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阳一岁三个月的时候,我和他妈妈带着孩子到银行办事,我们正在办事,突然听到桌子旁一个小孩哭起来,一看,原来是我们阳阳在用手薅了那个小孩两下,那小孩的妈妈很生气,就在那儿说让他打回来,但是那小孩不敢动,只是哭,我们阳阳则站在那儿看着哭泣的孩子。 于是我走到我们孩子面前,蹲下身子和蔼的问孩子,说:“阳阳你是不是想要和那个小朋友交朋友呢?” 我们孩子很无辜的点点头,然后我抱着孩子说:“那爸爸去帮你们交往,好吗?” 儿子点头说:“嗯。” 我起身回过头去和那孩子的母亲说:“现阶段的孩子由于语言的发育还没用达到一定的储备,于是,在他们需要和外界的同龄人交往的时候,无法用语言来沟通表达。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会用肢体语言来传递沟通的信息,这会造成孩子的误解,很多家长也会产生误解。” 那孩子的妈妈听到这话有一种如梦方醒的状态,也很友善的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之后,我就和两个孩子轻轻的交流,让他们成为了好朋友。 这个状况是很多家长都遇到过的事情,但是大部分的家长都不懂得孩子的身体语言,以为是自己的孩子或是别人的孩子在那儿捣乱打人,进而错怪了孩子,让孩子失去了和小朋友一起沟通玩耍的机会。 孩子小时候为玩具的冲突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般不会第一时间介入,而是看着孩子自己去解决。不管是护着自的玩具还是去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都是孩子之间的一种自我意识和界限的学习过程,抢赢或是抢输了都是一种学习。 我们只会在孩子哭了之后才会介入去安慰孩子,让孩子的这种失落和不安得到慰藉。如果是孩子抢了不属于自己的玩具,我们也要告诉孩子这不属于我们的,玩了之后要还给别人,而不是粗暴的将玩具抢过来还给别的小朋友。因为在孩子这个阶段,他不是很明白自己的或是别人的区别有多大,所以就不能用大人的所谓正确的方法去解决孩子之间的问题。而是要以一种平和的态度,去帮助孩子之间解决他们的纠纷,让孩子觉得在大人身边是安全的。 但是,我们有时候会看到有的大人看到自己的孩子抢了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后,特别是别的小朋友因此大哭后,就会从自己孩子手里将玩具抢回交给那个小朋友,这会让自己的孩子感到不安全,因为妈妈没有保护自己。大人其实可以先在自己包里准备一些玩具或者糖果,在这个时候可以拿出来帮助孩子平衡争抢之后的局面。 每个母亲都会为了孩子的安全,不惜一切代价,恨不得找到一个万全之策。每件事情都为孩子考虑周全,害怕孩子和别的孩子发生冲突,恨不得将孩子禁锢在安全屋里。这些行为最后将孩子变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看上去艳丽无比,但是却扼杀了孩子向外喷发的生命力,使孩子丧失通过冲突学习与人相处的能力。 家长在心态上一定要正确对待孩子之间的冲突,一定要明白,孩子只要走出去,就会面临和小朋友的冲突。孩子之间发生了冲突,不管是谁对谁错,都不要责备自己的孩子,不要认为自己孩子给家长找麻烦,也不要怪罪对方小孩,更不能不问青红皂白的粗暴干预。家长一定要明白,课本知识需要学习,孩子之间的冲突也是一种知识,需要孩子去学习。 同时家长不要对对方的孩子抱有成见或者负面的看法,而是应该以一种正面的眼光看待孩子之间的冲突。小孩子的冲突是让孩子在这种小环境里彼此练手的伙伴,家长应该以一种感激的眼光感谢孩子们通过冲突来学习应对冲突的方法和知识。这样,长大以后可能面临的更大范围内的成人之间的冲突的时候,孩子才有应对这种冲突的能力。 在孩子走出家门之前,家长就要和孩子做必要的沟通,告诉孩子一些常用的避免发生冲突和应对冲突的方法。