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你餐后血糖高,一定要学会这5个非药物控糖方法!

 高山流水cjl 2017-07-17

人体一天当中有十几个小时处在餐后状态,餐后血糖的数值通常又高于空腹血糖,故和空腹血糖略高的情况相比,餐后血糖高对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更大。


如果你发现自己餐后血糖高于10.0mmol/L,先别急着调药,用这5个非药物疗法试试。


选择消化慢的主食

选择消化吸收速度慢的主食,用粗杂粮代替精白米饭,且不吃甜食


首先认识消化吸收慢的食物, 糙米饭比白米饭消化慢,全麦馒头比白馒头消化慢,燕麦片比玉米片消化慢, 红小豆、芸豆、蚕豆之类的豆子比所有粮食的消化都慢。鼓励糖尿病患者多用粗杂粮代替精白米面。


对于没有消化系统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来说, 选择消化慢的食物可以在保持血糖反应平稳的同时,餐后还有长时间的充沛体能,不易感觉困倦。


避免吃软烂的食物

认识烹调方式对食物消化速度的影响,消化速度越慢,餐后血糖上升速度越慢。


从烹调方法来说,煮软煮烂的食物消化快,而需要咀嚼的食物消化慢;打碎的食物消化快,颗粒完整的食物消化慢


因此烹调主食时,尽量不要煮得太软,能整粒吃的食物就不要打碎了吃。


杂粮也不能吃多

即使是吃粗杂粮,也要控制总量在合理的范围内, 因为杂粮的热量和精白米相近。


各种粮食的淀粉含量相当接近, 均在70%~80%之间,即便包括杂豆,其热量水平也很接近,均在320~380千卡/100克之间,大同小异。


比如有些人认为玉米是粗粮,每餐吃两个大玉米棒,实际上碳水化合物已经过多,总的血糖上升幅度就会加大。


主食巧搭配

在吃主食的同时,多摄入一些延缓血糖上升的食物, 比如大量的少油蔬菜以及豆制品、奶

类、鱼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多吃绿叶蔬菜来配合主食尤其有益,因为它不仅能有效提高饱腹感,还特别有利于预防认知功能的衰老,有利于预防多种癌症、冠心病和糖尿病。


通过调整食物摄入的次序和比例,即饭菜混着吃,不仅能延缓胃的排空速度,还能让同一时间进入血液的血糖含量得到控制。


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增强自身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


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把腰腹上的多余脂肪减去,胰岛素敏感度就会随之上升,血脂代谢就会回归正常状态。把身体的紧实度提高,让肌肉更加结实,血糖控制能力就会加强。


这是因为,肌肉能够储藏大量的肌糖原,令血糖不容易拥挤在血液中;肌肉的运动又会有效消耗血糖,使高血糖有所下降。


一个肌肉结实的人,体能充沛,耐力十足,血糖控制能力必然强大,看起来也会比实际年龄

年轻。


糖尿病患者在控制主食数量、选择杂粮豆薯、控制油脂和加强运动几个方面同时努力,坚持不懈,就不愁看到血糖控制改善的欣喜成果。

作者:范志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