、交往、悲悯等人的基本属性,都被忽视。中国学校把“以人为本”的口号喊得最响,但是“中国教育却是最不以人为本”。


如何成为好学校


学校的教育实际上就是师生相处的一段生活,青少年需要在这段生活中得到一种全面的成长。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学校的生活品质,创造更好的学校教育。所以,好的学校教育不外乎就是能够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生活。这需要将学生资源科学有效地进行整合。


好学校里,学生应享有发展的自由,学生多样化发展的愿望在今天的学校中应该能够得到尊重、理解、鼓励和支持;学生个体应受到足够的关注,特别是在精神和心灵层面得到关注;学校要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学生在学校里如果找不到偶像,找不到自己钦佩的人,他们不会成长得很好,也不会在这个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感到幸福。所以,我们要培育一些让学生喜欢和崇拜的老师;学生多元的价值观应该得到尊重。


总的来说,学习不是一个单纯的认知,必须从青少年全面成长的角度来理解学校的教育,学校不是一个书斋,而是一个社会。今天的中国教育,太过注重技能和训练,严重忽视精神、心灵与健康,而对于后者的教育,才是真正关注学生一生的教育。


家庭教育:别热衷于“抢跑”


现在奥数已经开到了幼儿园,幼儿园已经开始分快慢班,今天我们社会上有更多的现象说明,我们更加看重的是“抢跑”。其实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我们可能都看过马拉松比赛的场景,其实起跑的时候谁站在第一排、第二排根本不重要。甚至跑完了一万米谁在第一、谁在第二也不能决定哪一个就是最先达到终点的。但是,今天许许多多的家长都在拼命的“抢跑”,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家长,像今天中国学生的家长如此的热衷于“抢跑”。


其实“抢跑”是没有那么必要的,家长的强制“抢跑”可能丢失了家庭最自然和美好的幸福。家庭教育不应当过于艺术化、也不要过于技术化。一个和谐的家庭、一个和睦的家庭最重要。有了和睦的家庭,孩子在家庭中能够很自然、很幸福的成长。希望能够更加理性的对待家庭教育,对待孩子的成长。

如何拥有好的家庭教育


刘长铭校长总结了家庭教育的几条箴言,对家长们进行教育引领:


1.家庭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千万不要认为上名校才是决定一生;


2.夫妻关系永远第一重要,千万不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凡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等待这个家庭的多半是悲剧,所以在构建自己的家庭教育环境的时候,首先想到夫妻之间要和谐的相处;


3.永远要保持沟通,家长的言行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4.孩子的任何缺点和优点都与家长有关,不了解孩子就没有成功的教育;


对于家庭来说,教育是天大的事情,因为它决定了孩子的一生,但是教育又源于小事,越是细节的地方越体现教育。好的家庭教育,比上重点中学更重要!


来源:综编自京城教育圈、中国教育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