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雍建

 昵称44154123 2017-07-17

  杨雍建出生于乡绅门第,家境富余。曾祖杨鸾、祖父杨万年均不曾为官。父亲杨斌原为明杭州府学生,读书博识,却“累举不售”,与仕途绝缘。而“绛帐、谈经、赈饥、睦族,皆生平荦荦大者”。杨雍建受此熏陶,邻里谓其“咸秉过庭之教也”。这对他耿介性格的形成起了重要的影响。

  杨雍建自幼好学,是兄弟五人中最优者。初为嘉兴府学贡生,后考入国子监。顺治十二年(1655年)中进士,用为广东高要知县,步入仕途。是时,清朝统一全国的战争已深入到广东,高要地当要冲。师行络绎,巡抚驻节,差徭夫役需索无节,民多逃亡,而“吏胥执之,若牵羊犬,纳诸廨宇隙地,冻馁者多”。杨雍建到任,即逢除夕,以民夫亦为人子,“命徙廊庑下,兼撤酒馔给之,夫泥首谢有泣下者”。由此而得民心。

  高要羚羊峡产砚,平南、靖南二藩命吏役使民人采石制砚,而峡险洞深,须引篝火入洞照明,因缺氧致死者多人。杨雍建力请罢役,藩下掾吏以砚贿之,他坚辞不受,民以包公比之,廉声遂闻于部院、制府。他为政处事刚正不折,时有一百夫长持总督令至高要征解容树条,依势出语不逊,杨雍建即命鞭笞之。百夫长讼于督抚,总督王国光却大赞杨雍建,并破州县官三年行取例,当即疏荐杨雍建“恤困穷苦恫身,厘奸弊如浼己”,可大用。十五年(1658年),杨雍建即入京,升任兵科给事中。

  杨雍建莅任谏官,以建畜为职,他说,立言音莫大乎公私义利之辨,为公为私,孰义孰利,人品邪正自见,无法掩饰。声称“讵谓一言有当,愿自勉于勿欺”。他箭实作到了言行如一。十六年(1659年)一月,扬雍建刚到任,见顺治帝二次游猎南苑,即上疏进谏说,“臣闻春秋,君举必书,诚慎之也,且搜苗狝守各有其时,则非轻出可知。设使兽起于前,马逸于后,岂能无万一之虑。臣愿皇上出入以酮时,起居必谨。”寓有劝其归理朝政之意。顺治览疏大怒,宣文武百官于南苑,厉责杨雍建沽名钓誉。众人为之股栗,而杨雍建却神态不变,从容对曰:“臣唯知忠爱陛下,心无他。”其坦然挚诚,使顺治帝转怒为喜,对他的刚直颇为赏识。“上固已心重之,匪直不加谴责,后凡有章奏,未尝不亟称善”,由此更加信赖。

  杨雍建复上疏,以自己“前吏粤东,目击粤民颠连困苦”,条陈广东八大害政,曰,委署太滥;杂派太繁;里役无定例;用夫无限数;盐埠日横;私税日盈;砍柴肆虐,采木流毒。疏中还直言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滥派害民诸弊端,藩王滥派,名曰王谷、王席诸项。擅发牌票,令民购诸王商。如“王有采买,反在民间问之,而民不得不购诸王商,以应重价。既赔解运,复苦此。流棍私取王牌使赴州县,立限严摧,急若风火。凡此,遗黎敢怒而不敢言”。杨雍建指出藩府贪婪,是广东诸害的根源,认为:“今川贵底定,请移一王镇抚其地,以救粤民疲困。”其时,二王功高势重,得宠于朝廷,有弹劾者即质言问咎,布政使胡章因劾二藩得罪论绞。故藩王害民诸端,廷臣皆不敢置议。杨雍建却“以新进小臣独奋舌及之”,可谓有胆有识。广东平定,各地料理乏人,十七年(1660年)七月,清廷命靖南王耿继茂移镇福建。“人咸谓公(杨雍建)之启沃上协天哀者深也”。