同时告诉孩子发生冲突后,要第一时间告诉家长,这样家长能给予孩子及时的帮助和保护。在孩子之间发生冲突之后,家长要第一时间和孩子沟通,了解情况。根据事态的轻重状态,和孩子一起决定是由孩子自己处理或者由家长帮助处理。并且在这些处理冲突的过程中,帮助孩子学习应对冲突的方法,以及从冲突中学习到的人生道理。 但是要注意孩子之间的冲突和校园暴力的区别,不能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校园暴力的加害者,更不能成为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当孩子遇到了校园暴力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及时的站出来,成为孩子的后盾,帮助孩子免于校园暴力的伤害。而不能将校园暴力看成是孩子之间自己去处理的小事情。 当孩子在学校和别的孩子发生冲突后,我们都会第一时间和孩子沟通,告诉孩子父母是站在他身边的,能够帮助他去解决问题,能够保护他的,这样就能给孩子一个安全感。接下来就会更详细的了解孩子发生冲突的原因、过程,之后再慢慢的和孩子一起去分析问题、讲道理,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相关的知识,帮助孩子化解矛盾。 我们会时常的和孩子沟通,问到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学习情况,了解孩子在班上的几个好朋友之间玩什么游戏。通过这些了解,掌握孩子在班上是不是有稳定的朋友圈,因为稳定的朋友圈能够帮助孩子抵御伤害,让孩子不落单不被孤立。 四年级的时候,孩子班上的一位同学经常被另外几个同学欺负,孩子回来给我们讲到这件事情。我们马上就问孩子,在班上有没有同学欺负你,如果有,爸爸妈妈会马上去帮你出面。孩子说没有,因为他们有几个玩得好的是一个小团体,别人也不惹他们,他们也不去欺负别人。 有的家长会认为自己能够很好的面对孩子之间的冲突,但是对方的家长可能不会是同样的心态和看法。这种状况的确是有的,面对这样的状况,的确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但是不能因为头疼,就对自己的孩子施加惩罚以换取对方家长的谅解,或者与对方家长一样,这都是不正确、不可取的方法。我们家长一定要稳得住内心,和对方的家长耐心的沟通,讲道理,相信只要道理说得透,对方家长也会理解的,并且帮助孩子们一起成长。 一年级下学期,我们阳阳和班上的一位女同学闹矛盾,孩子就打了女同学,后来老师给予了及时的处理并通知了双方的家长,孩子也向女同学赔礼道歉了,妈妈也教育了孩子。后来女同学的妈妈觉得还有些不满,于是在当天晚上又给孩子妈妈发短信说,要求我们教育孩子,当时口气有些不客气。我们并没有因此去赌气,而是将我们给孩子讲道理教育孩子的事情也回复了她。并且告诉她,就在学校庆祝“六一”节时,我们孩子和另一个孩子在玩耍,让那个孩子给打哭了,我们就在身边,老师也在旁边,我们能做什么?我们不心疼吗?但是我们没有去责备那个孩子,只是不停的安慰自己的孩子,因为孩子之间的冲突是很正常的。我们所希望的就是孩子们快些长大,能够懂事了,不再彼此发生冲突。最后这位妈妈也理解了我们的做法,没有再坚持她的想法了。 所以,如果孩子之间发生了冲突,大人一定要稳得住内心,要懂得讲道理,不能因为自己或是对方的家长的压力,而惩罚自己的孩子,这不会让孩子学到处理冲突的知识,反而会让自己的孩子心里没有安全感,还会认为拳头就是道理。如果大人能够稳定住局面,孩子就会学到怎样理智的处理冲突的方法,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孩子经常性的和其他同学发生冲突,那就要引起家长的注意了。但是同样的不要去责备孩子,而是应该耐下心来,和孩子沟通,去发现问题的实质,然后一点点的帮助孩子改正,切记不要惩罚孩子,否则孩子会越走越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