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鼠曲粿的传说

 老阿更 2017-07-16

粿品,米食也,在潮汕食文化中历史悠久。潮汕粿品制作技艺有500年以上历史,也是广东的著名小吃。对于众多的潮汕粿品,很多潮汕人都能如数家珍。当中有一种不得不提到的粿品,很多人认为它是最具代表性粿品,那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鼠曲粿。

鼠曲飘香,粿中上品|鼠曲粿

鼠曲粿,也称茨壳粿,是将鼠曲草舂烂熬煮,再揉合糯米粉后做成的青绿色粿点小吃。

著名潮汕美食家张新民曾经这样评价到,“潮汕的粿品种类繁多,具有酬神、充饥兼保健多重功用,因此是农耕时间人神共享的美味佳肴。而鼠曲粿是潮汕一种很重要的食俗,在所有的粿品中,其产生的年代最为久远,很可能是其他粿品复制的母本。”

由此可见,鼠曲粿在潮汕民俗美食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

鼠曲飘香,粿中上品|鼠曲粿

已制好的鼠曲粿

谈到鼠曲粿,就要先介绍一下制作这种粿品的植物——鼠曲草。 这种长于山野田埂间的菊科植物虽然名叫鼠曲草,事实上却和老鼠扯不上关系。

鼠曲草有两种,一种叶大,称为大米鼠曲;一种叶小,为小米鼠曲。花皆白色,采食制作鼠曲粿则以小米鼠曲为佳。

鼠曲飘香,粿中上品|鼠曲粿

鼠曲草

潮汕平原土壤肥沃,显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十分适合耕作。在农业仍占主要生产的年代,农历新年前几天,潮汕人总是到农田及荒埔采摘鼠曲草,为的就是能制作祭拜神明祖先的鼠曲粿。

鼠曲飘香,粿中上品|鼠曲粿

潮汕平原

鼠曲粿虽然好吃,但粿的制作流程确实非常繁琐,因此做粿是一件非常考验耐心和细心的体力活。

鼠曲粿卖相好不好看,吃起来好不好吃,最关键的就是粿皮做得好不好。下面就用文字简单描述一下制作过程:

采摘回来的鼠曲分捡洗净后,要选摘芯叶入锅熬煮,沥去涩水之后,放入石臼舂成泥。在舂的过程中还要不时挑出先前没挑干净的硬枝。

鼠曲舂成泥后,回锅用油炒烂,让其吸收充分的油,再以一定比例的糯米粉掺和,经过不断地揉和制成粿皮团块。再将揉好的团块分成小块捏成圆饼状,中包粿馅,馅分为咸甜,也可以包成双烹,即咸甜各半。

鼠曲飘香,粿中上品|鼠曲粿

捏制粿皮ing

传统甜馅有红豆或绿豆加糖制成豆沙;咸馅则一般是加入香菇、肉丁、虾米、花生仁、香料等的糯米饭。

包制粿馅之后放入粿印压实,此时用手轻轻一敲,一个漂亮的鼠曲粿就掉出来了,最后再把印出来的鼠曲粿垫上蕉叶放入蒸笼蒸熟,而后取出风干,就可以保存以祭拜以及食用了。

鼠曲飘香,粿中上品|鼠曲粿

蒸熟出锅

鼠曲作为食俗最早的记载可见于梁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是日(三月初三),取鼠曲菜汁作羹,以蜜和粉,谓之在舌柈,以厌时气。”

潮汕地区采食鼠曲也是由来已久,传统的鼠曲粿从农历新年前就开始做起,一直到翌年的元宵和清明,都是主要的粿品。

鼠曲飘香,粿中上品|鼠曲粿

潮汕粿印

在以前,鼠曲草随处可见,无论是田野里还是村前屋后,都能看见这种长着白色茸毛、开着黄花的野草,过年做鼠曲粿大概也是潮汕大地每家每户的必修课。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过年制作鼠曲粿的家庭已经不多,想吃的人也能在市场找到现成做好的买回家解馋。

贯穿在整个潮人的生活图景中,暖胃暖心。在以前,逢年过节做粿是家庭的联合行动,家中老小齐上阵做粿,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

