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姜春华内科临床惯用方

 循天园 2017-07-16
    姜春华(1908—1992),江苏南通县人,全国著名中医学家。姜先生自幼从父青云公习医,18岁到沪悬壶,30年代即蜚声医林,曾执教于上海中医专科学校、上海复兴中医专科学校、新中国医学院等,还任国家科委中医专业组成员等。在长期的临床医疗实践中,提出“截断扭转学说”,在中医临床治疗学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在认识疾病上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提倡既要为病寻药,又要重视辨证论治的独特创见。先生擅长内科,对重症肝炎、肝硬化腹水、支气管扩张出血、支气管哮喘、慢性腹泻、慢性肾炎、糖尿病、痹证、疑难杂病等,辨病独具慧眼,治疗效果卓著。用药严谨,自成一格。经验名方有三合一方、软肝汤、巴漆丸、扶正化瘀利水汤、地乌蠲痹汤、黑大豆丸、百合片、截喘汤等,屡起危殆痼疾。

1.软肝汤

生大黄6~9克,桃仁9克,地鳖虫3~9克,丹参、鳖甲、炮山甲各9克,黄芪9~30克,白术15~60克,党参9~15克。水煎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活血化瘀,软肝散结,益气健脾。主治症瘕、积聚、胁痛、臌胀(早期肝硬化,轻度腹水)。本方乃仲景《金匮要略》“下瘀血汤”加味而成,原方主治产后腹痛,腹中有干血着脐下,亦主经水不利。湿热内蕴者可选加茵陈、栀子、茯苓、黄柏、龙胆草、垂盆草、平地木等;脾虚气滞者可选加砂仁、陈皮、枳壳、藿香、苏梗等;肝气郁滞者可选加柴胡、郁金、枳壳、青皮、木香、绿萼梅等;肝络血瘀者可选加乳香、五灵脂、赤芍、红花、九香虫等;肝经郁热者选加生栀子、丹皮、连翘、龙胆草等;肝肾阴虚者可选生地、玄参、麦冬、石斛、女贞子、地骨皮等;阴虚火旺者用上药再加龙胆草、白蒺藜、栀子等;脾肾阳虚者可选加炮附子、桂枝、干姜、益智仁、砂仁等;凡肝病见阳痿者不可壮阳,壮阳则相火动而伤肝阴,病愈重。营热络伤症见鼻衄、齿衄、目赤或皮下出血,可选加广犀角、生地、丹皮、连翘、赤芍、玄参、茅花、栀子、蒲黄、羊蹄根、小蓟草,上药对毛细血管扩张、蜘蛛痣、面额瘖瘰、血小板偏低亦有改善作用;周身水肿有轻度腹水者,可选加防己、冬瓜皮、玉米须、薏苡仁、茯苓、黑大豆、泽泻、猪苓等;如出血较多,症状较重可暂停用活血化瘀法,也可不用止血药,用益气健脾法加大剂量可止衄;大便次数多而溏薄者,大黄减量或改用制大黄先煎。

2.巴漆丸治疗肝硬化腹水

巴豆霜1.5克,干漆(微熬去烟)、陈皮、生苍术各10克。水煎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攻下逐火。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腹水。本方依传统用法,将巴豆去油,成为巴豆霜,毒性较弱,服后很少有腹痛发生。全方以巴豆峻下逐水,干漆消瘀破积为主药,配以生苍术、陈皮健脾和胃,行气利水,既可协同主药之逐水破结,又顾护脾胃,避免峻药对胃肠的损伤,以达到峻下逐水,又不至于过分损伤正气的目的。制作上药共研细粉,蜜水调和令匀,捻丸如绿豆大小。现做现服,不可太干,太干了服后不化,完粒排出,又不可研碎服,否则刺激胃部引起恶心呕吐,对食道静脉曲张者恐因此引起出血,故以不干不湿、质软易化为度。每次服1.5克,如不泻可渐增至2.1克、3克,最高剂量可至4.5克,以能泻出多量水分为准。每日服1次或2次,或隔日1次,或数日1次,总之视病情及患者体质而定。每日服1次者,可于清晨空腹服下,服后吃热粥一碗,以助药力,每日服2次者,另一次可于下午3时服用,为避免患者夜间排便,下午3时以后勿服为佳。由于本方攻逐水饮力量很强,对人的体力有一定损伤,因此,凡有以下情况者不可运用本方:有肝性脑病迹象者;有极显著的食道静脉曲张或多次大量呕血黑粪者;兼有其他并发症,如高热、门静脉血栓形成者。在治疗以后,仍要注意以下问题:①凡病情极度严重,体力极衰者或服巴漆丸至3克以上连续数日仍无泄泻者,治疗难以见效,宜及早采用其他方法。②腹水退尽后,仍需服汤药一段时期以资巩固。可用补利方而去商陆、陈葫芦、瞿麦3药。③治疗期间,可根据中医传统,结合西医治疗原则,予以无盐少油或少盐少油饮食,腹水退尽后可逐渐增加饮食中盐分。此外亦可酌情给予维生素、葡萄糖等。④有食道静脉曲张者,于病程中饮食需注意骨刺及粗硬食物,以免引起出血。治疗完毕俟体力恢复后,仍以施行外科手术为佳。⑤服药后发生泄泻并伴有腹部剧痛者,可服阿司匹林1片即止,以勿用阿托品为是,如患者服后腹泻不止,可予停药一两天。在用巴漆丸治疗时,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选用几种汤药作辅助。开始时用攻下方,腹水渐退时可改用攻补方。体弱不胜攻下者用补利方。攻下方:适用于体格强实,无虚惫现象,小便少而赤,能饮食而由于腹胀不食者。凡本有腹泻,极度虚惫,不进饮食者勿用。槟榔20克,商陆12克,甘遂4.5克(煨),郁李仁(杵泥)、续随子(杵泥)各10克,牵牛子12克(杵泥),鳖甲30克,苍术15克,陈皮6克。攻补方:鳖甲30克,当归、黄芪各10克,商陆12克,甘遂4.5克(煨),猪苓、赤苓各15克,陈葫芦12克,槟榔15克,生苍术10克,生甘草6克。若患者较虚,可加党参5克。补利方:为不适宜于服用巴漆丸与攻下方而设。党参、黄芪各10克,陈皮6克,山药、当归、猪苓、赤苓各10克,苍术6克,陈葫芦15克,鳖甲30克,瞿麦10克,商陆15克。

