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咳嗽四法论,祝谌予

 笑瞧流水 2017-07-17
导读:天已入伏,逐渐攀升的温度便是夏季最炙热的礼物!

  炎热的天气是否将您一直推挤在冰凉凉的空调房里?又或是由于种种原因,您不得已需要面朝黄土背朝天地暴露在炎炎烈日下呢?

  随着温度的升高,身体的不适应,调护的不得当,中暑、伤寒等病症也随之而来,而“肺为娇脏”,一不小心就咳嗽了起来。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咳嗽都是一个治法哦,咳嗽有不同的属性,且看祝谌予先生的“治嗽四法”是如何扫平不同的咳嗽的吧!

  余根据咳嗽诊治规律,曾拟出宣、降、润、收四个治疗法则,适用于咳嗽发展的各个时期,尚感得心应手。


  一、宣法


  咳嗽多由外感引起,六淫袭人,风为先导,皮毛先受,是谓表证。皮毛应肺,故多见寒热咳嗽,咽痒咽痛,咳呛频作,痰白不多,舌苔白,脉浮滑。

  此时当用宣法,宣者,宣解、宣散、宣透也,即以之宣发在表在肺之邪,则肺气畅达,咳嗽遂止。

  常用自拟宣肺宁嗽汤(钩藤,薄荷、桑叶、菊花、前胡、白前、桔梗、杏仁、桑白皮、炙紫菀、甘草)。

  胸闷痰多加厚朴、陈皮;咽喉肿痛加金银花、连翘;头身疼痛加荆芥、防风;痰黄加鱼腥草、黄芩。


  二、降法


  邪袭肺卫经用宣法多可邪解咳平,但亦有表证除而咳未止,甚至肺胀胸满、咳嗽痰多、气急上涌、咳呛频作、脉弦滑有力者。

  此时宜用降法,以使上逆之肺气得以清肃下降。

  常用自拟五子定喘汤(苏子、莱菔子、白芥子、葶苈子、杏仁)加半夏、茯苓、前胡、旋覆花等降气化痰止咳平喘。

  若内有停饮、咳喘气逆者,可用苓桂术甘汤之属以温阳化饮、平冲降逆治之。


  三、润法


  久咳不已,耗气伤津,燥咳无痰,甚则伤及血络,而见痰带血丝,咽喉干痛,便干尿赤,胸胁刺痛,舌红苔少,脉细数。

  此时宜用润法,滋肺胃之津液,清肺肝之火热。

  常用沙参麦冬汤、桑杏汤、清燥救肺汤等随证轻重投之,可加用川贝母、枇杷叶、黛蛤散等润燥化痰之品。

  若兼乏力神疲、气短不续,是属气阴两伤,我喜欢用张锡纯升陷汤加沙参、麦门冬、五味子、桑白皮、枇杷叶等益气养阴、生津润肺。

  亦有肝强肺燥、木火刑金之咳嗽气逆、口咽干燥、心烦易怒、胸胁刺痛、舌红、脉弦数者,常用丹栀逍遥散加桑白皮、地骨皮、沙参、麦门冬、枇杷叶等以清金制木、润肺宁嗽。


  四、收法


  咳嗽日久,咳而无力,短气不足以息,劳则加剧,伴头晕心悸,腰膝酸软,咳而遗尿,舌淡脉沉细,此肺气亏损,金不生水,而肾气不固,摄纳无权。

  此时宜用收法,收敛肺肾耗散之真气,纳气归元。

  常用百合固金汤、麦味地黄丸加生白果、益智仁、诃子肉、乌梅等养肺肾之阴以补敛耗散之气。

  若虚极欲脱者,可用独参汤以急挽其气。

  以上四法,次序先后不可颠倒,但也不能截然分开,有时两法可因病情合用,但有主次之分,贵在掌握病机,以免误治。

  注:本文选摘自《中医临床家祝谌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06年10月。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