鼠曲飘香,粿中上品|鼠曲粿

全家做粿

蒸制出来的是粿,在这背后,凝结出来的其实是家庭的和眭,是人与人间的纽带,传承的是一辈接着一辈的记忆,而这一切,是因为有深扎于一方土地上的共同文化根基。

鼠曲飘香,粿中上品|鼠曲粿

潮汕正月

如今的潮汕大地田埂变得越来越少,四处都是高楼民宅,鼠曲草自然也没以前那么多了。好在这野草生得贱,总能在某些地方找得到。

而鼠曲粿现今更重要的角色是作为一种特色民俗小吃被熟知,食物的背后,包含着是这土地上人们辛勤劳作的智慧结晶, 以及历史文化变迁的韵意。

临近清明,民间有制作鼠曲粿的习俗,这些年,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不再家家制作鼠曲粿,地道的鼠曲粿只保留在乡村里。

原来老家的这个东东还有那么好听的名字

鼠曲粿也称茨壳粿,广东潮汕地区汉族传统小食,潮汕民间年节祭祖一般都会有鼠曲粿。凡是提到潮汕小食,都不能不提到“鼠曲粿”,这大概是因为“鼠曲粿”在潮汕小吃中历史最为悠久,最具潮汕风味,最为大众化的原因吧。

原来老家的这个东东还有那么好听的名字

潮州鼠曲粿是当地重要的民俗食品,流行于潮安县、湘桥区、澄海市、饶平县一带。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至翌年元宵,家家户户都制鼠曲粿,之前一般在过年前三四天才做,不过现在也有很多小摊每天都有卖。鼠曲粿颜色深绿,柔软香甜,散发着天然鼠曲草的清香,因而现在也为潮菜餐桌常见之小食佳品。

原来老家的这个东东还有那么好听的名字

潮州人很早就懂得“鼠曲草”特有的甘香味,及其本身具有的药效,地上部分入药,性平,味甘,功能祛痰止咳,主治咳嗽痰多、气喘等症,还可作为原料,制成各种小食。

原来老家的这个东东还有那么好听的名字

鼠曲草,又名鼠耳草,菊科植物,由于鼠曲草与白头翁(毛茛科植物)形态相似,所以有些潮汕人称鼠曲草为白头翁,长于冬季农田及荒埔中,芯末开白色小花,花蕾及枝叶有棉絮状的白色纤维。

原来老家的这个东东还有那么好听的名字

做法:

1.从田间采集后,选摘芯叶入锅熬煮,沥去涩水之后,放入石臼舂烂。

2.再以糯米粉掺和揉制成团块,作为粿皮。

3.再将团块分成小块,捏成圆饼,中包粿馅,馅有咸、甜、双烹数种。甜馅有红豆或绿豆加糖制成豆沙;咸馅有糯米饭加香菇、肉丁、虾米、花生仁、香料等;双烹则一半是甜的一半是咸的。

4.包制粿馅之后入木模压印,垫在蕉叶上入蒸笼蒸熟。

5.吃时可再蒸热或在锅中用油煎,入口软香甜润。

原来老家的这个东东还有那么好听的名字

年年青草绿,年年粿泛香。如今,“鼠曲粿”的意义已不再是单纯的供品,它包含着淳厚的乡情和割舍不断的亲情。远离故土的游子们每当想起那青青绿绿的鼠曲粿,心底里便会自然涌起淡淡的乡愁和甜甜的回忆。就像顾客评论的那样:鼠曲粿让人怀念的不仅仅是它的味道,还有家家户户营造出的时令节气氛围,就像那种聚光灯从老房子天井打下来的光线一样,既热闹又悠长。

"粿文化"体现着潮汕人的纤细品性,潮汕民间千家万户的家庭妇女都会做粿,制作的每道工序,都是前辈人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要求精功细做,后辈人便沿袭下来,优良的"粿文化"便得到传承。

潮汕揭阳文化,有容乃大,容纳各种品味的“粿文化”

潮汕的粿品从结构上讲,粿品有皮包馅的,如:豆沙粿、韭菜粿、笋粿、鼠曲粿、鲎粿;也有主料和馅糅合和在一起的,如:菜头粿、竽头粿等。这种主料和馅糅和在一起的制作方法,是潮汕粿品的一大特色。虽然北方点心中也有如此做法的(如枣糕),但不如潮汕粿品丰富。这样做粿象征着一种传统文化理念。"和为贵","和"即"融合"。潮汕先民融合了中原文化、闽文化形成了自已的文化,潮人祖先为求生存开拓到海外异国去打天下,吸收了异国文化,海外潮人因此发展壮大。有容乃大,容纳各种品味,最后形成一种独有的风味,这就是粿文化的精神所在。