3.扶正化瘀利水汤

川大黄6~9克,桃仁、地鳖虫各9克,党参、黄芪各15克,白术、黑大豆各30克,泽泻、茯苓各15克,西瓜皮、陈葫芦各30克,木通9克。水煎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益气养阴,化瘀利水。主治症瘕、臌胀、水肿、晚期肝硬化腹水。晚期肝硬化腹水病情错综复杂,虚实夹杂,治疗十分困难。一方面患者久经疾患,体力极度下降,另一方面瘀血、腹水等物理产物亟待排除。姜先生组方从两方面着手:益气健脾以扶正,化瘀利水以祛邪。如果体质较实,大量腹水胀满难堪,小便极少者,则应先攻逐腹水,可减少扶正药物,加入商陆、大戟、芫花、车前子、大腹皮、黑白丑等,亦可配合巴漆丸、舟车丸等。热毒蕴结选加栀子、丹皮、连翘、白茅根、黄连。湿重去党参加苍术。气滞选加枳实、乳香、藿苏梗。阴虚加生地、阿胶。纳呆选加焦楂曲、炙鸡内金、谷麦芽、砂仁。肝区痛选加九香虫、醋延胡索、炒五灵脂、乳香。阳虚寒郁,选加附片、干姜、桂枝。鼻衄选加白茅根、茅花、仙鹤草、羊蹄根、蒲黄。

4.截咳方

百部12克,南天竹子6克,天浆壳3只,马勃3克。水煎服。8岁以下儿童减半。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温肺肃肺,截治咳嗽。主治急慢性或持续性或阵发性咳嗽剧烈,无痰或痰少难咳者。百部性味苦甘微温,功能温且润肺下气止咳,因百部温润而不燥,又有开泄降气作用,故不论外感、内伤、寒热虚实、新久诸般咳嗽均可以应用,尤以治久咳、顿咳和肺痨咳嗽为宜,为方中主药;南天竹子性味苦涩微甘,平,有小毒,功专止咳,有较好的镇咳作用,该药含有南天竹子碱,有强烈的麻痹呼吸中枢的作用,故过量易中毒,成人用量一般不超过10克;天浆壳性味甘、辛,温,具有宣肺化痰,止咳平喘之效,姜先生认为该药稍具强壮作用,与百部配合,民间治疗百日咳有良效,可以推广使用于诸般咳嗽,尤其阵发性咳嗽疗效较好;马勃性味辛,平,功能清肺利咽,可泄肺热而止咳,经现代药理研究,百部与马勃对呼吸道及肺部多种病菌感染有抑菌作用,并能保护支气管黏膜,降低呼吸中枢兴奋性,有助于抑制咳嗽反射。

病例:男,42岁,华侨。住上海市某人民医院。因咳嗽2年余持续不止,住院检查治疗均未有明显效果,后邀姜先生会诊。患者无其他症状,唯咳嗽时轻时剧,晨起为甚,喉痒上气则咳,咳则连声频作,良久复止,气憋面赤,颈部静脉怒张,咳时少痰,咳甚则呕吐涎沫,略有胸闷,苔脉如常。姜先生诊断为气滞痰郁,肺失清肃,治以顺气化痰,肃肺截咳。方用:旋覆花9克(包),全瓜蒌15克,百部9克,马勃3克,南天竹子6克,天浆壳3只,制半夏、杏仁各9克,竹茹6克。7剂,水煎服。药尽咳止,未复发。

