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时期人物题材多取自《封神榜》、《三国演义》、《隋唐演义》、《水浒》、《西厢记》等中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文王访贤、空城计、陈平卖肉、木兰从军、周处斩蛟、加官进爵、指日高升、竹林七贤、点石成羊、会昌九老、苏东坡游赤壁等。明以来瓷画上流行的十八学士、十八罗汉、饮中八仙、大乔小乔、四妃十六字、婴戏、耕读、苏东坡赏古图等,仍然是此时绘画的题材,只是画风和笔法已完全不同。此时的盘心,常绘形象高大、静坐或梳妆的仕女,其特点是:发髻高耸,脸盘丰满,眉似弯月,唇如朱点,端庄稳重,有顶天立地的感觉。康熙青花和五彩中还有大量的战争场面,俗称刀马人,光绪时期也仿了很多刀马人,但不如康熙时期精彩紧张。明末清初陈洪绶一派为历史故事和演义小说绘制插图(俗称水浒页子的版面)的笔法,对于瓷面刀马人有一定的影响。人物面部轮廓线都很细致,除个别的染凃,染凃面部的雍乾时期较多。康熙时期刊印的木板画“耕织图”,在同时期瓷画中也十分流行,并影响至清末,光绪时期出现的大量渔樵耕读瓷盘就是应征。 青花竹林七贤锥把瓶 青花山水人物纹方瓶(康熙29年渔家乐题材) 青花山水人物纹凤尾尊(康熙五十四年渔家乐题材) 青花婴戏图铃铛尊(婴戏纹饰) 青花仕女婴戏图罐 青花《西游记》故事图香炉(康熙早期) 康熙早期青花人物纹香炉(康熙十年) 青花福寿人物纹三足香炉(康熙二十三年) 青花《二十四孝图》钵式三足炉 青花釉里红王质观弈图笔筒(题材来源于《列仙传奇》,形容人世间的巨变) 青花人物诗句纹笔筒(诗句为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青花人物诗句纹笔筒(诗句为《饮中八仙歌》中三句,年代为康熙二十三年) 康熙渔家乐笔筒 康熙携琴访友图纹饰 康熙早期人物纹饰 青花《西厢记》人物纹 青花四爱图(王羲之爱鹅,周敦颐爱莲,陶渊明爱菊,林和靖爱每鹤等),也有八爱 康熙早期以后政治趋于稳定,国家需要大量人才,于是在瓷器上出现了大量类似金榜题名这样风格的纹饰,以鼓励广大文人参加科举考试。 青花《三国演义》故事刀马人盘,画面主要表现空城计这个情节 康熙时期人物常绘制于盘心,形象高大、静坐或梳妆的仕女,其特点是:发髻高耸,脸盘丰满,眉似弯月,唇如朱点,端庄稳重,有顶天立地的感觉。 康熙早期八仙纹饰(图中大量云中披麻皴和云气纹) 夺官图纹饰,通过婴童夺冠的游戏,寓教于乐,反映了当时人们崇尚儒家仕途的教育理念 青花《丙吉问瑞图》。汉武帝时丞相丙吉,外出视察民情,路遇斗殴伤员未曾过问,见一农夫赶牛前行,牛大口喘气,丙吉却上前询问原由的故事情节 康熙青花薛仁贵荣归故里纹饰(虽已到康熙时期,仍有很强的顺治时期特点) 祝寿题材 十八学士纹饰,十八学士图出自唐太宗李世民做秦王时建文学馆,将杜如晦、房玄龄等十八人招纳为贤士,时人倾慕,称颂为“登瀛州”。由于康熙广开科举,收聘贤才,故此图案十分盛行 红拂传纹饰,又称慧眼识英雄 东坡游赤壁诗文杯(康熙十八年) 以上图片均来自于故宫博物院藏清代景德镇民窑青花瓷器 |
|
来自: laowang5821 > 《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