潮汕揭阳文化,有容乃大,容纳各种品味的“粿文化”

由上述可见"粿"是贯穿在潮人的整个生活图景中,牵扯着他们心中的乡情、亲情,与他们的欢乐和悲苦紧密相联。潮汕的粿,不仅是满足口腹的精美食品,而更凝结着一种本土文化,体现着潮汕的精神。

潮汕揭阳文化,有容乃大,容纳各种品味的“粿文化”

继承和发展潮汕的"粿",不仅有经济上的意义,也有文化上的意义。如今的潮汕地区,制作粿品的传统日趋淡化,能按传统节日熟练制作多种正宗粿品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很多人不愿意动手,每逢节日时就到外面买点现成的。可以说,粿文化有消亡的危险。所以如何让粿文化传承下去,是值得我们仔细思考一番的。

潮汕揭阳文化,有容乃大,容纳各种品味的“粿文化”

武夷山特色美食:清明食品鼠曲粿

制作鼠曲粿的原材料鼠曲草是田埂上常见的一种菊科小野草,南方有些地方也叫它清明菜。鼠曲草入菜,其实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早在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里就有记载:“是日(三月初三),取鼠曲菜汁作羹,以蜜和粉,谓之龙舌柈,以厌时气。”清人顾景星在《野菜赞》也提到鼠曲草,称其:“二月生,叶如鼠耳,和米捣作饼。北人寒食尚之。”由此可见,鼠曲草入菜上桌,不独闽南、潮汕两地有之,北方人也有这样的吃法。

武夷山特色美食:清明食品鼠曲粿

立春的一霎微雨过后,田垄上的鼠曲草就加快速度生长了,妇女和孩子们很快也将闻讯而来采摘鼠曲草了。采摘回来的鼠曲草洗净后,先放到杵臼里捣烂成泥。如果鼠曲草的数量不足,妇人们还会加入点芥菜捣汁,帮助染色。之后,再往里加入糯米粉等材料,和成绿颜色的糯米粉团。这些东西都备好后,就可以着手准备馅料了。一般说来,鼠曲粿以咸的馅料居多,常有干萝卜丝、香菇丁、肉丁、虾米、笋干等等。馅料炒制好后,捏一团和好的粉团,将馅料均匀地包进去。

武夷山特色美食:清明食品鼠曲粿

鼠曲粿制作完成后,上锅蒸熟就行。趁热来上一个,青草香、竹叶香、食材香混在一起,味道层次丰富得让嘴巴大呼过瘾。而蒸熟后自然晾干的鼠曲粿,还可以保存上好一顿时间。下回想吃的时候,将它们再度蒸熟或放到油锅里煎炸,封存在干硬外皮里的清香立刻被重新唤起,冲着口鼻直扑而来。

鼠曲粿,每个潮州娃娃记忆里的年味儿

时间到,掀锅盖,蒸发水蒸气,分散平铺在篓筐里放凉。

鼠曲粿,每个潮州娃娃记忆里的年味儿

等凉到不粘的时候,集中收在一个大盘子里,神圣又好吃的鼠曲粿就完成了!

鼠曲粿,每个潮州娃娃记忆里的年味儿

鼠曲粿是潮汕人家过年用来祭神和纪念祖先的一种传统祭品,也是过年必吃的一种美味小食,几乎各家各户都会动手制作。

不仅意义深刻,在制作过程中有很多精巧的细节和会产生很多有趣的故事!

每个在潮汕长大的孩子,过年制作鼠曲粿是童年回忆中不可或缺的精彩片段!出门在外的孩子,鼠曲粿是回家的信号,和对家乡深深的眷恋!

1、红桃粿(因为形状似寿桃而得名),也叫桃粿,红曲桃,各个地方也有各地的说法,做法我就不详细说啦,相信在每个潮汕家庭里,逢年过节,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做法和味道,正是这个味道也让在外打拼的子女日日想念,想念家乡的味道。而吃法呢主要有清蒸和油煎!

潮汕粿品,你吃过多少?

和馅料,一般常见的馅料是米饭加香菇、虾米等,另外一种则是绿豆馅的,也有韭菜馅的等等

潮汕粿品,你吃过多少?

粿皮软糯,馅料咸香

潮汕粿品,你吃过多少?