5.截喘汤

佛耳草、碧桃干、老鹳草各15克,旋覆花、全瓜蒌、姜半夏、防风各10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降逆纳气,化痰截喘。主治咳嗽痰多,气逆喘促(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本方系姜先生对支气管哮喘的截治方法进行长期的研究,结合临床实际疗效筛选民间单验方优化而成,具清肺化痰、降逆纳气截喘之效。气虚者加白参3克,黄芪30克;肾虚者加肉苁蓉、巴戟天、补骨脂各15克,亦可加蛤蚧粉3~5克;阴虚有热者加黄柏、知母、元参、生地各9克;咳甚引起喘促无痰或痰不多者可加南天竹子、马勃各6克,天浆壳3只;热喘加石膏15克,知母、黄芪各10克;寒喘加炮附片9克,肉桂3克,鹅管石9克研粉服或加服紫金丹(需特制砒石5克,明矾10克,豆豉100克糊丸绿豆大小,每服7~8丸,每日服2次,有肝肾病勿服,有效与否1周为止,切勿多服常服);痰多咳不爽者,加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各10克;胃家实便秘者加服调胃承气汤1剂;喘止后常服河车大造丸、左归丸或右归丸3克,每日2次口服。

6.新加玉涎丹

蛞蝓20条,浙贝母15克。水煎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清热化痰定喘。主治胸闷喘促,咳嗽痰多,体质表现为热性,如兼见舌红口干,面颊俱红,时有目赤等(支气管哮喘)。玉涎丹是一张民间单方,江南部分地区居民常用以治疗支气管性气喘。在历代医家方书里,并没有详细的记载,仅黎阳王氏方记载:“治哮喘方:蛞蝓10条(即蜒蚰10条),象贝9克,共捣为丸,每服1.5克,早夜各1次。”方中蛞蝓味咸、气寒、无毒,功擅清热祛风,消肿解毒。《本草汇言》云:“善治一切风热火燥为眚,一切风热火痰为病。”适用于热性喘息痰多之症;浙贝母味苦性寒,然含有辛散之气,故能除热、降泄、散结,疗痰嗽,止咳喘。两药合用,对支气管哮喘确有良效。

7.益气止泻汤

黄芪、党参各15克,制附子9克,乌梅、诃子、木香各10克,黄连3克,地锦草、马齿苋各15克。水煎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益气温肾,扶正固涩。主治久泻腹痛,便形不实或挟黏冻(慢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诸药温补脾肾以扶正,清热解毒而祛邪,收敛固摄能止泻,邪正兼顾、标本同治,故对正虚邪恋之久泻久痢具有良好的效果。阳虚不甚去制附子用高良姜,本品为温脾胃之药。肾虚明显加补骨脂、益智仁。肾虚兼有湿热常用菟丝子,该药既可补肾固精,又能清利湿热,《药鉴》谓“利水治湿热”。腹痛加石菖蒲、乌药。药理分析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及制止肠胃道发酵,并有缓解肠胃道平滑肌痉挛的作用。兼有瘀血则加乳香,《要药分剂》言:“赤白痢腹痛不止者,乳香无不效。”胸脘胀满加苏梗、砂仁和胃化湿。寒湿腹胀加苍术、川朴苦温燥湿运脾。气滞腹胀加青皮、枳壳、大腹皮利气宽中。滑脱不禁加赤石脂、禹余粮,固摄收敛。中气下陷加升麻、柴胡升清举陷。兼有便秘交替或加望江南清热润肠,或加当归、肉苁蓉养血润肠。湿热重黄柏、黄芩、白头翁、秦皮、铁苋菜、鸡骨草酌选2味以苦化湿热。兼有出血加羊蹄根凉血止血。

8.地乌蠲痹汤

生地60克,制川乌、威灵仙各9克,蚕沙、秦艽各15克,乌梢蛇6克,怀牛膝9克,豨莶草、五加皮各15克,独活9克。方中制川乌先煎15分钟,每日1剂,水煎服,重者每日2剂,分4次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滋阴活血,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主治行痹、痛痹、着痹以及化热伤阴的热痹所致的肌肉、筋骨、关节疼痛、麻木、重着、肿胀(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类风湿关节炎等)。行痹加防风、桂枝各10克;痛痹加细辛5克,乳香、没药各6克;着痹加薏苡仁、茯苓各15克,苍术9克;热痹加知母、黄柏各9克,白芍15克;若痰湿留滞经络则生地减量,酌加白芥子9克,海桐皮15克;瘀血阻滞经络可加丹参15克,川芎、桃仁各9克;肝肾阴虚可加女贞子、旱莲草各12克;肾阳不足可加杜仲、狗脊各9克,菟丝子15克,川断9克。病在上者酌加羌活、桑枝、桂枝;病在下者酌加防己、木通、黄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