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文化在中国18

 山佳国学谭 2017-07-17
86、以孝治天下——传统文化在中国 
    “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孝经》首次将孝与忠联系起来,认为“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还根据不同人的身份差别规定了行孝的不同内容:天子之孝要德教百姓;诸侯之孝要在上不骄;卿大夫之孝要非道不行;士阶层的孝要忠顺事上;庶人之孝要以养父母等。
87、天子的孝道是爱民——传统文化在中国 
    《孝经》“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能够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以爱敬的心情尽力地侍奉双亲,而将此德教于百姓,使天下百姓遵从效法,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天子的孝道主要表现在爱民。
88、诸侯的孝道——传统文化在中国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身为诸侯,在上不骄傲,就不会有危险;生活节俭慎行,财富就不会损溢。居高位而没有危险,能保持自己的尊贵地位;财富充裕而不挥霍,能守住自己的财富。能够保持富有和尊贵,然后才能保住家国的安全,与其黎民百姓和睦相处。这就是诸侯的孝道。当下的巨贪“老虎”那个守得住!
89、卿大夫的孝道——传统文化在中国 
    “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不合礼法的衣服不敢穿戴、不乎礼法的言语不敢说、不合道德准则的行为不敢做;所以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行为不做,那么说话不需选择就能合礼法,自己的行为不必着意考虑也不会越轨。这就是卿、大夫的孝道。如此这般那还会有贪官?!
90、初入世事学子的孝道——传统文化在中国 
    “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用奉事父的心情去奉事母,爱是相同的;用奉事父的心情去奉国君,敬是相同的。所以奉事母是用爱心,奉事国君是用敬之心,两者兼而有之的是对待父亲。因此用孝道来奉事国君就忠诚,用尊敬之道奉事上级则顺从。这就是士人的孝道。国君代表了国家,上级代表了事业,初入世事学子的孝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