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书画之我见 醉心毫素颇抒怀

 昵称43434365 2017-07-16

当代书画之我见 醉心毫素颇抒怀  

安涛/

“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在故宫养心殿西侧,一间8平方米的书房内悬挂此联语,只因出自乾隆皇帝之手笔,内藏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这三件中国书法的稀世珍宝而闻名。三希堂,室雅何须大,寄托了一代帝王旷达的襟怀纵观古今、励精图治之抱负,闲情逸致专注醉心文辞笔墨、鉴藏古玩书画精品之文人情怀。在古代,帝王将相、达官显贵、文人士大夫等,仕途之余暇,寄兴琴棋书画,并且不凡丹青妙手。尤其朝廷重臣以文辞、书画名世的颇多,王羲之、颜真卿、赵孟頫、董其昌、刘墉等等,不胜枚举,毛笔书写日常不离,科举试第、奏折上书、来往书信等等,既是一篇美文,也是一帧书法珍品足可传世。而今人们已经罕见使用毛笔、钢笔,而常见的已经是圆珠笔了,或者被电脑键盘替代了,如能提笔书写毛笔字,俨然是书法家了,当然也活跃着一大批专门从事书画职业的书画家。 

 
 
 
 
         
    借古观今,当代人们在科技、经济、信息发达的时代不知道比古人多快好省多少倍,国运昌盛,文艺复兴,艺术品收藏投资火热,亿元拍卖纪录迭起,一派繁荣景象。古代及近现代已故大师作品深受藏家青睐,尤其是实力雄厚的企业、机构成为收藏的主力军,大众参与也使得艺术市场日益竞争激烈。当代书画而论,书画家从业者数量超越过去任何一个时代,美院、画院、书画协会等林林总总,从业者之巨大令人瞠目。笔者认为,当代不需要这么多书画家,奈何?抑或是社会的需要?但事实上书画作品并未走进平常百姓家,百姓能消费的能力远远不够的,除真正少之又少的藏家外,而实际上价以万金数十万金、乃至数百万金的当代书画作品交易莫非是官宦、企业之间有目的的馈赠雅贿占主要。企业、机构、画廊等投资者的盲目,助长当代书画的十年繁荣,成就一批所谓大家、名家的威望与财富。官本主义滋生,的确残害了一些原本优秀的书画家,为了一时的权利不惜代价,通融上下阿谀奉承,主席、副主席、理事、会员等级制度严明,加剧了圈内的乱象和社会的不公平。职业书画家的大量涌现,也有部分在职人员闲暇舞弄笔墨的,为了分市场一杯羹,生存的需要迫使他们求索不息,孜孜以求,读书明志,丹青抒怀,探求艺术真谛,同侪钦佩,同时,市场上也充斥很多仅为生存糊口的匠者、沽名钓誉的江湖行者、画格低俗的庸者。社会现象若此,投资者、收藏者当谨慎投资,擦亮双眼,,明辨是非,也因审美有别,利益各异,各适所需当择善而从,定不悔经营之得失。书画本以愉悦身心、寄情兴怀为主旨,勿以钱权左右,颠倒本末,多少人为收藏所累,有负丹青之志。 
 
 
 
 