香气扑鼻,粿品香脆

2、鼠壳粿(也叫茨壳粿、鼠曲粿)。让我想起在几年前有一篇文章写鼠壳粿的做法,该作者诽谤说潮汕人,说我们这么残忍,用老鼠去做粿!当时真想给他几巴掌。

其实,鼠壳是一种植物来的,这种植物叫鼠壳草,用它做成的粿品就叫鼠壳粿了。鼠壳草烫熟滤掉涩水以后捣烂,再加入糯米粉和粘米粉混合,揉搓均匀后再加入黑芝麻与面团混合。这样就做成了鼠壳粿的粿皮啦。之后再包上馅料,有甜有咸,主要甜为主

潮汕粿品,你吃过多少?

3、无米粿(也叫水晶粿、粉粿)。无米粿的皮是番薯粉做的,而不像红桃粿和鼠壳粿,它们用的的粘米粉做的。番薯自明代万历年间由福建陈姓人偷偷从菲律宾传入之后,随闽南人入粤,迅速传遍潮汕大地,成为潮人的又一项主食。潮汕自古人多地少,是个严重的缺粮区。为填饱肚子,潮汕人想尽办法。心灵手巧的潮汕妇女更是花样迭出。"无米粿"便是妇女变幻出来的无米之炊。它馅料主要是以蔬菜杂粮为主,有豆沙,包菜,竹笋,韭菜等,深受全潮汕人以及很多外地人喜爱。小编最喜欢的便是韭菜粿啦!绝对是大爱!主要吃法是蒸熟后再煎,让你吃完一个再来一个!

无米粿蒸完之后,晶莹剔透,让人食欲大发,垂涎三尺啊!

潮汕粿品,你吃过多少?

潮汕粿品,你吃过多少?

潮汕粿品,你吃过多少?

潮汕粿品,你吃过多少?

潮汕粿品,你吃过多少?

潮汕粿品,你吃过多少?

上面只是无米粿中的几个口味,还有更多的口味,等你自己去挖掘,水果口味,海鲜口味,傻口味都有,只要你想吃,统统都有

潮汕人端午节都要吃的这种粿,原来它还有如此奇特的功效!

潮汕人的端午节,除了必吃的粽球,还有一种美食是必不可少的!

潮汕人端午节都要吃的这种粿,原来它还有如此奇特的功效!

粿是指用秫米、粳米先磨成粉后制作成的食品。而潮汕人所说的“粿”是指“逢年过节”精心制作的各种粿品。潮汕的姑娘都有一双巧手,“四时八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做粿,那是快乐的时光。说起潮汕的粿品,种类繁多,工艺精细,味道上佳。而且潮汕还讲究“时节做时粿”和“清明食叶、端午食药”等方式,顺应自然变化,利用食材养生,而在五月,尤其是端午节的那天,我们就一定要吃栀粿。

潮汕人端午节都要吃的这种粿,原来它还有如此奇特的功效!

栀粿也有叫做“栀粽”的,是我们潮汕特有的一种时节食物,其原料为糯米,古代的制作方法是用糯米浸渍后用手工石磨磨成粉浆。然后再将栀子捣碎后浸泡去渣,将黄色液体渗入蒲姜碱液(铺姜是潮汕通称的青草药,晒干煅成炭末,浸水滤渣取液,但现在因为食材难得改为用苏打粉加浓茶水),再渗入准备好的糯米粉浆中,搅匀后倒入铺好裸布的蒸笼蒸熟。制成的栀粿微带棕黄色,吃起来有点苦香。

潮汕人端午节都要吃的这种粿,原来它还有如此奇特的功效!

很小很小的时候,记得一大家子住在带天井的老房子,家里还有柴火灶,外婆还会自己做栀粿。做好的栀粿用纱线拉割成薄片,吃的时候蘸上白糖,苦中带甜,记忆中那种淡淡的青草香让我至今还甚爱吃栀粿。但每年又只有5月的时候能吃到,那是魂牵梦系的味道。遗憾的是,我不懂得怎么做栀粿,妈妈也不会,想吃的时候只能等到每年的五月买现成的来吃。也许因为每年只能吃上这么几天,我才对它情有独钟吧?

潮汕人端午节都要吃的这种粿,原来它还有如此奇特的功效!

《潮汕百草良方》记录:栀子,味苦、性寒、无毒、根味淡。内服清热利湿、利尿、除烦、凉血止血、散瘀。

潮汕人端午节都要吃的这种粿,原来它还有如此奇特的功效!

