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绍:鹰扬河朔(6)

 liuhuirong 2017-07-17


   双方第四次的合作发生在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控制的兖州地区发生了由张邈、陈宫等兖州本地势力领导并联合吕布、郭贡内外夹攻的叛乱。这次 袁绍又是鼎力相助。《文选》注引谢承《后汉书》中说:“操围吕布于濮阳,为布所破,投绍,绍哀之,乃给兵五千人,还取兖州。”而据《三国志·袁绍传》注引 《魏氏春秋》中“故躬破于徐方,地夺于吕布,彷徨东裔,蹈据无所。幕府唯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复援旌擐甲,席卷赴征,金鼓响震,布众破沮,拯 其死亡之患,复其方伯之任,是则幕府无德于兖土之民,而有大造于操也”的记载看,为了挽救被张邈、吕布围攻的曹操,袁绍是亲自率兵解围的。

   从早期曹操集团的发展过程判断,曹操集团一直就得到了袁绍集团强有力的支持。曹操集团兖州根据地的获得及随后的失而复得,都是袁绍集团的军力干预才使得 曹操集团避免了灭顶之灾,对于曹操集团,袁绍集团提供了大量的军力、物力和财力,保障了曹操集团兖州根据地的形成和曹操集团的发展,为曹操集团下一步的发 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曹操集团对袁绍集团的贡献有二:一是成功驱逐了袁术集团,逼迫其退出中原地区转而向江淮地区发展;二是通过与陶谦、吕布之间的战争 保护了袁绍集团的侧翼,使其能够一心对付公孙瓒集团与张燕的黑山军,壮大了袁绍集团的地盘及势力控制范围。

  严格的地说,早期的曹操集 团是附属于袁绍集团的,并在袁绍集团的羽翼保护之下得以发展、壮大。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双方之间就没有矛盾,只不过在初期双方均致力于扩展各自的势力和 控制范围,同时又要应付来自其他割据势力的挑战,所以这种分歧和矛盾表现得并不明显,而且双方也无暇理会。但是等到中原形势日益明朗之际,双方的矛盾与分 歧终于爆发了。而引发这个矛盾与分歧的节点,出现在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帝都许事件之后。

  迎帝都许

   迎接献帝东归,最早是袁绍集团的谋士沮授提出来的,时间是在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当时袁绍刚刚占据冀州,立足未稳。沮授在指出了袁绍未来的发 展方向之外,还提出了“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比及数年,此功不难”的构想。《后汉书·袁绍传》中提到当 时袁绍对沮授的这个构想是非常赞同的,并因此把沮授任命为奋武将军,委以重任。但是等到了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情况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仍然是沮 授把这个意见告诉袁绍,但结果却被袁绍否决了。这段记载也出现在《后汉书·袁绍传》中,为了了解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有必要全文加以引用:兴平二年(公元 195年),拜绍右将军。其冬,车驾李傕等所追于曹阳,沮授说绍曰:“将军累叶台辅,世济忠义。今朝廷播越,宗庙残毁,观诸州郡,虽外托义兵,内实相图, 未有忧存社稷恤人之意。且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绍将从其计。颍川郭图、淳于琼曰: “汉室陵迟,为日久矣,今欲兴之,不亦难乎?且英雄并起,各据州郡,连徒聚众,动有万计,所谓秦失其鹿,先得者王。今迎天子,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 则拒命,非计之善者也。”授曰:“今迎朝廷,于义为得,于时为宜。若不早定,必有先之者焉。夫权不失几,功不厌速,愿其图之。”帝立既非绍意,竟不能从。

   比较之前沮授给袁绍的建议可以发现,“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与“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其实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最大的区别在于沮授后面说的“今迎朝廷,于义为得,于时为宜。若不早定,必有先之者焉”这句话上面。从这句话里可以发现,沮授真正担心的是其他的割据势力 捷足先登;而郭图、淳于琼所说的“今迎天子,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非计之善者也”,无非就是觉得有个皇帝在身边碍手碍脚。面对着两种不同的 意见,袁绍的态度很耐人寻味。四年之前他听到沮授的建议时是大为赞赏的,之后沮授再提出这个意见时他也是同意的,但是在郭图、淳于琼与沮授的对话之后,他 的态度却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这里面有着深层的原因。

  首先是形势的发展已经与四年前截然不同。四年前袁绍在冀州立足未稳,中原局势混 乱。袁绍的政治影响力虽然巨大,但不远的南阳还有一个同为世家大族代表的袁术,而且当时袁术的实力远在袁绍之上,政治影响力与袁绍并没有多大的差距。如果 在当时能做到奉天子,无疑手中就多了一个吸引天下士人的金字招牌,对自己非常有利。而四年后的袁绍自觉羽翼丰满,中原地区除了曹操之外,基本上已经没有了 强劲的对手,更何况曹操此时还是自己的盟友。在这种情况下,奉天子对自己到底有多大的意义是个未知数,弄不好真的会出现郭图、淳于琼所说的“今迎天子,动 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的情况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奉天子就等于是作茧自缚,并没有实惠的地方。

  其次是曾经至高无上的东汉 皇权对各路诸侯到底有多大的震慑力也是个未知数。在这个问题上,郭图、淳于琼所说的“汉室陵迟,为日久矣,今欲兴之,不亦难乎?且英雄并起,各据州郡,连 徒聚众,动有万计,所谓秦失其鹿,先得者王”也是实情。既然皇帝的诏命已经变成了一纸空文,留在身边也就多了个累赘。

  出于这种考虑, 袁绍拒绝了沮授的建议,没有去奉天子。但是在曹操奉迎献帝的时候,袁绍还是去帮过忙的。《后汉书·袁绍传》载陈琳讨曹檄文中曾经提到:“会后銮驾东反,群 虏乱政。时,冀州方有北鄙之警,匪遑离局,故使从事中郎徐勋就发遣操,使缮修效庙,翼卫幼主。”这说明袁绍对于曹操奉迎天子的行动还是支持的。

   而曹操奉天子的想法出现在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这个主意是谋士毛玠提出来的。《三国志·毛玠传》记载:玠语太祖曰:“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 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今袁绍、刘表,虽士民众强,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 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太祖敬纳其言,转幕府功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