当代书画家该何去何从呢?窃以为书画家应当有历史使命感,创作革新是首要任务。革新是艺术发展的唯一出路,只有深入传统精华,才能开拓属于自己的风格语言。且莫论魏晋先贤、隋唐宋元诸家,就明清之际,革新者徐渭、八大、石涛、扬州八怪等,就开启了书画艺术的新篇章。近现代百年美术史风云变幻,时代造就了一批杰出的大师,吴昌硕、林风眠、黄宾虹、傅抱石、齐白石、徐悲鸿、潘天寿、李可染、蒋兆和、黄胄等等,在这么一个历遭劫难的动荡年代,是他们扛起了革新美术的使命,创造了当代美术的未来。当代学人,无不继其衣钵,履其后尘,吾辈当竭力而进,其命维新,敢前人争短长,站在巨人肩膀上,或许看的更高远尤其一些名声显赫的当权者当警醒,应有担当,多为书画行业做点切实事情,浮名所累,坐享安乐,以程式化创作和重复自我复制而取悦当下,贻笑后世。窃以为书画家应当多读书广游历阔眼界是关键。当下信息发达,交通便利,经济繁荣,游历阔眼也容易实现,曾几何时,书画作品行情大好,书画家是很受尊敬和热情款待,按平尺计算的售价方式更像印钞机,忙于应酬走穴捞金,而读书却少了。书画时代飞速发展人心浮躁,试问书画家们,能通晓美术史引经据典、能借古开今断章跋句者寥若星辰,更何况要求诗书画印融会贯通呢?当下能书者不知画,善画者不能书者多也,书者,即抄写也,画者,摹写也,不能书,钤印更不讲究。当然,也不凡诸多知耻者不忘古贤,身体力行,弘扬传统中国书画艺术,重笔墨,苦读书,修身养心,书画自娱,虽也自鬻书画,但也逸情高迈。窃以为书画家应当授业传道,广传承、博美育才是正途。美院、画院、画家们应该有责任普及提高大众的审美意识和美学知识,多开展举办公益类讲座及活动,美术馆、博物馆已为民众打开一扇免费参观的小窗,远远不足,但还需要更广阔的途径。除正规美术院校教育外,书画美学教育当下多是良莠不齐的少年启蒙培训,以营利为主的高考美术培训遍地开花。最为流行的是以培养专业画家为宗旨的各类高研班,以权威机构组织,书画家领衔教学,收费昂贵,贫者望而步。坊间流传,名师班学习见不到几次导师;导师也吐槽,我只是挂名,得讲课费,学费主要都让机构收了去。时人评说,书画界若以前的各路画派是百花齐放,能相互切磋交流技艺,而今人情淡薄,需要自立山头,各自为阵,方能摇旗呐喊。昔日言传身教的时代不复还,有志之士何不薄学资,广传道,结书画善缘,修传统笔墨,若能创立工作室、书院、画院,担当此任者,是画坛慧眼明理之贤达。 

 
 
 
 

笔者寄情书画,发思于笔端,有感于时况,略述赘言。惊呼书画艺术品天价的背后,是喜悦或是忧愁,金钱绑架了书画艺术甚至道德良知。如果抛开数字游戏,还有谁真正愿意去品味大师们的作品,解读他们的人生?书画皆寂寞之小道,个中苦乐自知,附庸风雅的人很多,只有发自肺腑喜欢的人是执着快乐的。林风眠、徐悲鸿肩负改造中国美术教育的使命,先天下之忧甘受疾苦;黄宾虹、齐白石为艺术生命而歌唱,穷其一生竭力创作不停息;张大千、溥心畲纵横南北,一个是行走江湖的全才一个是没落皇室的天才,虽因历史变故漂泊海外而不弃传统笔墨;吴湖帆、张伯驹身世显赫,为国宝而毕生精力收藏;傅抱石、李可染等能行走几万里,搜尽奇峰,开辟中国山水画的新纪元。。。。。。 

 
 

作为书画践行者,深知艺事之不易,能继往开来、特立独行者凤毛麟角,能别具一格者已经是书画界翘楚。凡作书画,笔墨为先,能知笔法墨法,笔墨精熟,善于经营构造,气韵生动为佳;尚有诸多诗文题跋,时有感怀,又文辞、书法并美者居上;若书画印兼善,诗书画印熔于一炉,鉴藏广识,博古通今,画品人品高尚,可谓当代大家;能开宗立派兼具上述之优者,未来之大师也。为艺者,当以此为至高标准要求,一曝十寒,不易寒暑,莫贪浮名,执着一生。行走于“书画江湖”,应当不忘初心,执着而快乐从艺,深入生活,做诚实的书画教徒,焚一柱香,执一支秃笔,醉心翰墨,颇抒己怀,便有笔墨江山、腕底烟云,闲适自得,聊慰平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