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仁寿(1875-1936),字静山,又字尔康,无锡安镇人。受家学传训,幼年临颜体即现悟性,再习隶书蕴含古法。后从师隶书大家杨岘,“不逾一年尽得其传”,所书汉隶富篆意现灵动名噪邑中,并斐然沪宁杭,远播京津乃至日本、东南亚。 汪氏沉迷于金石之学,年轻时就数进徽楚北上南下,结交名宿纵览秘藏并“随时随地求购”。他痛感历代金石之书,“千门万户大抵一派一专”,且多“毫厘千里之失”。鉴此,他博采众长呕心沥血,不惜财力精力,积三十年之功,我国第一部《金石大字典》终于1926年由上海求古斋书局出版发行。该书问世引起了轰动。煌煌32卷分别由刘春霖、张謇、康有为、朱孝臧、潘龄皋、谭延闿、曾熙、于右任、冯超然、吴湖帆等35位名人学者题书名。 《金石大字典》之可贵首先是突破旧体例,第一次采用笔划部首编次,每字上列楷书下注音韵,严谨易检。其二是收字之丰前所未有,列篆3614字,重文逾十万并字字注明出处,引注原本近千,“迄今规模最大”。其三是博采众家,爬罗剔抉,“上自籀古,下逮李冰许徐,旁涉三代钟鼎,周宣十鼓,秦当汉瓦,蔡邕石径,忠恕汗简,近世窗斋缶庐”,并去伪存真。再有是原迹钩摹形神兼备,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由于当时并无现代技术手段,如此浩繁的系统工程,要做到不爽丝毫,非有超常功力毅力不可!无怪时人发出“万寿无疆,永宝用享”的赞誉。 《金石大字典》的权威性、艺术性、实用性和生命力至今坚挺。1975年中华书局影印典藏本。1987年入选《中国美术辞典》条目。近十多年内香港中华书局,台湾宏业、书香林、大通书局及内陆北京、河北、四川等纷纷再版。仅天津古籍出版社就已发行九万部。该书不啻是工具书,如今已视为国学古籍。 汪氏还著有《说文大字典》等,并为众多出版的书帖署跋甄识。贾而好儒的汪仁寿,广求古籍,潜心探研,对金石学的继承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功不可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