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挽狄立法委员君武 大笔何淋漓,为我书渝市感春词,题瀛洲校士记; 暮年最萧瑟,知公有倾河千斛泪,寄沉陆万家哀。 狄君武:(1895~1964),谱名福鼎,后改名膺,字君武,后以字行,自号“邃思斋主”,晚号“平常老人”。 江苏太仓人。早年曾加入南社,并参加上海辛亥光复之役。1916年考取北京大学哲学系,与后来成为著名学者的顾颉刚、傅斯年同住一个宿舍。1919年毕业。1920年留学法国,加入国民党。1925年毕业回国后,历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秘书、国民党南京市党部宣传部部长、江苏省党部指导委员、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国防最高委员会第三处处长等。1949年赴台湾,历任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纪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党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64年3月15日在台北病逝。 渝市感春词:疑指成惕轩所作的《渝州春望》,发表于《时代精神》1941年第4卷第4期:’断墙红映夕阳斜,不数恒河劫后沙。民困几时苏菜色,春晴二月见桃花。竟无啸咏酬佳节,可有勋名答岁华?薄海只今闻战伐,东风隐隐度悲笳。 瀛洲校士记:成惕轩《自题瀛洲校士记》:“心似冰壶不受尘,手栽桃李渐成春。年来稍寄峥嵘意,三典巍科阅万人” 暮年最萧瑟: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杜甫《咏怀古迹·其一》 沉陆:谓国土沦陷。宋辛弃疾《水龙吟·甲辰寿韩南涧尚书》词:“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 108.挽伍教授叔傥 维公标格与阮嗣宗嵇叔夜相侔,平生雅善说诗,海内同声推巨匠; 许我篇章为元好问陆放翁之绩,并世更谁知己,灯前揽涕诵遗笺。 【作者原注】先生与不佞书云:“大诗声出金石,遗山以来,一人而已。”又云:“七律三首,并清新圆润,而郊行一诗,置放翁集中,直可乱真。” 伍叔傥:伍倜(1896-1968),字叔傥,浙江省瑞安仙降上河村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文章功底深厚,才思敏捷,熟谙《后汉书》、《三国志》、《昭明文选》,深得黄侃嘉许。1921年,参予知行社,与洪锦龙等交善,名列瑞安十才子之中。初任温州十中国文教师,有王季思等得意门生。后由黄侃介绍,任上海圣约翰大学教授。后历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南京中央大学师范学院国文系主任。因与朱家骅有联襟之谊,1935年,朱任教育部长时,伍倜一度任教育部参事。1939年任浙江省政府秘书长。1949年赴台,任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10多年,后病逝于港。工诗,长骈体文,平生不为著作而著述,尝言“我述而不作。”遗有《暮远楼自选诗》一卷。 维:同“唯”。独 标格:风范,风度。《艺文类聚》卷七七引北魏温子昇《寒陵山寺碑序》:“大丞相渤海王,命世作宰,惟机成务。标格千刃,崖岸万里。” 阮嗣宗:阮籍(公元210年—263年),三国时期魏诗人。字嗣宗。陈留(今属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贤之一,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嵇叔夜:嵇康(224年—263年,一作223—262年),字叔夜。汉族,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三国曹魏时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侔:相等 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著名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 陆放翁:陆游,字放翁。 揽涕:挥泪。《楚辞·九章·思美人》:“思美人兮,擥涕而竚眙。” 不佞:指没有才能,旧时用来谦称自己。语出《论语·公冶长》:“雍也,仁而不佞。” 声出金石: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原宪乃徐步曳杖,歌《商颂》而反,声满于天地,如出金石。” 遗山:元好问,字遗山 |
|
来自: 昵称2960465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