  顺治十六年(1359年)三月,吏部司务陈卣因未能如例升补员外郎,具疏申辨。闻者议论纷纷,而吏部尚书等却置若罔闻,搁置不议。杨雍建当即上疏弹劾吏部诸官怠玩职守。他说:“陈卣之为公为私,臣不具论。但既经呈接在案,是非果否有据,便当从实具题,直穷到底”。指出,吏部不仅此次覆议有失,且以往铨法多有错乱,并列举该部选拔任免官吏的诸项弊窦,请旨察敕。对此,朝廷十分重视,命宗人府、都察院会审。五月,宗人府、都察院议覆。陈卣以诬揭选司升补情弊被革职。吏部尚书觉罗科尔昆削去太子太保,降一级,罚银百两,孙廷铨亦削去少保兼太子太保,罚俸九个月。侍郎觉罗硕博会、杨茂勋、掸代、石申,郎中穆护理、沈(左为‘火’,右为‘阜’),员外李廷龙等,亦各罚捧降级、革职有差。吏部肃然,百官勤职。

  闰三月,杨雍建迁礼科给事中。五月,会试届期。鉴于以往科场舞弊,他请“禁私谒,定首告,以绝奸弊”。凡参加会试的举人,考前禁止私谒在京官员,违者治罪;若有人作弊,首告者要以名直书。是时,清朝统治者为压抑汉人士子反清情绪,屡兴科场案狱。因而,杨雍建的主张,即为顺治帝采纳,命礼部严行申饬,一经查出,俱照丁酉科南北两闱例重处。

  这一年,清朝统一全国的战争进入了关键时期,清军分三路大举进取云贵,对大西农民军及南明抗清营垒成围剿之势。清军倾全力于西南,但却造成东南沿海防御的空虚。六月,南明将领郑成功、张煌言率领海上抗清武装趁机攻克江宁,进据南北交通要道瓜州;继而抵达南京观音门外江面。七月初,张煌言又乘胜占领安徽芜湖。清军连连失利,形势危急,清廷不得不仓促布署退敌方略。杨雍建以为责在兵部,具疏参奏曰:“迩来海氛告警,突犯江南。为枢臣者既不能尽心经画,预定策于几先,又不能返躬认咎,冀收效于事后。夏卿何官?中枢何地?而泄泄至此,非所以重枢务而鼓六师也。伏乞严饬枢臣痛改积习,实意担当,一切机宜,不时密奏。目前亦当引罪以昭大体。”疏上,旨命兵部明白回奏。不久,清军海上奏捷,然兵部诸官未能逃脱惩罚。九月,兵部尚书梁清标坐降三级,罚银百两。侍郎亦各降二级,罚银七十。

  作为言官,杨雍建不但关注朝政,且时时留心于士风与民生。当时,在士大夫中间,自明末以来所形成的植党结社之风依然盛行,全国有所谓南党、北党两大集团。杨雍建认为,朋党之争有害于时政,应当杜绝。十七年(1660年)一月,他疏云:“朋党之患,酿于草野,欲塞其源,宜严禁盟社,请伤学臣查禁。”“违者治罪,傥奉行不力,纠参处治,则朋党之根立破矣”。诏从之。针对战后满目疮痍的现状,杨雍建又上请求蠲免、平籴、赈济、安置流亡、招民复业诸疏,为民请命。其中《请议赈济》一疏所奏:“或酌留漕粮,或查发仓廪”;“或权贷农民,俟丰年补征”;“或发粟米粜,官收价值”,多被朝廷采纳。.

  六月,杨雍建迁吏科给事中。由兵部、礼部,再到吏部,三迁未离谏台,所奏辄准,声誉日高。所谓“公事世祖历三垣三载,疏前后三十上,尝一日而上九疏。于是,台省敢谏之臣数浙人居多,而舆论以公于天下事独见其大,群推公居第一”。

  顺治十八年(1681年),康熙帝即位,四大臣奉命辅政,诸官奏事见辅臣,皆须长跪,杨雍建认为如此乃逾礼违制。入奏时,“独立而语。辅臣目送公曰,‘此南苑上疏谏猎者也!’自是,奏事者皆得不跪”。是年,杨雍建转刑科给事中。

