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责问诸葛瑾为何一言不发,这时诸葛瑾离席起身平静地回答道: 殷模和我一样在当年徐州生灵涂炭之时,离开家乡来到了江东。 后来我们都得到了将军你的恩惠,不仅保全了全家的性命,同时在事业上还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本来就应该心存感激之情竭尽全力为将军服务。如今殷模辜负了将军的厚爱而犯下大错,我们扪心自问、自我检讨还来不及,哪里还敢为殷模求情。 诸葛瑾的这番话意境深远,不仅指出了殷模所犯过失的严重性,同时也将他早年跟随孙权南征北战屡立功勋的事实点出,在批评殷模的同时,暗中也提醒孙权在考虑处罚殷模的问题上应当慎重和稳妥。 诸葛瑾的提醒让孙权很快清醒过来,他的情绪也被诸葛瑾的一番话所调动,不禁回忆起当年曾经与殷模共同经历的种种艰险,神色变得非常伤感,当即表示因为诸葛瑾的这番话而赦免了殷模。 三 自孙刘联盟并在赤壁之战中打败了强敌曹操之后,孙刘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以周瑜、吕蒙为首的强硬派主张限制刘备集团的发展,而以鲁肃为首的联合派则认 为唯有加强和巩固孙刘联盟才能共同对付曹操集团。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主张在随后的数年间影响了东吴对于刘备集团的关系和政策,同时也让诸葛瑾与诸葛亮这两位 分属不同阵营的兄弟受到了一定的波及。 刘备经过三年时间的浴血奋战,终于从刘璋手里夺取了益州地区,成为汉末政治舞台上一支举足轻重 的势力。面对刘备集团的发展,孙权感到深深的顾虑。就在刘备夺取益州之后不久,孙权便派遣中司马诸葛瑾出使成都,向刘备索要荆州数郡。而此时的刘备正意气 风发,以等夺得凉州之后再归还荆州为借口,拒绝了孙权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孙权决心在关羽控制的荆州地区采取行动,以武力夺回荆州数郡。 建安二十年(公元 215 年),孙刘之间因荆州之争爆发武装冲突。不久之后,由于曹操出兵汉中地区,刘备刚刚夺得的益州受到极大的威胁,刘备不得已之 下向孙权求和,双方重新划分了荆州的控制范围。双方之间的矛盾也暂时平息,但关系却越发紧张。而此时作为孙刘之间主要联络人的诸葛瑾也遭受到东吴强硬派人 士的指责。 同年年中,诸葛瑾奉命再次出使成都,与刘备集团恢复几近破裂的联盟关系。在此次的出使过程中,他第三次与弟弟诸葛亮见面。 不过这一次诸葛瑾和诸葛亮的表现一致,除了在公开场合会面之外,私下里完全没有接触,更不用说叙旧了。就算如此小心谨慎,诸葛瑾回到江东之后,仍然受到孙 吴部分人的怀疑,并且把小报告打到了孙权那里。为了这件事情,陆逊还亲自上表为诸葛瑾担保,孙权不得不站出来公开辟谣: 我与诸葛子瑜 有生死之交,我对他非常了解。他不会辜负我正如我不会怀疑他一样。在孙权的亲自解释后,江东众臣对于诸葛瑾的种种指责才告停息。不过,或许是因为孙刘关系 交恶的影响,诸葛瑾的这种中间人的角色开始逐渐淡化,他的职务也由原来的长史变成了中司马,从文职向军职转化。 诸葛瑾第一次领兵出征 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 219 年)。当时曹操在汉中受阻,不得不将汉中地区拱手交给刘备。刘备在夺取汉中之后,又拿下了东三郡地区,并自立为汉中王, 达到了事业的鼎盛时期。为了配合刘备在汉中、东三郡的行动,关羽也于同年七月发动了襄樊之战,对曹操占据的荆州襄阳和樊城展开进攻。在吕蒙、陆逊等人的精 心策划下,关羽留守荆州大本营的主力被调往襄樊前线,留守兵力薄弱。江东集团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立即集结重兵向关羽的荆州发动进攻,诸葛瑾也以中司马的身 份参加了这次荆州之役,战后还被封为宣城侯,后来又以绥南将军之职代替病重的吕蒙担任南郡太守并屯兵公安。 荆州失守之后,刘备集团调 动重兵向荆州方向集结,打算以武力夺回荆州这个北进中原的桥头堡。为了避免大战的爆发,孙权又想起了与刘备集团颇有渊源的诸葛瑾,在孙权的授意下,诸葛瑾 给刘备写了一封书信,目的无非是为了阻止战争的爆发。诸葛瑾在这封信中极力劝说刘备放弃荆州,将注意力重新放在曹魏方向。当然,这样的一封书信是无法改变 刘备复仇的决心的。不过,就在诸葛瑾奉命写信之后不久,在江东群臣中再次出现了对诸葛瑾的种种非议,甚至有传言说诸葛瑾秘密派遣亲信向刘备透露江东内部的 机密信息。这种流言后来传到了孙权的耳中,自然又是孙权亲自出面替诸葛瑾辟谣,诸葛瑾才得以安然无恙。四 黄武元年(公元 222 年),诸葛瑾被升任为左将军,率军进驻公安并被封为宛陵侯,奉命防御来自曹魏方向的进攻。当时,孙权刚刚获得与刘备之间为争夺荆州控制权的夷陵之战的大 胜,而此时的魏文帝曹丕打算利用孙刘火并刚刚结束,孙权实力受损的有利时机向东吴的荆州地区发动进攻。曹魏大将曹真、夏侯尚在江陵一线围困东吴大将朱然, 不久之后又分兵占据中州等地。作为东吴长江防线西侧的主要指挥官之一,诸葛瑾率领大军前往江陵进行增援。不过,由于诸葛瑾行动犹豫、迟缓,所部遭到曹魏军 队的强烈抵抗。诸葛瑾所部占领江中小岛之后,就在江中兵分几路进行布阵,而夏侯尚则利用黑夜作掩护放出数只装满油料的小船火烧诸葛瑾的战船,同时又率领一 万之众在下游偷偷渡江进行偷袭。 在夏侯尚两路夹攻之下,诸葛瑾大军大败。对此孙权非常不满。 直到第二年春天,东吴将领潘璋利用江水上涨之际在上游建造水城并让诸葛瑾通过浮桥展开进攻,曹真所部才放弃对朱然军队的围困而撤走。战事结束之后,尽管诸葛瑾没有取得较大的战绩,但也因为结尾有功而受到了孙权的嘉奖。 后来诸葛瑾又与张霸等将领一起袭击曹魏在荆州的重镇襄阳,结果遭到了曹魏抚军大将军司马懿的迎头痛击,张霸阵前被杀,诸葛瑾惨败而回。 嘉禾三年(公元 234 年)年初,诸葛亮遣使东吴,希望东吴在长江流域发起主动进攻以配合自己的第五次北伐。同年五月,孙权以陆逊、诸葛瑾为西路,从 江夏、沔口进攻襄阳,同时以孙韶、张承为东路进攻淮阴,自己则为中路围攻合肥新城。魏明帝曹睿闻讯之后,立即派出军队增援新城,并于七月亲自率水军东征。 孙权看已经达到了成功吸引曹军主力配合诸葛亮北伐的战略目的,便与东路孙韶、张承所部一起立即撤军。这样一来远在襄阳前线的陆逊、诸葛瑾所部顿时陷入了孤 立无援的地步。 |
|
来自: liuhuirong > 《三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