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给高考落榜生:我何去何从?复读还是另辟新径?

 我的书海601 2017-07-17

日前,2017年高考成绩和分数线均已出炉,很多人也报了志愿,大家对于自己的录取情景也有了一个大致判断。虽然没人乐意接受高考落榜,但还是有些发挥不理想的学生,“我该何去何从”却是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是复读还是选择其他途径?我适不适合复读?又该怎样选择复读学校?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相关业内专家和老师,希望给大家一些建议。

分析:判读自己是否适合复读

不是所有落榜生都适合选择复读。有专家曾指出,高考成绩过高或过低的考生,效果均不太明显,考生须认真分析自己是否适合复读。

有关记者经过走访发现,七成以上决定复读的学生和家长,对复读缺乏冷静的思考和认识,八成被采访者对复读的期望值过高。

专家指出,以下几种情况适合复读:

涂卡、漏题等高考失误导致发挥失常的。

平常学习态度不认真和学习方法不当的。

学生本人强烈要求复读的,这样的复读生往往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复读时也会刻苦努力。

而不适合复读的,则包括分数过低或过高的;自我约束力较差的考生,这类学生成绩很难提高,复读的意义不大。

如果学生本人坚决不想复读,对念书没有兴趣,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逼出来的复读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  

克服:高考复读要经受三重考验

专家表明,高考复读需要面对经济负担、心理压力和学习兴趣疲劳等三大挑战,家长和学生要提前做好各方面准备。

首先,复读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这对普通家庭来就说是个不小的负担。

其次,复读生需要面对比应届毕业生更大的心理压力。复读生的期望肯定是比去年要高,复读期间,他们要承受来自包括家庭、亲友以及其他同学等方方面面的关注,同时承受这些方面带来的心理压力。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李光裕老师说:“学生压力大,目标不明确,长期的疲劳导致思维迟钝和信心不足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在因素。家长期望过高,给的压力过大,一丁点的成绩波动就会让家长着急,导致孩子出现逆反心理。”

李老师说:“家长应该少干涉学生,当孩子情绪波动时,家长应该做好情绪上的引导。对于家长和孩子关系好的,可以进行沟通,和孩子关系紧张的可以将情况反应给老师。”李老师提醒家长切忌将自己孩子与“别人家孩子”进行比较,家长平时也要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信心,做好学生营养和睡眠方面的工作。

第三,复读一年都是对已经学过的知识的梳理和重复,如何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是所有复读生必须迈过的一道坎。与应届毕业年级不同,复读班的教学不会传授新鲜的知识点,除了重新梳理一遍高中的重点外,就是一轮一轮的复习。

方法:保持积极心态,持之以恒 

但不可否认的是,每年都有很多优秀的学子通过复读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如果选择复读,考生需要运用哪些方法在来年高考考出好成绩呢?家长应该如何配合?

首先,复读生要学会自我减压,就是要学会宣泄和转移情绪。刚刚结束的高考成绩已经过去了,要尽快走出阴影。学生已经长大了,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家长这时候所需要扮演的角色更应该是一个陪读者的身份,不应该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和比较。

其次,复读生要有决心和恒心。复读时应及时调节自己,以保持自信、乐观、向上的积极学习心态。

最后,很多复读生学习中都存在某方面的不足,如基础知识有漏洞、学习方法不得要领、应试技巧不足等,这些都需要不断改正。

选择:如何选择学校助力复读成功

面对社会上鱼龙混杂的复读培训机构,专家提醒,在选择学校的过程中要更加慎重。

首先:选择合法办学机构,尽量选择正规学校办的复读班。

第二:看学校是否具备规范的办学条件,尤其是否具有规范的教学场所。

第三:是否因人而异,分班教学。

第四:是否有一个系统、科学的教学计划。

第五:考察任课老师的资历和经验,是否都是能力强、高考经验丰富,熟悉历届高考重点、难点的优秀教师

本文来源于河北新闻网孟光磊,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部分请及时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