古时五月又有“恶月”之称。传说农历五月初五,阴阳之气相争,阴气胜出,邪祟、鬼魅、百毒、瘟疫将随着酷暑的到来而慢慢猖獗,因此要用各种方式攘灾避恶。聪明的潮汕人就采摘栀子制作栀粿,既可做祭拜祖宗的供品,又可做一家老少的时令保健食品,助消化、增食欲,祛疾病,对抗“恶月”来侵。

潮汕人端午节都要吃的这种粿,原来它还有如此奇特的功效!

其切割方法也十分奇特,绝对是门技术活,要用线将其绑一圈再慢慢锯开

潮汕人端午节都要吃的这种粿,原来它还有如此奇特的功效!最后还要再蘸上糖才好吃,或许很多人小时候吃不惯那个味道,但是长大离家后,却对这种“奇葩”的食物十分挂念,这也许就是家乡的味道吧~

潮汕人端午节都要吃的这种粿,原来它还有如此奇特的功效!

如今,要吃到真正以“药”制成的栀粿恐怕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市场贩售的栀粿,多是用茶水和碱水代替黄栀汁和埔姜灰水制成的,虽然形似味似,而“神”却早已随“药”远去,只留下幼时扯着纱线,来回胡乱地切割着栀粿的记忆,在五月里。

潮汕人端午节都要吃的这种粿,原来它还有如此奇特的功效!

荷兰茨即土豆,这种粿以土豆为主,活以薯粉,再加入虾米、香菇、香肠等佐料丰富口感。刚蒸好的荷兰茨粿松软,趁热吃柔软鲜甜,凉却后其口感会变硬,将其切片煎得香脆,则外酥内软,咬一口,满满的土豆香夹杂着各种不同的食材,每口咬下去,都会吃到不同的东西,都会有不同的味道。每个潮汕的孩子都认为自己妈妈做的荷兰茨粿是最好吃,因为那包含着妈妈浓浓的爱。

栀粿吃起来甜润可口,凉喉解渴,有微微的苦味。凉置的糯米口感软滑,包裹糖粒后,嚼起来口感也非常有趣,可谓是色、香、味俱佳,深受潮人喜爱。

端午节即粽子?潮汕人表示更想吃这棕黄色的粿|栀粿

甜粿|霸屏在央视的东里粿品,是东里人勇于拼搏的见证……

甜粿也称为“糯米粿”,因为它是以糯米为原料。

首先将糯米洗净后,用清水浸漂滤去水份阴干,然后放进石臼用人工舂成米粉(俗称糯米糕),舂米糕很费工夫,至少要过筛二三遍,粉末越微细越好。然后按一定比例掺入白砂糖或红糖,并拌入水份搅拌均匀成为糯米浆糊。

民间便流传有“甜粿好食糕难舂”的俗语。

甜粿|霸屏在央视的东里粿品,是东里人勇于拼搏的见证……

然后,将它盛放入专用粿帕,放在粿箕上装入蒸笼,用炉火加热蒸熟。

甜粿|霸屏在央视的东里粿品,是东里人勇于拼搏的见证……

一条线,切出一种美味,切出一种风俗

蒸熟的甜果有点粘手和粘牙,晾凉后又发硬,存放时间越长它越硬,回温后恢复粘糯原状。

蒸熟后可以直接切小块吃,口感软嫩、清甜可口。

切的工具,和其他粿却大不相同,因为原料是糯米,所以很粘刀,所以聪明的东里人采用纱线进行切块。

甜粿|霸屏在央视的东里粿品,是东里人勇于拼搏的见证……

但“甜粿”、“樟林古港”正告诉我们,勿忘历史,要艰苦拼搏。

甜粿|霸屏在央视的东里粿品,是东里人勇于拼搏的见证……

细细品味“过番歌”,对比我们今天和当时的生活,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一溪目汁一船人,一条浴布去过番。

钱银知寄人知返,勿忘父母共妻房。

火船驶过七洲洋,回头不见我家乡。

是好是劫全凭命,未知何日回寒窑。

......

近期随着人们对历史的重视,央视记住乡愁东里镇的播出,樟林古港红头船甜粿等历史被再一次走进我们的视野中。

或许如今再一次看到家里的甜粿,再一次吃到家里的甜粿,或许又有另一番味道吧!

因为它的历史正在走进我们的心里,我仿佛看到,昔日的他们,扎紧腰带,带上甜粿,拎起竹篮,登上船舷......

甜粿|霸屏在央视的东里粿品,是东里人勇于拼搏的见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