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酪酸梭菌

 浮云一片 2017-07-17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可以说是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了,因为主要是腹痛腹泻,刚开始并不会对身体造成多大损伤,因此很多人都不重视,或者把它当成了普通的拉肚子。但是,肠易激综合征往往反反复复、迁延不愈,到后来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一些患者长期被折磨会出现抑郁等精神疾病,甚至痛不欲生。以下是在360问答和天涯医生看到的

大部分人都是在病情严重之后才开始寻求良药,但是之前由于对肠易激综合征发病原因研究不够透彻,并没有针对这种疾病的良药。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和人体微生态研究的不断深入,大量研究证实肠易激综合征与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主要是菌群失调导致有害菌增多,诱发粘膜炎症,肠嗜铬细胞增多,5-HT分泌增多,致使肠道内脏敏感性升高,从而使脑肠轴神经发生改变。止泻药等常规治疗手段纠正的是症状,不能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发挥作用,因此治标不治本,长期服用还会造成便秘。

通过服用益生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能够从根源解决肠道菌群失调的问题,得到很多医学专家的认可。2016年12月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功能性肠病临床路径,该路径中药物治疗方案中明确指出益生菌制剂可以作为功能性胃肠病的治疗药物。2015年《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指出益生菌制剂对改善IBS症状具有疗效;《中国消化道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共识》(2016版)(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将益生菌作为治疗IBS用药。

那么为什么说酪酸梭菌最适合呢?

不看广告,看疗效

我们一起看看部分临床观察研究发表的结果

张帮杰等用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IBS患者,疗程3周,随访8周判断疗效。结果为治疗组有效19例,显效7例,总有效率92.9%,对照组6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聂昭华等采用酪酸梭菌活菌胶囊(阿泰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患者,结果显示治疗后的腹泻症状有显著的改善(P<0.05),总有效率为94%,治疗中未见不良反应或副作用。表明阿泰宁是治疗IBS-D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生态药品,不但短期应用效果好,而且慢性腹泻或便秘患者可长期服用。

童桂法选择132例IBS-D患者,对照组予以肠胃康胶囊、思密达冲剂,治疗组服酪酸梭菌活菌制剂(阿泰宁),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60例、好转12例,总有效率为100%。

关于酪酸梭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结果还有很多,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阿泰宁和常立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确切疗效。这得益于其菌株特性和近乎完美的作用路径。

(1)抑制病原菌生长:酪酸梭菌能够产生的酪酸、乙酸等短链脂肪酸使肠道pH降低,抑制有害菌的附着和繁殖,同时酪酸梭菌还能产生一种细菌素,对有害菌的定植起到拮抗作用,酪酸梭菌对营养物质的竞争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有害菌的过度增殖。

(2)修复损伤肠粘膜:酪酸梭菌活菌制剂(阿泰宁和常立宁)的主要成分酪酸梭菌能在肠道内定植,产生酪酸,修复肠粘膜损伤,降低肠道渗透性,恢复肠黏膜屏障功能。

(3)降低内脏敏感性、调节脑-肠轴神经异常:酪酸梭菌可以降低分泌5-HT的肠嗜铬细胞数量,减少5-HT的分泌,起到调节脑-肠轴神经异常的作用。从而降低内脏高敏感性。

(4)调节肠道粘膜免疫活性、抑制炎症: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常表现出低水平炎症,促炎细胞因子比如TNF-α,IL-6等水平的升高,而酪酸梭菌可以调控肠道免疫活性,刺激免疫因子IgA的分泌以及T细胞转化,可以通过抑制NF-кB核转录,抑制IL-1β、IL-8、TNF-α等致炎症因子过度表达,从而利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恢复。

此外,酪酸梭菌制剂还有可常温储运、耐胃酸的特质,质量稳定、方便储存和携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