  康熙三年(1664年)十月,天现彗星,长达五十余曰,歌功颂德者称之为“含誉吉星”。拯雍建则不然。十二月,他上书曰:彗星乃“上天仁爱人君,垂象示警,欲其恐惧修省,力行德政,加惠民生”。所以,“伏乞皇上清宫斋戒,力图修省。发德音,下语旨,广求直言,详询利病,有可以惠百姓者立赐举行。并饬内外文武大小臣工涤虑洗心,共修职业”。康熙帝爱其直耿,“优旨褒答”,谕曰;“拐雍建直言可嘉。星象示异,皆因德薄,敷政失宜所致。今唯力图修省,务期允当,以答天心”。次年三月二日。京师地震。三日,彗星行入奎宿。康熙以为杨雍建所言已验,五日,以星变地震颁诏自责,大赦天下,以示朝政维新。是日,杨雍建于恩赦诏令下达后,即返归刑部,适逢处决二名囚犯的红本下达,急等抄发。该案乃恩赦之前所断,却在恩赦之后批复,本当不属于大赦之内。但杨雍建以为,赦令恩款甫颁,而翌日行刑,无以取信于天下,遂自主将红本封还。时“同官皆变色,争言不可。公曰:六科以封驳为职,古制也。吾封之咎吾任之,不以累公等。”次日,具疏与所封红本并上,比照赦令各条,请将二犯一改赦免,一改缓决。康熙命三法司重议,二囚遂得不死。

  杨雍建又针对官场积习疏言;“治化之未登,由于臣职之未尽。比者,部臣唯以推诿为卸责,而曾无任事之实心;督抚唯以蒙蔽为养安,而非有澄清之实政。”并列举数端,请严敕内外大小臣工尽心办事。如仍蹈前辙,立予罢斥,以儆官常。

  此后杨雍建以四品任科臣,超出常例,盖因其耿直敢言之故。不久,迁兵部督捕理事官、右通政。康熙十七年(1678年)八月,升太仆寺卿。次年正月,擢左副都御史。杨雍建莅任伊始,即疏劾江西巡抚佟国侦庸禄无能,贻误封疆,责其“治军则有镇臣为先驱,治民则有督臣为兼摄,徒令其养尊处优”。佟国侦为国舅佟国纲从弟,本皇亲国戚,然亦因其所劾有据,坐降二级调用。

  康熙十八年(1679年)二月,杨雍建奉命充会试主考官,擢贵州巡抚。时平藩之役已近尾声,然贵州尚未恢复。杨雍建选官命将,将抚标由二营扩增为三营,亲自统帅前往贵州。因道路阻于兵火,至次年年初,才抵贵州铜仁,即遇吴三桂军前来夺城,兵锋甚锐。部属有以无兵守御,劝其弃城离去者。杨雍建不允,厉声曰:“铜仁乃黔地,巡抚身任封疆,安有去理!”命人焚后山,大开南门以待。吴军疑惑自退。

  杨雍建抵贵州之初,云贵总督尚在四川,滇抚亦远在内陆,各路清军,数十万众陆续开进云贵,需饷浩繁,筹集不易。为保证军需,杨雍建派人分赴全省各地采购米粮。贵州贫瘠,产粮不多,所购远不足数。于是,他奏请将“捐纳”一项在贵州改征本色(粮食),比照长沙之例量减十分之二。

  贵州收复后,所在残破,生存无几。为复业安民,杨雍建广招流亡,轻徭薄赋。六月,请旨蠲免铜仁、黎平、思州、思南等四府康熙十九年钱粮。二十年(1681年)二月,又奏请“量减徭役”,禁夫役私派等,俱从之。得旨:若有以私事借端勒索人夫扰民者,即可指名劾奏。九月,大将军章泰、赖塔自云南遣发部分官兵还师,途经贵州。由于士兵不遵法纪,掳掠民户,拉牵民夫,百姓纷纷逃亡。杨雍建闻讯,立即疏劾大将军等不加铃束,下部严察。军中称为“杨一本”,黔民稍安。

  二十一年(1683年)十月,贵州乡试武举.杨雍建因策题内语涉讥讽,未能纠劾,部议革职。康熙帝命削去所有加级纪录,降五级,留任。二十三年(工684年)九月,补兵部左侍郎,召还京师。

  二十五年(1686年)十一月,杨雍建因母年迈有疾,恳请致仕,归里后,有如平民。“晨膳夕膳,而以粗粝自甘。遇簦笠旧友,胸无水旱冰炭。田衣山屐,舍车而徒行,道者不知为一品贵人也”。三十八年(工699年),康熙南巡至浙江,杨雍建迎銮三百里外,赐御书“松乔堂”扁额。次年,黄河水患,清廷诏命在籍官员分修河工。杨雍建奉旨力行。河工告竣,复所降诸级。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五月,卒于家,年七十有七。讣闻,赐祭葬如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