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倪元璐草书《杜牧赠李秀才是上公孙子诗轴》

 昵称41961047 2017-07-17


倪元璐草书《杜牧赠李秀才是上公孙子诗轴》

规格128.5cm×93.1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骨清年少眼如冰,凤羽参差五色层。天上麒麟时一下,人间不独有徐陵。元璐似千岩辞丈。

与王铎、黄道周并称晚明书法“三珠树”的倪元璐,书风雄浑高迈,最为独特奇伟。康有为说他“新理异态尤多”,但异在何处,却不着笔墨、语焉不详。有人说倪元璐得王右军、颜鲁公和苏东坡三人翰墨之助,如黄道周曾在《书秦华玉镌诸楷法后》云:“同年中,倪鸿宝笔法探古,遂能兼撮子瞻、逸少之长,如剑客龙天,时成花女,要非时妆所貌,过数十年亦与王、苏并宝当世,但恐鄙屑不为之耳。”清吴德旋《初月楼论书随笔》评曰:“明人中学鲁公者,无过倪文公。”其实这都是对其取法的归纳和对感觉的描述,用在“异人”倪元璐身上,亦可亦不可。所以,后人对他有“笔奇、字奇、格奇”“势足、意足、韵足”之称誉。

倪元璐(1593—1644),字汝玉,号鸿宝,浙江上虞人,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崇祯十五年(1642年)闻清兵入至北京,倪元璐毅然尽鬻家产以征兵,募得死士数百人,驰赴北京。并向明思宗陈述制敌之法,思宗拜为户部尚书,深恨不能早日用之。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陷京城,倪元璐闻之,遂束带向阙,谢毕天子,以帛自缢身亡。

西晋卫恒在《四体书势》序中说,杜度杀字甚安。此一“杀”字,的确生动传神,可谓点睛之笔。方之倪元璐的草书,其用笔透着一股生狠,斩钉截铁,提按直落直收,迅疾骇人,若以“杀”字形容,非常贴切。此种用笔前无古人,与同时期黄道周相仿佛。

其结字,缠绕往复,倾斜交错,收放转换,随类赋彩。旁逸斜出的神来之笔,往往出乎意料之外,又合乎法度之中,让观者不得不叹服其超常的想象力。其字险绝,其形稳重,救应与呼应相得益彰,既无一笔似古人,又无一笔无来处,将草书在绵密一路又推向了一个高峰。

其墨法浓厚饱满,参差变化。重处若崩云,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效。轻处若蝉翼,飞白似渴骥奔泉。能将轻重缓急浓淡干湿处理得如此之高妙,又能气势豪迈奔放,遒劲古媚,古来有几人欤!令我仰止。

试举一例,此作(如图)起笔“骨”字,即拙涩抖擞,完全不同于吴门、松江的流畅华美,立意明显。“年少”的枯笔与“冰”字的飞白,有效地调整了紧张,给压抑添加些舒缓。随之而来的第一行末尾“参差”二字,似断还连,势态也向左掷去,非常潇洒。整个第一行以平正收结,同时也给第二行的摆动呼应留下了悬念。第二行起首“五色”二字,大似米南宫《研山铭》,第四字“天”似奇反正,略有《争座位》形骸,重墨行笔,恰好压住右上角,使其不飘浮。过渡到中段的“麒麟”,乃书中之眼,醒目而呈飞动之势。“人”字扬左抑右,第一笔极粗壮,字形硕大而不显空疏,笔弱胆怯者皆不敢为、不敢想,真乃“艺高人胆大”之注脚。第三行下部及第四行落款,形成和谐块面,使此作不同于一般的条幅,而更像中堂的处理方法。关注的空间顿时在尾部丰富了起来,有字有尽而意无穷之余味。整幅法书,气盛非凡,摄人心魄,三军不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若云化之颜鲁公,可矣。又此作计白当黑之讲究,亦可为后世效法之楷模。

倪元璐与黄道周惺惺相惜,肝胆相照,可为不朽之佳话。传世墨迹颇多,也成就了其在书法史上不可磨灭之位置。后之览者,置之其他明末烈士清流,不亦幸乎!(李金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